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姍姍
本文主要研究成本管理和經濟效益的相關概念,現代成本管理理論基礎,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而重點研究企業應采取怎樣的成本管理模式和途徑才能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對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企業要想獲取競爭饒勢,提高競爭能力.就必須進行更科學、更嚴格和更精細的成本管理。綜上得出.加強成本管理有助于提高經濟效益。
成本 成本管理 經濟效益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和關鍵所在。成本管理工作搞的好壞,對于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仍然有少的企業,未能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機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成本意識不強。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取得成本優勢已經成為企業能否穩定持續發展的關鍵。
成本管理是對企業的產品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產品成本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預測、計劃、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學管理工作。成本管理還可分為廣義的成本管理和狹義的成本管理。廣義的成本管理又可以理解為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企業內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環節的綜合性成本管理。其全面成本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必然趨勢,是財會理論界和實務界進行研究的重要領域。狹義的成本管理是企業內部生產全過程的成本管理。
經濟效益是通過商品和勞動的對外交換所取得的社會勞動節約,即以盡量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量多的經營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勞動耗費取得更多的經營成果。
成本管理是利用貨幣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耗費及支出進行的預測、計劃、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經濟管理工作。經濟效益是通過一系列指標來表現的,包括反映生產成果的指標,反映生產效益的指標,反映生產消耗的指標,反映資金利用的指標,反映財務成果的指標等。成本管理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必須加強成本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是企業的成本管理與該企業的戰略相結合,從戰略的高度對企業及其關聯企業的各項成本行為,成本結構實施全面了解、分析、控制,從而為企業戰略管理提供決策信息,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區別于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戰略成本管理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成本內容不斷拓展,企業更多關注的是所處環境及其環境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包括企業優劣勢、競爭對手的威脅等,并依據自身所處的競爭地位及時調整競爭戰略,成本范圍不斷延伸,從企業內部價值鏈延伸到企業外部價值鏈,成本管理手段不斷豐富,已超越了傳統的格式化的成本報告成本分析模式,注重定性因素對企業的影響,并利用財務的和非財務的各種成本信息服務于企業管理,促使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目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成本管理模式表現為兩個主流分支,即流行于英美的以市場價值鏈為源頭的作業成本模式和起源于日本的以產品生命周期為基礎的成本企劃模式。企業的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且要服從企業的整體戰略。一個有效的現代成本管理系統應具備一項基本功能:可提供更精確的成本信息,更全面地揭示公司的營運狀況和競爭能力,從而降低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的風險;成本管理應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其中的重點應放在事前管理上;制定完善而簡練的成本核算項目和核算程序,劃分成本費用責任中心;成本控制應該是包括各個環節在內的全過程的成本控制;設定目標成本并將之分解到各責任中心直至個人,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采取適當的控制方法把成本控制在目標成本之內;全員參與成本控制,建立全公司范圍內的成本降低合理化建議制度和降低成本的獎勵制度。
成本意識淡化是成本管理的大敵,會導致成本行為扭曲、成本信息失真、決策失誤,嚴重的會影響到企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企業在強化職工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的同時,要加強管理者、生產者的成本意識,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如下成本觀念:一是成本與價值相統一的觀念,即發生成本費用應給企業帶來價值,杜絕生產經營過程中純粹損失的發生;二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相統一的觀念,即降低當前成本,減少開支的措施,不能對未來企業利益產生不利影響;三是積極成本控制的觀念,即企業不能單靠傳統的節約來降低成本費用,而應辨證地研究成本與產銷量、質量物耗等方面的關系,采取使成本費用有所增加而能帶來利潤極大提高的方法來提升企業效益的觀念。
建立成本管理責任制,實行成本歸口管理和分級管理,“制定定額、分解目標、控制費用、嚴格考核”。充分調動各部門、單位、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實行成本指標分解下達,明確各自的成本管理責任,給予相應的權利,根據責任完成情況,給予恰當的經濟利益獎勵的一種責任制度。同時,企業要把好資金關,對資金的使用要堅持“統一管理,計劃使用”的原則,防止資金跑、冒、漏。此外,要注意盤點各項占用資金,找出不合理占用因素,減少供、產、銷各環節上的資金沉淀和積壓,加速資金周轉,不斷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實施低成本戰略的企業應該著力培養低成本的企業文化,要在全體職工中樹立成本效益觀念,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從而激發廣大職工的成本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成本管理是決定經濟效益的根本因素,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企業應當根據會計法和其他的會計法規、制度,借鑒國外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成本管理方法,結合本企業自身情況設計出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成本管理體系,從而合理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張迎輝,《企業管理》2005年第2期
[2]《企業成本管理內容的改革及發展》鐘悅、申玉珍,《現代企業》2008年第10期
[3]《施工企業成本管理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梁惠平,《海淀走讀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4]《淺議企業經濟效益與成本管理》李永忠,《陜西煤炭》2008年第5期
[5]《論企業的成本控制》顧晨冰,《現代商貿工業》2009年第2期
[6]《成本管理研究》萬壽義主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