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武
[摘 要]在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下,生態工程受到高度重視。政府部門為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森林村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森林村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態特質,其構造以及建設理念都是從環保、節能等方面出發的。其創建方式需要遵循生態環保、因地制宜等原則,從實際出發,用科學的方式和最少的投入換來最大的回報。本文主要分析森林村莊的創建方法。
[關鍵詞]森林村莊;創建方法;新農村建設;措施
[中圖分類號]TU985.1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對于農村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而農村的發展往往與生態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森林村莊的創建理念與生態理念相符合,近幾年我國對于森林村莊的創建熱情比較高,但是基于我國地形的特點,很多地方無法實現整體化的建設,因此在我國仍然沒有系統化的完善創建方法?;诖?,我國提出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森林村莊創建原則。本文從森林村莊的創建原則出發,探討適合我國自然環境的森林村莊創建方法。
1 森林村莊的創建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變,在森林村莊的創建當中,如果將所有的創建方法系統化發展,則無法滿足不同地域的需求,因此在森林村莊的創建過程中,首先遵循的就是因地制宜的原則。另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忽視了環境問題,經濟的發展存在歷史局限性。因此我國對于生態環境的開展較為注重,因此森林村莊的建設需要遵循生態自然的原則。其次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風土習慣、構思理念不同,因此需要遵循文化融合的原則。
1.1 因地制宜的原則
因地制宜的原則主要指的是根據不同地域的地形、環境、植被分布等因素進行不同方式的森林村莊創建。根據環保節能的總體原則。如在山地地形中,森林村莊的建設可以遵循依山傍水型的創建方式,尊重當地的自然環境。將森林村莊與山水相結合,體現其自然美感。另外選擇不同的植被方式,除去自然植被之外,還需要在村莊內部進行人工植被,比如草地、行道樹等。在樹種的選擇過程中盡量考慮當地的植被種類,易于存活。
1.2 生態自然的原則
在森林村莊的創建過程中,其創建的方式需要遵循自然生態的特點,不能為了村莊房屋的建設而大量砍伐樹木。因此森林村莊的建設地點必須具備自然田、自然湖等區域,在房屋的建設過程中,如果需要對部分區域的植被進行整理,則需要遵循“一樹換一木”的原則,在砍伐的過程中,要進行種植。另外對于山區的森林村莊建設而言,不能破壞生態平衡,對于山坡地帶盡量不要破壞植被,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出現泥石流現象。
1.3 文化融合的原則
在森林村莊的創建過程中需要遵循文化融合的原則,我國擁有56個民族,屬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因此在村莊的建造當中,需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對于不同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則需要考慮運用不同特點的建筑,比如土家族的吊腳樓、傣族的竹樓、回族的土木瓦房等,另外還需要根據一些現代化特點,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民族元素相結合。
2 森林村莊的創建方法
在森林村莊的創建原則下,其創建方法也需要隨之改變,首先需要采用分區域建設的方式,對存在的結構進行整體的規劃,然后將村莊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對每個區域間分類建設。其次需要采用綠化建設,森林村莊需要做到“村在樹中,樹在村中,花在院中”,因此其綠化建設極為關鍵。最后就是景觀設計,景觀設計在森林村莊中的運用最為重要,其不僅可以體現村莊的文化底蘊,還能增加其附加價值。
2.1 分區域建設的方式
分區域建設的方式比較復雜,首先要將村莊進行整體規劃,如森林村莊可以劃分為住宅區域、休閑區域、綠化區域。在住宅區域的建設中,要進行合理的規劃,住宅密集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可以借鑒北京故宮的建筑分布風格,整齊一致地劃分,住宅之間留有充足的建造空間進行其他區域的建設,住宅區域需要設計在整個森林村莊的中心處,并且還需要考慮住宅區的采光條件、氣候條件等。其次是休閑區域,休閑區域最后設計在住宅區域的附近,比如健身廣場等,健身廣場的設計需要一片平整的土地,但是地面不可過硬,需要留有充足的種植條件,而健身廣場旁的樹木主要以喬木為主,但是樹木與中心廣場之間需要有一定的距離,保證寬裕的活動空間。另外還需要在村莊外圍區域建設小型的森林公園,公園內需要有相應的林蔭小道,其中的植被保留原先的樹木,然后再添加一些人工的基礎設施。對于綠化區域而言,不同區域需要不同的綠化方式,如住宅區域內可以在住宅之間種植行道樹以及景觀樹,在住宅庭院的內部建設花園,也可以融合現代元素建造屋頂花園。在休閑區域可以進行綠化,但是需要在不妨礙休閑設施的前提下。另外還需要建造大量的草地,如山坡、堤岸等區域。在村莊內的主道路兩旁可以種植行道樹,也可以建設花壇。
2.2 綠化建設
在森林村莊的綠化建設主要可以分為公路綠化、水系綠化、平面綠化等,對于公路綠化而言,主要是對于綠化分布進行設計,比如一板二帶性設計,中間作為公路的路面,路面的兩側需要作為綠化帶,并且綠化帶與公路之間需要留有小型的道路,在進行公路綠化的過程中要考慮自然條件與人為條件的限制,比如在公路綠化當中,要考慮公路兩側的線路問題,考慮其行道樹的種植與生長是否會對公路兩旁的線路造成影響,因此可以選擇性種植延伸性較差的樹木,避免對公路路面的同性質量造成影響。另外還要保證樹木的根部生長范圍,避免對公路路面造成影響。另外公路的坡度以及兩旁的自然環境對綠化的影響也較為嚴重,對于坡度較大的區域不建議采用花壇綠化方式,而對于公路兩側有堤岸式的坡道區域而言,可以采用種植草坪的方式進行覆蓋綠化。
另外還需要進行平面的綠化建設,生態經濟綠化建設,比如在森林村莊內建設區域化的果樹種植園,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森林村莊綠化的要求,還可以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并且所選擇種植的果樹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種植條件進行分析,另外果樹園周圍避免有高大的樹木進行遮掩,一來果樹園旁邊的他類樹木較多會對果樹的營養汲取造成影響,從而使得果樹的營養不足,導致其出現果實質量不好等問題。而果樹的果實質量與采光條件有著較大的聯系,如果果樹園旁邊有濃蔭遮蔽,對于果樹的采光性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果樹的質量。
2.3 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是森林村莊的標致,因此在不同森林村莊需要進行不同的景觀設計,從多民族的條件考慮,可以建設類似吊腳樓群等建筑,不僅可以達到景觀上的要求,還可以提升村莊的文化美感。另外從文化上考慮,可以以村莊區域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作為基礎,進行不同的景觀建筑設計。最后森林公園本身就是一種景觀設計,依山傍水的地形,村莊中的綠化以及庭院中的護院都可以作為景觀。因此村莊的合理規劃也屬于一種景觀的設計。除了在休閑區域種植樹木外還需要種植花類植物,提高村莊整體的美觀性,比如蘭花、玉蘭花等,這種樹木可以作為觀賞樹。
3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對于農村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而農村的發展往往與生態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森林村莊的創建理念與生態理念相符合。而森林村莊的創建需要遵循文化融合的原則、生態自然的原則、因地制宜的原則等。而在創建過程中還需要采用分區域建設、綠化建設、景觀設計等方法,共同創建一個生態、文明、美觀的森林村莊。
[參考文獻]
[1] 應光明,應尚蛟,胡小燕.森林村莊建設探討——以永康市為例[J].華東森林經理,2016(04).
[2] 陳軍曉,朱卓俊,陳敏,等.森林村莊綠化建設與養護管理探討—以永康市為例[J].綠色科技,2014(02).
[3] 李社會.舟山市森林村莊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管理觀察,2017(20).
[4] 程鵬,張新法.創建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遵循的五個原則[J].安徽林業科技,2015(01).
[5] 徐小云,徐禮來.山區森林村莊建設規劃思考——以旌德縣三溪鎮路西村創建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5(16).
[6] 楊媛媛.以寧??h長街鎮西岙村森林村莊建設工程為例論植物造景[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