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苗
從教之初,有人問我,教師這個職業的意義是什么?
我用心靈去體悟,用腳步去丈量,三尺講臺,20年光陰,我發現教師是一個筑夢人,懷揣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承載社會、家長和孩子的夢。
從做夢,到做人,從教書,到育人,20年磨一劍,我的班級管理屢出妙計,同事都說我有一個班級工作 “錦囊”。面對繁雜的班主任工作,我時常打開自己的 “錦囊”,拿出一個個妙計。
每個學期,我都要帶領學生樹立一個全班奮斗的整體目標。當孩子們舉起小手,一致通過這個班級目標之后,我就開始引領孩子們進行夢想之行的目標管理了。
我們通過統一思想和行動,讓學生在班級與個體關系中體會到犧牲與奉獻的重要性,從而啟發他們,實現夢想需要辛勤的付出。
我們還統一了班訓,設計了班徽,形成了班規和特有的班級文化。
如果我只是單純地用目標管理約束孩子,他們會不理解,會被動。但是,一旦將這個目標當作他們個人的夢想事業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所以,除了集體目標,我們還會有個人目標: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例如,我對孩子們提出了“八個好習慣”的要求:見人問聲好,走路靠右行;清潔自己做,飯菜吃干凈;走路姿勢正,做操有精神;每天勤讀書,主動常提問。要成為一個有夢想的人,必須有八個好習慣。“八個好習慣”的第一條是“見人問聲好”,我就自己做榜樣給孩子們看,無論是見到老師,還是見到學生,我都先積極熱情地問好。在校園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孩子,當四目相對時,我也會給他們一個會心的微笑。見到自己的學生,我總是主動打招呼:“羅維月,早上好,今天早飯吃的什么?”因為這個孩子告訴我,吃飯是她最大的享受。“張劉嘉,這件棉襖是新的吧!穿上去特別帥氣!”“葉競澤,你的腿傷好了?今天我最快樂,因為看到你能健健康康上學了,今天有體育課,還是要小心呀!”如果遇到班上的孩子主動和我打招呼,我就會在班上說:“今天我的心情特別好,因為遇到劉宇翔笑嘻嘻地向我問好,我的煩惱全拋掉了。”漸漸地,向別人問好成為班上學生的一種習慣,他們懂禮儀,變得熱情、大方、自信。
通過集體目標和個人習慣目標的交融,我們為每個孩子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孩子們心里建立了正確的夢想觀。
因材施教,其實就是回歸內心:我能接納眼前的這個孩子么?
對待學困生,我努力給他們更多關注和投入。小明理解力稍差,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睡覺,下課就與人打鬧,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怎么辦呢?于是我開始發現他的閃光點。好幾個早上,我發現他都跟值日生在清潔區打掃衛生。因為在他看來,掃地比讀書舒服得多。于是我在班上表揚他不怕臟,愛勞動的精神,讓他當勞動委員,協助老師管班級衛生工作,并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學會欣賞他人。這以后,小明慢慢地、耐心地把每次作業都完成了,期末考試也能合格了。
對待潛質生,需要智慧育人,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自我。
剛接手一個班時,我發現小王同學是個很有潛質的孩子。過了一段時間,細心的我發現她整日無精打采,學習時好時壞。我請來小王談心,又去家訪,才知道小王的母親被查出患有胃癌。了解到小王家庭的變故后,我及時給她做心理疏導。在我的激勵和欣賞下,小王學會了友善、勇敢和堅強。一邊照顧母親,一邊認真學習,品學兼優的她贏得了武漢市第十四屆“十佳少年”的光榮稱號。
我深知,教育沒有一個人人都可以套用的模式,教師只能用自己的心去感悟每一個孩子獨特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為孩子打開一扇扇心門。
按照學校要求,我班開展了“實小奇兵總動員”活動。學生共有5種奇兵可供選擇,它們是健康奇兵、文明奇兵、智慧奇兵、勞動奇兵和特長奇兵,和八個好習慣對應。學期初,每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意愿以及每種奇兵所要達到的要求,選定自己想爭當什么奇兵。
為了讓班上的孩子向5種小奇兵靠攏,我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值日班長由班委成員輪流擔任,負責全班一日常規管理工作,協助教師處理班級突發事件;各組組長分管各組組員的學習和衛生;科代表負責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協助任課教師開展工作;設有專管員管理教室的門窗、電燈、午餐等。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我又增設了許多崗位,如衛生監督員,主要監督學生日常保潔情況。班里的每名孩子都當過班干部,人人都有鍛煉的機會,人人都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人人都體驗到管理的責任和快樂。在孩子們共同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每名學生的能力提高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
孩子們進入高年級后,我注重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鼓勵孩子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我在班上實行了“班級民主議事會”制度,討論的議題就是班級日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最成功的一次民主議事會主題是“零花錢怎么花”。學生通過討論,設置班會的輪值主席和副主席以及調查組、記錄組、觀察組和班會氛圍布置組,還邀請了家長參與此次主題的討論。班會之前,學生自己制訂了調查問卷,調查學生零花錢的來源及使用情況,以及家長對于零花錢的看法和意見。在輪值主席的主持下,全班學生就該不該擁有零花錢以及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錢展開了討論。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重新修改了班規。
在議事中,孩子的民主意識、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強,逐步成為了班級管理的主體。
每個學期,我至少要給每位家長寫6封信,及時把學校、班級工作安排,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告知家長。學生初次進校園時,細心地寫一封新生指導信;學生的學習出現問題時,及時地寫一封困難學生鼓勵信;我外出學習時,真誠地寫一封外出培訓留言信;幸福周末到來時,貼心地寫一封雙休生活安排信。一封封信就像一個個生活“小貼士”,溫暖著學生和家長的心,讓繁雜的班級工作變得得心應手。
回首20年班主任工作,我常常感懷:究竟是我培育了孩子?還是孩子們成就了我?我始終認為,我們彼此成就,共同成長。而所有的收獲,全都是孩子們圓夢的證明。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