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瑩 廖蔓蓉 曾雪清
在現行社會發展中,保證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上的核心。但在要求完善城市行政建設發展的過程中,部分農村地區或鄉鎮一級的公共管理建設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本文主要以廣西區內村鎮管理現狀,淺析現如今在廣西鄉鎮公共管理建設中遇到的幾項實際的問題,同時根據調查分析提出在鄉鎮公共管理建設過程中加強鄉鎮公共管理建設的諸多對策。
公共管理 經濟建設鄉鎮經濟建設 根本利益
引言
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或鄉鎮一級的公共管理建設依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公共服務的過于保守甚至落后是新農村或鄉鎮發展過程中的一道軟肋。因此,與時俱進,“破舊推新”,提高并加強農村地區或鄉鎮一級的公共管理建設尤為重要。
廣西鄉鎮及農村公共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幾項問題
(1)基層政府的管理運行模式有不足。新型農村建設,生態鄉村的發展不僅是人民群眾共同的奮斗目標,更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條命脈,需要黨和國家的大力引導和政府人員的支持。但現實中部分鄉鎮或農村的基層政府在進行公共管理建設中還是有所不足。具體表現在如下幾點方面:一是,很多地區鄉鎮或農村政府主要以完成上級指示工作,應付各項檢查任務為首要目標,對具體實施鄉村建設工作報以應付式的態度進行管理。政府人員只看重自身的官位而忽略了公共管理科事業中的法律和經濟等問題,這導致農村社會經濟運轉的不平衡。二是,部分鄉鎮府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不規范,操作上過于簡單,對政策性措施的流程實施一再簡化,以至于造成一些重要信息的缺失。信息數據的準確有效是建立大數據平臺的基本保障,2018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中央便提倡加強數據平臺建設,做到精確管理,精準扶貧。
(2)鄉鎮及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力度不足。公共事業管理支持生活水平較為低下,一些經濟水平較全國來說偏低的地方農村還存在許多貧困人民。國家的資金被用在電路網絡、水利工程、道路建造、農田山林開發等方面,國家及地方政府必須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分配來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和生存環境。
(3)我國公共管理方面的法律政策還不夠完整。我國在經濟建設的公共管理確實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通過多年的努力還是無法解決公共管理利益和法律的矛盾沖突,一些政策還是不太符合法律的規定。許多未經認證的企業和人民加入公共管理生產中,這就容易產生諸多紛爭和矛盾讓公共管理的產品的生產缺乏信心。
(4)鄉鎮及農村公共管理方面的技術和人才有所缺失。鄉村發展建設當中,最為缺失的便是人才。雖然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農村展現出新氣象,各種公共基礎設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完善,但僅僅只是“硬件”上的完善是遠遠不足的,還要有“軟件”上的配套管理。
加強農村公共管理的建議
(1)對鄉鎮及農村基層政府治理結構進行改革。鄉鎮及農村基層的干部要將發展任務層層把關,把國家統戰政策落到實處,保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基層干部的選舉則是為以后的干部工作打下的一塊基石。所以在重視選舉工作的公正公開同時,還應該給干部營造出優質舒適輕松的工作氛圍。此外,在以老干部帶動新干部,發揚傳統的管理機制的同時,也應該接受新一代的管理機制和管理理念,老舊結合,轉換成更具現代化的管理機制。不斷將管理規范化,精簡化,以確保能在管理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2)實現鄉鎮及農村公共事業發展的多向性。想要更好的發展新農村建設,就要積極加大公共事業的投入,除了搞好城市建設外,還應該把建設重心轉移到農村,讓國家財政投入到更多的公共建設中,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利益。在國家法律的基礎上通過細化和完善關于農產品投資發展的多向性政策,從而來保證政府外的投資方在發生糾紛和矛盾時可以有相應的維權措施。這必將促使投資方更加積極地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入,對農村發展更有信心和目標,也讓人民群眾更加安心。
(3)加強鄉鎮及農村人才的培養、引進和管理模式的轉化。在廣西,鄉鎮及農村干部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干部主體年紀偏高,思想也較為守舊,雖有豐富的閱歷,但在新時代的發展過程中,想要發展成就新一代管理機制和創新式管理格局就會比較困難。為此,則需要在傳授教導的同時,應對干部群眾進行更多元化、與時俱進的培訓。不斷從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中學習探索和嘗試,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以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等手段,強化相關應用設施,為全新的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
(4)加強農村的教育工作。農村人口因常年忙于務農務工,加上自身本身文化水平的底下,從而導致了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有著明顯的劣勢。為此,在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基礎的前提下,還應對農村學校教育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在落實小學教學基礎上再深入加強中學教育的管理質量,擴大教學規模。城市學校應該合理分配農村地區的招生名額,給農村孩子更多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樣可以建立一個從城市到農村的雙級教學體系,致力形成一種師資共享,環境優化的教學形式。對于老師的生活服務保障進行加強和改善,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更多的教學資源,讓教師穩定教學,學生安心學習。
結束語
中國作為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在新農村公共管理的建設當中仍舊面臨這諸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國家政府和人民應該緊密聯系共同提升新農村的公共管理水平,打造一個高管理水平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展現出一片國家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前景。
[1]王利民.公共管理視角下農村公共產品需求機制的構建[J].蘭州學刊,2012(4):56,
[2]李良智.江西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公共管理優化研究———基于7縣35村的實地調查[J].求實,2012(6):87,
[3]羅文寶.農業現代化語境下政府參與農村公共管理的職能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4(12):143,
[4]張敏敏,甘敏.寶山村新農村公共管理的經驗及啟示[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2):111,作者:黃亞波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衛生和計劃生育
作者簡介:銀瑩,女,1988年9月,廣西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公共管理方向,
廖蔓蓉,女,1981年12月,廣西監獄管理局,公共管理方向,
曾雪清,女,1988年10月,博西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公共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