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內部審計對改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闡述了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民營企業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內部審計方法和技術相對落后、內部審計業務范圍較窄。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
民營企業
內部審計 問題 改進建議
2018年1月國家審計署出臺了《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第11號),文件中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管理、內部審計職責權限和程序、審計結果運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指導和監督等做出了新的規定,足以證明內部審計在單位中的重要性。企業內部審計是一種增值活動,是通過評價和改善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有效性,避免腐敗、舞弊、過失等導致的損失,對企業的持續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探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具有現實意義。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民營企業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
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相對獨立的機構,起到監督和評價作用。其的存在和有效的運行必須得到管理層的強有力支持。而目前有大部分企業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主要表現在在內部審計機構沒有與財務機構充分分離開來,有些內審機構就是財會部門的一個附屬機構或一崗位;或者有些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此外,有些民營企業老板對內部審計存在誤解,認為審計是外部審計干的事,內部審計審或與否必要性不大。
(2)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保持內部審計機構健康運行下去的關鍵所在,建立有效的內部審計機制,其審計機構人員應獨立與被審計對象之外,并應直接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報告給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而在某些企業中內審機構與財務機構沒有充分分離開來,財務機構作為內審機構重要的審計對象之一,很顯然內審獨立性會受到損害;又或者有些內審機構雖獨立于財會部門單獨設置一職能部門,但該職能部門僅對財務部門負責人負責。財務部門負責人既管財會人員又管審計人員,內部牽制弱,難以保證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客觀公正以及發現的問題能夠得到規范、客觀的處理。
(3)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方法和技術相對落后
一方面,有些民營企業內審部門在審計時運用的審計方法還是基于傳統的查賬式審計,沒有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或者在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時風險識別和評估不足,沒有為企業建立恰當的風險預警機制或風險應對措施提供建議。另一方面,大多數民營企業審計方法相對落后,信息技術的利用不足或者有些根本就沒有利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檢查和翻閱紙質版的憑證和財務資料等。像如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業務已趨于無紙化,大量數據的產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已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從復雜、大量的信息中發現控制或業務方面的問題或風險、提供有數據支撐的解決或應對方案建議。
(4)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業務范圍較窄
內部審計旨在確認和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并針劉存在的問題或風險提出改進或應對建議,以改善企業經營管理、規避企業風險、提高經濟效益。從目前內部審計實務來看,大部分民營企業審計的范圍主要是圍繞財務報表,以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發表意見。內部審計在企業中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種監督作用,很少發揮其治理作用。
改進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建議
(1)加強對內部審計的認識
民營企業管理層應加強對內部審計的認識,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認識其在企業管理或治理中的作用。民營企業為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或提高內部審計的權威性,管理層必須重視和支持內部審計工作。而為更好地支持內部審計工作,必須要求企業管理層能夠主動去了解或認識這一職能,同時企業也可以鼓勵管理層參加相關培訓。
(2)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內部審計屬于審計之一,其有效發揮作用離不開獨立性。目前有些民營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設在財務部門中或者內審部門受牽制較多,缺乏權威性等,其獨立性受到損害。為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民營企業應在董事會下建立或完善審計委員會,由審計委員會指導和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確保內部審計提出的建議已得到其他相關部門或人員執行。由于審計委員會隸屬于董事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作為企業的重要領導機構,其能很好地保證審計委員會下設的審計部門開展工作,有利于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3)結合“互聯網+”,技術,采用風險導向審計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內部審計不再局限于事后監督,借助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事前預防和事中監督成為可能。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應從合規性審計轉向為風險導向型審計,企業應建立恰當的風險預警監督系統,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實施事前預防、事中實時監控以及事后評價監督,并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議和咨詢服務,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及公司治理作用。
(4)擴展審計業務范圍,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目前不少民營企業內部審計范圍是財務收支審計,審計業務范圍較窄。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業務環境的復雜性增強,審計業務范圍必須擴展。除了開展財務收支審計之外,民營企業應針對其在不同發展時期和具體的客觀條件等,以風險為導向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投資效益審計、發展戰略審計、信息系統審計等,擴展審計業務范圍,以發揮內部審計部門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發展,為企業增值。與此同時,擴展審計業務范圍、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作用離不開高素質的審計人員,目前民營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配備單一,為更好應對復雜、寬業務范圍的審計,素質有待提高。因此,企業應通過外部招聘或內部培養的方式,聘用或培養懂業務、懂信息技術的高素質人才,能勝任不同業務類型或處理復雜問題,從而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建議。
[1]宋長秀.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2013,(4).
[2]李俊.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必要性與對策[J].稅務與審計,2015(2).
[3]張建芳.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財務與審計,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