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艷
摘 要:打造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動力,推進大學生由“看客”發展為“創客”,重點在教師,難點在教師,出路也在教師。本論文在創新 2.0 的視域下,根據河北省高校教師創新能力所處的困境與面臨的問題,結合日本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的經驗,提出適合河北省高校教師創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徑,以期推動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河北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進程。
關鍵詞:高校教師;日本;創新能力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2-0128-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1 河北省高校教師在創新能力上困境和制約
1.1 高校對教師創新能力培養途徑的單一性,泛泛性
目前高校教師主要靠參加校內培訓,參加科研學術會議,網上自我學習等方式來更新自己的科研知識、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但各高校受自身發展觀念、財政狀況、教師對自我發展的職業追求的不同的限制,這些培養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很好的為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保駕護航。
1.2 高校對高校教師創新能力評價的教條性
現在高校對教師創新能力的評價基本標準是承接了多少研究課題,發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而對科研成果的真正研究價值,社會效益,則無人問津。另大多數高校硬性地規定教師的科研工作量,這也使得眾多教師疲于應對,降低了對自身創新能力的要求,陷入只求量,不講質的論文拼湊漩渦。
1.3 高校教師在創新能力培養上的功利性
教育教學研究論文難于發表,教學實踐效果難于界定,職稱評定的強大競爭性,致使更多高校教師重視科學研究創新,忽視教學學術和教學實踐創新。高校職稱評定政策的方向性,導向性,致使高校教師從內部缺乏教育教學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1.4 高校教師缺乏參加創新實踐活動的親身經歷
高校教師多數為應屆碩士、博士畢業生,他們雖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實踐經驗很少,沒有實踐經驗就不能更好地獲得發現創新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所以即使部分高校教師自身想要創新,但也缺乏創新想法孕育的根基,成長的助力。
1.5 高校教師對自身發展缺乏一定目標性,規劃性
高校中有部分教師窮于應對日常的教學檢查工作,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中,很少對自己的職業進行合理的規劃。部分高校教師因評職稱無望,便無心創新,窮于應付。毋庸置疑,這部分高校教師的存在對整體高校教師隊伍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牽絆作用。
2 基于日本經驗視角下,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探究
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是日本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亮點,也為日本培養了大批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基于日本提升高校教師創新能力路徑的經驗,針對河北省高校教師創新能力提升所面臨的處境和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教師創新能力的解決路徑。
2.1 拓寬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路徑,提升教師創新能力培養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日本高校開展的產學研研究形式豐富,具體有:企業研究員與高校教師對等的共同研究;受企業委托而進行的委托研究;為企業培養研究員;建立共同使用的研究中心等。日本產學研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定時請到企業的專家來高校講授實踐知識,還保障了高校教師能及時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參觀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這些都能促使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的提升。日本在創新教育師資培訓提升方面主要采取交流會和座談會的形式。以更寬松的形式提出問題,通過激烈的研討、爭論,頭腦風暴等形式來相互學習教法。[1]
2.2 增強教師創新能力培養評價的政策導向性,激勵性和關愛性
高校應同等重視科研創新、教學創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教研創新的財力,政策的傾斜力度,因為只有教師在教學研究中努力創新,才能不拘泥于課本,不拘泥于形式,把自身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更好地傳承給學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90年代日本為了扭轉教師重科研輕教研的局面,引入了FD(Faculty development)制,在學校中根據各大學的辦學理念及教育內容,進行有組織的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大量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聘請一定數量的校外師資,擔當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教師
從意識上刺激高校教師自身對創新能力的追求,從行動上保障高校教師對創新實踐的現場觀摩,有效學習。日本為了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就大量聘請企業精英,職業經理人、杰出畢業生、工程師等擔當學校創業教育的實踐指導教師,這不僅能彌補高校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的弊端,還能有效地刺激高校教師地創新意識,為其提供學習的模范與榜樣。
2.4 發揮創新創業教育對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的激發作用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互聯網+”的時代中,各類高校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日本東京大學為了長期系統地培育創新創業人才,于2005年開設了“創業者道場”。“創業者道場”不區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對所有東大學生一起開課,主講教師主要由企業家和投資人或豐富經驗的老師組成。“創業者道場”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開設課程。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除了聘期外來師資外,還要激發自身教師隊伍的教師創新意識。所以建設更多更好的創新教育基地,就能激勵出更多教師挖掘自身的創業潛力。
2.5 為教師創造一個寬松創新能力培養的工作環境
日本雖存在大學教師資格證更新制度,但這種制度的存在不是以排除不合格教師為目的,而是寄希望于教員們掌握最新知識,能夠持有自信地站在講臺上,從事教學,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信賴。如今的高校教師也是個高壓、高強度的工作職業種類,要讓高校教師能更安心地、耐心地從事創新能力地研究,就要給于他們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能讓他們潛下心來創造研究,而不是一味地催收科研成果,問責論文地數量。
2.6 高校教師自身要深化對創新能力的理解,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不能讓利益牽絆住自己上進的步伐
創新能力,不僅包括科學研究創新,還包括教學能力創新。高校教師不僅要掌握自己所從事的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研究與動態。還要關注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內容是否需要與時俱進,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創新2.0下的新時代大學生的對事物認識和接受的規律,自己的教學能否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可曾培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辯證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做好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方法既是高校教師的職責,也是高校教師的使命。
結束語
創新是高等教育的發展靈魂,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是日本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亮點,也為日本培養了大批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所以汲取教育大國,教育強國日本的經驗,能為河北省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開拓新的思路,提供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閆佳祺,關曉麗.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創新創業體系的多案例研究及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5(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