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亞雙
國家的經濟來源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財政稅收,它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兩發揮著重要作用。最近幾年時間我國經濟穩步發展勢頭不減,綜合國力提升速度也與日加快,財稅收入增加額度較大,這無疑給當前的我國稅收管理增加了難度。就現今稅牧管理看,一些傳統的管理方法也確實跟不_當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管理體制的固化已經對稅收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理念創新稅收管理模式,這既有利于我國財政稅收持續穩定發展,又促進社會長治久安。本文結合當前實際現狀,談幾點創新稅收管理的建議。
傳統稅收管理 問題 創新管理
我們都知道,財政預算是政府職能之中的一項尤為重要之職能,而在國家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當中財政預算管理又是一項最基本的內容,由此說來,創新稅收管理模式以更好的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是非常重要的。
稅收管理的涵義及影響因素
(1)稅收管理涵義
稅收管理指的是國家稅務征收機關遵循稅法還有征管法等一些與其有關的法律跟法規對稅款征收過程當中實行的從組織還有管理及其檢查等諸項工作加以管理的總稱。廣義上來講,稅收征管涵蓋五個方面的內容:管理服務是之、征收監控是之、稅務稽查是之、稅收法制是之,稅務執行是之,這五個方面是稅收管理的全部內容。
(2)稅收管理的影響因素
影響依法納稅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個:
結構復雜為其一、體系法制化為其二、組織結構設置為其三、其四為人力資源管理,這四個方面對稅收管理產生一定影響。
傳統稅收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從現有的我國稅收管理模式上看,一些問題已經顯現出來,比如說,管理人員對稅收管理重視度不夠、稅收管理體制不完善、稅收管理強制力偏弱等,這些問題急需解決。
(1)稅收管理體制完善性欠缺
縱觀傳統之稅收管理模式,不完善的地方很明顯,比如說監督機制,以往稅收管理監督機制的制定較為粗放,沒有形成完整的有效監督機制,這一弊端帶來的問題即為財政稅收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控制,換言之就是可堅持的原則沒有,即便有也缺乏可行性。
(2)稅收管理人員自身約束力不強
稅務部門多年來一直作為社會崗位的熱門職業而被局外人所羨慕、追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從事稅收人員的虛榮心,一旦虛榮心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對自己的約束力,以往在稅收管理者當中,小貪小占事情不乏少數,這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管理缺乏約束機制造成的。
(3)稅收工作人為性較強
從目前稅收管理上看,管理規章大大多于法律,這就表明財政稅收相關管理者在管理上執行的多是自己內部的規章制度,而并非國家法律法規,這樣在工作過程當中稅收管理者在行使管理權力方面就會過于自由化,從而導致稅收工作產生較強的人為性跟隨意性,與之相對應的執法公允性跟權威性就嚴重遭受損害。
稅收管理創新策略
(1)管理方式上的創新——管事跟管戶相結合
很顯然的看出,現在實行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已經跟當前稅收管理形勢相脫節,滿足不了現代稅收管理之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在管理方式上進行突破,管事跟管戶相結合便是最好的一種創新。。作為任何一級稅收管理者,必須對當今新的形勢下稅收管理之內涵還有外延都要有個充分的認識,做到“三個結合”:其一是管事跟管戶相結合,其二是管理跟服務相結合,其三為屬地管理跟分類分級管理相結合,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兩分三相互”:“兩分”為第一是職能分解、第二是職權分開,“三相互”是,相互監督、相互配合、相互制約。
(2)基礎管理上創新——實行“三化”管理
當前的稅收管理現狀之一是信息化管稅建設還較薄弱,雖然在相關系統建設上已經形成系統,但是在信息數據運用上卻不是很理想。我們不難看出現代稅收管理提出的具體要求,也就是稅收征管必須實現“三化”:第一科學化,第二專業化,第三精細化。“三化”管理也是當前稅收管理的基礎更是支撐。實際上稅收基礎管理的一個重點就是稅源管理,該項管理要求先以一般稅源做起,全面實現對稅源進行管理,形成系統化的稅源管理;其次實行專業化稅源管理,分類分級進行管理,還要對稅源管理質量加以提高,提高途徑必然是通過納稅評估規范來實現。
(3)評估環節上創新——推行稅收風險管理
構建并施行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之稅收管理流程,乃為實施稅源專業化管理之先導,主要環節有七個:第一個主要環節即為制定風險規劃、第二個環節為風險信息采集、第三個環節就是風險分析識別、第四個環節為風險等級排序、第五個環節是風險應對、第六個環節為過程監控,第七個環節即為績效考核。通過風險管理的實施將有限之征管資源得以優先應用,首先在風險高的納稅人上優先應用,其次在其領域中優先應用,對有著不一樣風險的納稅人實施的風險應對措施也必須是相異的。
同時還要明確基層管理分局的風險管理職責,統籌風險識別、征管資源配置和風險應對方式,將納稅評估從日常管理中獨立出來,突出納稅評估的地位和效用。加強第三方信息采集和應用,建立稅務機關與外部門密切協作,信息共享的內外協作機制。
(4)服務上的創新——推行集約化辦稅服務
整合現行辦稅服務廳、地稅網站、電子稅務局、12366服務熱線等納稅服務資源,統一各類辦稅事項及辦理流程,優化資源配置,將納稅人發起的所有涉稅申請事項統一納入辦稅服務廳集中受理,實行“前臺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的辦理機制。
(5)稽查環節的創新——實行外查內促
改革屬地稽查模式,提升稅務稽查管理層級,增強稅務稽查的獨立性。調整充實稽查力量,發揮稽查懲處打擊作用,增強稽查威懾力。同時,要與納稅服務、日常管理、納稅評估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充分發揮稅務稽查的專業化優勢,外查內促,提高納稅遵從。
(6)稅收人員管理創新——建立信用系統
隨著營改增的推進,地稅部門的征管重點將主要面向自然人。依托信息系統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統,對自然人納稅人按收入和資產實行分類管理,并依托政府大數據平臺,建立自然人稅收信用記錄庫,實現與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不斷提高自然人稅收征管水平。
[1]姜敏,大數據背景下的稅收管理創新,稅收經濟研究,2017
[2]李安澤,地方稅收管理與創新,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朱彥南,試論如何創新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新經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