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姍 姚旺
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制定是確保國有企業政企分離的一個有效渠道,也是實現國有企業發展的保障,在多年的努力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其中的問題與矛盾也漸漸暴露。本文基于此,針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監督體制的應用進行闡述與分析。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 監督體制 應用
從1978年開始,我國國企改革已經經歷了4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特殊歷史背景的影響,國有企業治理的運行與現代企業制度之間,還存在差距,“所有者缺位”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在經濟的發展下,社會對于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是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有益渠道,加強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可以促進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促進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的國有企業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弱化、虛化問題成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筆者的工作經驗,針對這一問題做出闡述與分析。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成效
(1)明確了監督代表
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下,監督代表制度也日益完善,并根據企業的特點來制定了相應的企業管理制度,做到了定向干預。在監督上,國資委也開始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監督時,能夠對政府的各項行為展開管理,根據企業發展特點來完善監管工作。
(2)構建了監督指標
根據制度的要求,政府針對國有企業發展做出了細則要求,制定了符合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體制,細化了監督指標,至此,財務制度、監督法律法規已經逐步形成,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規范化的效果。
(3)形成分工制度
在對制度的修訂過程中,國家也不斷完善政府職能,根據企業要求制定了監督分工制度 ,制定資產預算編制草案,應用各類審核制度來審核資產的全面性、真實性、合理性,明確了證券監督委員會、審計機關的職責。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常見問題分析
(1)財務監督體制的缺失
雖然從總體來看,我國經濟朝著蓬勃的方向發展,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力水平也顯著提高,但是財務監督力度的不足依然是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約束因素,部門的溝通力度還有待強化,導致財務管理部門無法發揮出理想的作用。多數領導也將關注的重點放置在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上,對財務管理監督工作分身無暇,未在企業上上下下營造出科學的監督理念,不僅影響了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工作的質量,也不利于企業的有序發展。
(2)對領導經濟調查力度欠缺
就當前的國有企業來看,針對領導經濟調查力度還相對欠缺,國有企業無論是在管理,還是在所屬權上,都具有特殊性,可以享受國家予以的政策與資金優惠。但是在財務管理監督體制上,尚未針對這一福利待遇做出規范,規范力度不足,導致寶貴的國有企業資產流失、濫用。
(3)企業重視度有待提升
領導對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重視度是影響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受制于當前特殊的社會環境,國有企業領導多將重點放置在企業經濟效益方面。在財務監督內容上,監督工作主要由監事會、內審監督、財會人員來負責,監事會的監督職能較差,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也有待提升。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完善措施
(1)提高領導的重視度
要確保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的質量,首先要提升領導重視度。首先,企業領導要對財務監督工作有正確的認識,將此傳遞到企業內部,讓各級部門領導、普通員工都意識到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重要意義,規范、明確監督管理制度。其次,借鑒其他企業的財務監督機制,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以此來完善當前企業財務監督體制的種種不足,制定出針對性的監督機制,委派專人負責監事會的各項事宜,并定期針對財務管理人員、監督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為國有企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2)建立財務監督體制
1.強化基礎監管
公司法人治理機構是由資產所有權、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組成,對于國有企業而言,要基于董事會權利、責任基礎上構建完善的控制系統,并下設財務委員會,具體來看,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第一,授權約束
授權控制是利用授權來明確資金限額,針對某些容易導致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的項目制定明確規定,督促企業財務活動的規范化運行,保證國有企業的有序發展。
第二,資本預算約束
利用資本預算系統,能夠反映出企業各項經濟資源的配置,其中,資本預算是各個責任單位開展考核與評價的依據,能夠確保國有企業的經營目標,為之提供明確的獎懲標桿。
第三,財務運行約束
財務運行約束的內容包括成本費用控制、資產負債約束、營運資金運作幾個方面,加強財務運行約束,能夠從總體上把握國有企業財務的動態,確保各項宏觀計劃能夠一一落實至實處。
第四,審計監督約束
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監督體制中,審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審計內容由國資委下屬審計機構、企業內部審計組成,內審部門不僅要負責企業財務工作的監督,也包括內部控制制度、稽查制度等多個方面。通過科學的審計監管,能夠及時發現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對于涉及金額較高的經濟、項目合同,要進行單項目審計,發揮出審計監督約束工作的力量。
(3)明確監督內容
1.資金監督
資金管理是幫助國有企業規避風險的有效手段。為此,國有企業可以成立專業的資金結算中心,防范資金風險、強化資金監管,除了經營必須的周轉資金時,對于重大的集資、籌資、融資活動,都要在監管部門審批之后,方可執行。
2.資產監督
在資產監督上,要發揮出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作用,控制好資金的流向,在資產處置上,針對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盤虧、報廢、毀損等凈損失,要制定相應的鑒定、審批制度,對于投資中涉及的財產轉移,應該制定與之相應的評估制度與報批制度。
3.財務報告
國有企業會計信息是領導掌握企業運行情況的主要手段,也是財務監管工作的基礎、依據,在這一方面,應該制定針對性的財務信息報告制度,全面、及時反饋出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嚴查報表數據真實與否,將會計信息作假扼殺在萌芽中,
(4)做好經濟調查工作
為了構建完善的監督體制,必須要做好企業領導的經濟調查工作,規范財富管理,明確各項資金的動向,成立領導監督小組,對各筆公款情況作出詳細調查,明確資金動向。若發現公款、賬目之間不符,要追究責任,出示相關的憑證。對于監督審查人員而言,要嚴格做到秉公辦事,提高自身的執行力,若發現貪污腐敗問題,要第一時間匯報,確保國有企業的各項資金能夠應用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上。
(5)加強財務隊伍建設
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對于國有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監督體制的要求,國有企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與管理能力,引導財務人員拓展自己的視野,加強學習,借鑒先進財務會計理論、實踐,成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定期在企業內部組織形式多元、內容豐富的培訓,引導財務人員開拓視野,發揮自身專長,提高整體素質。同時,鼓勵財務人員積極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知識,完善監管體系,更好的適應國有企業的發展需求。
結語
國有企業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從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監督體制變化發展趨勢來看,進一步明確資產所有者、經營管理者、監管人員的權責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也需要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對于國有企業,需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對現有制度進行修訂,并對歷史成功經驗進行不斷總結,從而實現對傳統財務監督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才能全面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活動,使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立于不敗之地。
[1]李德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監督體制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18)
[2]周楊,張雅靜,劉楊晨,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理性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4(21)
[3]劉佳慧,朱琳,基于財務管理的角度淺談國有企業的發展[J],企業導報,2013(10)
[4]安仕波,國有企業財務管理[J],現代國企研究,2016(06)
[5]賈怡,國企財務管理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6(02)
作者簡介:賈姍,1985年6月、女,北京,大學本科,中級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工作,郵編101100
姚旺1984年2月、男、北京、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