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近年來,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全國倒數,甚至從2014年以來,東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滑。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國有企業缺乏活力,產業結構升級遲緩等現狀都一定程度的阻礙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因此東北地區必須全面深億改革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更好更快地實現東北振興。
東北經濟 產業結構
體制機制 國企改革
東北經濟面臨的嚴峻局面,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前全國處于“三期疊加”時期。三期疊加具體包括: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時東北地區內部國企改革不徹底、創新能力不足、產業轉型緩慢等也制約了東北經濟的發展。
東北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滯后。近年來東北地區第三產業占比有所提升,但與全國水平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民營企業發展不充分。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總量偏小,產業層次低,整體競爭力弱,規模又小、帶動能力不足;資源型產業所占比較大。東北地區以鋼鐵、石化為代表的原材料型和以煤炭、石油為代表的能源型企業比重較高,規模較大、結構單一、產能過剩,即技術含量低的產品生產過剩,而百姓消費升級所需要的高技術含量產品卻供給不足。而且,這些資源型企業的共性是產業鏈條較短、深加工程度較低。東北地區GDP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傳統的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業的帶動。
國有企業比重較高、改革不到位。東北可以說是計劃經濟執行最到位的地區,換句話說東北也是目前國有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尤其是遼寧作為共和國的長子國有企業比重較高,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深化,這些國有企業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即企業結構調整緩慢、部分設備老化、管理模式守舊,發展形式單一。
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投入較低。長期以來東北經濟的增長豐要依靠投資拉動。東北地區總體科研經費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目前東北并沒有形成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經濟發展格局。
東北文化及非正式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一定區域文化形態的形成必然受其自然地理及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影響。從自然地理情況看,東北地處邊陲、天寒地凍、冬季漫長、山高林密、地大物博,“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抓把黑土攥出油”、形成了東北人粗獷、質樸的性格,同時也形成了東北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缺乏現代創新意識的性格。
促進東北經濟發展的積極措施
轉變政府職能。有為政府、有效市場,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應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證公平競爭、加強市監
管、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著力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準入與監管體制、稅收制度、金融制度等,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深化國企改革。加快國企戰略性重組,著力解決企業辦社會、廠辦大集體等問題。推動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提升國企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廠學研一體化。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全面發展高新產業和技術升級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突破單一工業結構困局。大力發展研發設計、使其與現實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同時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大幅提高第三產業發展的規模化、集約化水平。聚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興產業集群。以產業集群為載體,大力發展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激光裝備和集成電路裝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強區域合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東北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東南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相距較遠,因此相互之間經濟貿易合作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但東三省與俄羅斯、日本、韓國相鄰。發展東北經濟可以考慮加強國際合作,擴大對外開放。東北黑土地所生產的農作物優質高產,利用糧食資源優勢,推動糧食深加工,尤其像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應著力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產業鏈,拓寬農產品的國內、國際銷售渠道,豐富農產品的銷售種類。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來帶動第一產業,逐步形成一套完備的農產品深加工、再出口產業鏈條。其他原材料加工行業、儀器制造業等可借鑒此方法。同時要注重引進外資,增強與外企合資合作,這就要求政府制定一些合理且具有吸引力的稅收政策、貿易政策等,再進一步利用區域內生產要素和優勢產業,大力吸引外資進入。東北地區也應注意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在旅游業方面,可以大力發展冰雪旅游,以哈爾濱冰雪節為主打,促進東北地區冬季旅游業的發展。同時,東北地區挖掘其他旅游資源,吸引國外游客,以旅游業帶動當地的經濟,從而促進經濟的整體發展。
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包括:清除無效供給,政府應促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淘汰“僵尸企業”,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提高供給品質,東北各地區應大力實施“精益制造…‘智能制造”行動計劃;挖掘潛在供給,東北地區在醫療、教育、金融、交通、通訊等諸多領域,還存在很大程度的“供給短缺”,因此要進一步打破壟斷、開放市場;創造新供給,注重強調“先發優勢”,重點要依靠產品研發和創新來給改善東北地區制造業的發展前景,進而促進經濟的平穩發展。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首先要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完善,可以考慮形成完備的企業創新聯盟,聯盟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淡到創新就離不開創新的主體也即是科技人才。我們可以看到東北近幾年人才流失較為嚴重,尤其是計算機、機器人等電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因此應進一步從收入激勵、社保福利、安居住房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政策體系,構建創新人才高地。在留住更多人才的基礎上也能引進其它地區的優秀人才。
總述
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既面臨著挑戰,又充滿機遇。著力解決好現有的體制機制問題,使東北振興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1]宋曉梧.不要再把GDP作為衡量東北振興的標準[N].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7,38 (6)
[2]和軍.東北振興戰略實施效果總體評價一一基于2003-2014年增長率視角[N].遼寧大學學報,2016,4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