張永貝
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為了響應十九大精神,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政府制定并實施了強制性的環境監管政策,企業也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環保投資是環境責任承擔的直觀體現,因而環保投資的研究備受學者們關注。本文主要從環保投資的分類、引起環保投資的動因以及環保投資帶來的影響三分面進行相應的概括和總結。
環保投資 動因 結果
引言
近年來,我國社會與經濟發展已取得巨大進步,但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角量美麗中國”為發展目標,要求我們黨和政府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努力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然而,我國環境治理與環保投資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雖然政府出臺很多保護環境的政策,投入大量資金,但僅靠政府的力量還是不夠。 “誰污染誰治理”解決環境問題就應該從根本上出發,因而人們對企業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環保投資分類的研究
學者們依據不同的標準對環保投資進行界定,因而環保投資的概念林林總總。劉立秋、張坤民等以環保目的為出發點,認為環保投資是有關主體為了促進經濟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發展而進行的投資。劉峰按照環境保護的對象,對環保投資進行界定,將環保投資具體化為各項資金投入。王京芳、陸旸等把環境稅納入環保投資的范疇。王麗婭和張彥以資金的使用方向,將環保投資分為各項治理費用,認為環保投資是一項治理資金。國家環保總局以資金的投入界定環保投資,但不包括生態環境建設投入。唐國平和李龍會也是從資金的用途出發,將環保投資分為具體的七類支出,其中包括環境稅費和生態保護支出。
環保投資動因的研究
企業環保投資的效益往往高于產生的經濟效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企業缺乏環保投資的動力,很難積極地投入環保工作。
環境管制政策與制度是影響企業環保投資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如果沒有環境管制政策與制度的約束,企業很難積極主動地去開展環保活動,增加企業額外的成本。Maxwell and Decker發現環保投資具有較高的機會成本,企業往往出于降低環境遵守成本,才主動進行環保投資。杜雯翠的研究也表明環境管制對企業的清潔生產、各種環保指標等都有明確的要求,而巨環境管制越嚴格,對這些指標等的要求也就越高。迫于這些制度的壓力,排污企業不得不加大環保資金的投入,增強環境管制的力度。此外,出于社會責任的履行,企業也會自發的承擔環境責任,樹立良好的綠色企業的形象,無形之中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
環保投資經濟后果的研究
環保投資作為企業加強環保工作的重要措施,在改善環境質量、改進企業生產技術、推動環保產業的壯大、增強企業環保意識、提高企業競爭優勢以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杜雯翠和祝婧然的研究都表明環保投資有利于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投資通過“需求效應”派生出對環保產品和環保服務的需求,通過“技術效應”改進環境技術,進而推動環保產業發展。何凌云等人研究發現環保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環保產業的總產值。環保投資使得國民經濟綠色化核算成為可能,環保投資的經濟社會效益的相得益彰,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王珺紅和楊文杰的研究表明環保投資除了可以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外,還提升經濟的發展水平,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們的福利水平。朱建華等的研究也表明環保投資對GDP增長存在一定拉動作用,且通過協整和誤差修正模型得出了兩者之間增量變動情況。
文獻述評
近年來,雖然企業已經逐漸加大環保方面的投資,但是環保投資的力度有待增加。通過上述對環保投資的分類,引起企業環保投資的動因以及環保投資帶來的經濟后果等的研究,發現學者們并沒有對環保投資做出明確的界定,而是百花齊放,各抒己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雖然政府已做出很大努力,但政府的力量還是有限的,本著“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業也應當主動承擔起環境責任。而且無論是為了響應國家政策,提升企業形象創造無形利潤,企業也應當主動承擔起環境責任。但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因,若沒有政府相關政策的強制約束,企業一般不會主動承擔環境責任,進行環保投資。但環保投資的進行一方面有助于改善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提升經濟的發展水平,增加就業機會。
[1]白平則.論公司的環境責任[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30-35.
[2]杜雯翠.環保投資、環境技術與環保產業發展——來自環保類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利.學版),2013,15(03):47-53.
[3]何凌云,祝婧然,邊丹冊.我國環保投資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全國和區域樣本數據的經驗分析[J].軟利.學,2013,27(01):37-41.
[4]李虹,婁雯,田馬飛.企業環保投資、環境管制與股權資本成本——來自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31(02):71-80.
[5]唐國平,李龍會,吳德軍.環境管制、行業屬性與企業環保投資[J].會計研究,2013(06):83-89+96.
[6]唐國平,李龍會.股權結構、產權性質與企業環保投資——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財經問題研究,2013(03):93-100.
[7]王金南,途元堂,吳舜澤等.環保投資與宏觀經濟關聯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04):1-6.
[8]王堵紅,楊文杰.中國環保投資與國民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J].經濟管理,2008(Z2):157-162.
[9]王金南,途元堂,吳舜澤,朱建華,劉瑤.環保投資與宏觀經濟關聯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04):1-6.
[10]祝婧然,何凌云,朱衛.基于分類視角的我國環保投資綜合效益研究[J].生態經濟,2014,30(01):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