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各個企業單位都有了較快的發展,而會計部門是企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個企業都有自已獨立的會計部門,會計部門通過對企業的收入支出進行統計和分析,來確定企業的年盈利和收支分配情況,這些統計數據將會作為決定未來企業發展方向的重要依據,而會計部門在職責分配和管理上的任何一點漏洞,尤其是會計部門的造假,都套對企業管理層的決策產生干擾,對市場判斷性的失誤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嚴防會計行業的造假問題一直是企業工作的重點,也是當前我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難點,本文通過對會計造假現象的剖析和治理對策的分析,旨在為會計行業的造假問題的預防與治理提出建設性的參考意見,以維護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會計造假 現象 剖析 治理對策
會計造假現象存在的原因
(1)企業盲目追求擴張,對市場估值不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場經濟體制強調以市場機制為手段進行社會資源的配置,但我國很多企業,并沒有從傳統的經濟體制完全解放出來,總是寄希望于國家的幫扶,沒有建立起自身的競爭與創新機制,在發展中,不能夠對企業的經濟目標及發展方向進行精確的定位,為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盲目的進行企業的擴張,并且未能對企業的風險投資進行有效的市場評估,造成了收支的巨大虧空,最后只能制造假的數據完成企業虛高收入的假象,以達到魚目混珠取得合作企業信任的目的,這樣很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企業缺乏有效管理機制,增加了會計造假的監督難度
我國的現代化企業制度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科學的管理模式為條件建立的新型企業制度,現代化企業制度特別強調企業的產權清晰,責權明確,但我國現代化企業制度建立的時間較短,起步較低,發展程度較弱,所以并不能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而我國中小型企業較多,專業的會計人才缺口較大,所以導致企業會計人員專業化程度普遍偏低,相關的企業又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卻反有效的監督和科學的管理,導致會計造假現象頻發,對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制約。
(3)法律體系的不健全,增加了會計造假幾率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遵循的主要原則還是以引導為主,針對會計造假的處罰措施力度較小,并不能夠引起相關職能人員在進行企業的數據記錄分析時的重視程度,法律對于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較輕,也在很大程度上,讓從業會計和相關企業放松了警惕,增加了會計造假的幾率。
會計造假的治理對策
(1)增加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杜絕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
企業會計造假行為的出現,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企業管理者自身對會計行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沒有對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進行綜合的考察和培訓,只有具有責任心、企業意識的會計,才能夠依法履行責任,杜絕造假行為的出現,所以,企業在進行會計人員招聘的時候,要綜合考察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這對于從源頭杜絕會計造假行為具有重要的作用。
(2)企業要合理規劃發展戰略,防止造假行為產生的必要
造假行為的出現,往往是在收支不平衡,尤其是支大于收的情況下發生的,這就與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情況有很大的相關性,任何一個企業,在中國與世界接軌并融人世界經濟體系后,都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當然,也存在更大的競爭壓力,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只有目標明確,才能在企業發展方向的決策上有一個更清晰全面的認識。因此,企業堅持以理論指導實踐的思想,制定合理的發展策略,在市場經濟中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夠從根本上杜絕造假行為的發生。
(3)明確責任,加強會計監督,減少造假的幾率
會計造假,出現的最大可能性則是在公司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所以企業要加大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管理機制,杜絕因管理不善為會計造假創造機會,企業的發展要求權責明晰,責任明確,不僅僅是為了保證企業的運轉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最重要的是,嚴格的監督程序和工作分工,不僅提高工作效率,最主要的是權利的互相制約讓會計造假出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加大會計人員之間的內部制約,也可以防止因為權利的過度集中,帶來的造假行為。
會計造假行為,不僅讓企業管理者很難把握企業的發展情況,作出對企業不利的決策,影響企業的規模化發展,更重要的是,會計造假行為,如果不及時進行遏制,將會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各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發展階段不同,企業的規模不同及企業的管理文化不同,不同的企業存在的管理漏洞也不同,所以,要防止會計造假行為的出現,各個企業還需要針對真身的管理漏洞進行改善,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護企業的發展,維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制建設的順利進行。
[1]黃桂田,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8(1):32-35.
[2]董凡,關永紅.完善我國企業知識產權轉化的稅收優惠制度探析一一以國際減稅趨勢下歐洲“專利盒”制度為鑒[J].經濟問題,2018(5).
[3]羅軍,企業會計造假的危害及其防治[J].黨政干部論壇,2017(8):20-21.
[4]朱文蕓,基于促進企業發展的現代化管理思想[J].商情,2016(45).
[5]葉林良,企業財報造假背后的管理漏洞及解決方法[J].企業家信息,2017(1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