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渴銳
[摘 要]本文研究不同棉花品種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相關性,使用土壤接菌法對植株棉花進行剖桿鑒定發病等級并測出產量性狀,之后通過SPSS軟件分析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之間的相關性。得出以下結論:(1)陸地棉品種試驗中,衣分是與相對病情指數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而單鈴纖維重與相對病指之間的關系呈顯著負相關。(2)海島棉品種試驗中,僅與相對病情指數呈顯著負相關的是單鈴纖維重,而其他的產量性狀與相對病指無顯著相關。(3)10Q株系為海島棉與陸地棉雜交,相對病情指數與單鈴籽棉重之間的關系呈極顯著負相關,與衣分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4)44株系為陸地棉與陸地棉雜交,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之間的關系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與其它的產量性狀指數無顯著相關性。(5)單鈴纖維重與衣分會隨著相對病情指數的增多而下降,從而導致了棉花的產量下降。通過研究可得出抗病性共同遺傳的產量性狀為纖維重,該結論與前人結論一致,可將單鈴纖維重作為檢測棉花黃萎病抗性指標。(6)篩選出對黃萎病高抗的棉花品種,包括新海16、新海20、10Q-67-1、10Q-67-3、44-81-4等品種,可以作為抗黃萎病的源材料在棉花抗黃萎病育種與遺傳實驗中加以利用。
[關鍵詞]棉花;黃萎??;抗性;產量性狀;相關關系
[中圖分類號]S435.621 [文獻標識碼]A
供試棉花品種(系):
陸地棉系列:碩豐系列、新陸早系列、108夫系列
海島棉系列:新海系列、軍海系列
海陸雜交系列:10Q系列
陸陸雜交系列:44系列
該供試棉花由新疆農業大學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實驗室提供
(雜交品系親本如表1所示)
1 不同棉花品種(系)抗黃萎病性的鑒定結果
供試不同的陸地棉和海島棉品種通過相對病情指數公式來進行運算,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陸地棉與海島棉棉花品種中,高抗品種占16.67%,抗病品種占25%,耐病品種占25%,感病品種占33.33%。其中高抗品種為新海16與新海20。
2 陸地棉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19.0版本軟件分析陸地棉抗黃萎病性與各個產量性狀間的相關關系,結果如表3所示。
由下圖中可以得出,在試驗的陸地棉品種中,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的相關關系呈極顯著負相關,且相關系數為-0.831,相對病情指數與單鈴纖維重的相關系數是-0.582,呈顯著負相關。與其他產量性狀指數無顯著相關。
3 海島棉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利用SPSS19.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軟件分析海島棉抗黃萎病性與其各產量性狀間的相關關系,得到結果如表所示。
從表4中可以看出,在海島棉抗黃萎病性品種中,相對抗病指數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489,與其他產量性狀無顯著相關。在海島棉品種里,單鈴纖維重可作為鑒定黃萎病抗性的一個依據。
4 海陸雜交10Q株系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19.0版本軟件海陸雜交株系(10Q)抗黃萎病性與其各產量性狀間的相關關系,得到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抗性的10Q株系中,相對病情指數與單鈴籽棉重的相對抗病指數是-0.874,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與衣分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532、-0.658。由上組數據可得:棉花的產量與衣分會隨著病情指數的增多而降低。
5 陸陸雜交44株系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然后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19.0版本軟件分析陸陸雜交44株系抗黃萎病性與其各產量性狀間的相關關系,得到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中可以看出,不同抗性的44株系中,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的相關系數是-0.462,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單鈴纖維重的相關系數是-0.386,呈顯著負相關。與其他的產量性狀指數無顯著相關性。結果表明,單鈴纖維重與衣分會隨著相對病情指數的增多而下降,從而導致了棉花的產量下降。
有前人學者認為,棉花的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關系密切,棉花黃萎病的病級與籽棉和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但是病級與性狀單鈴棉籽總數與衣分不相關,決定棉花產量的主要因素是,棉花植株所結蕾鈴數、單鈴重和衣分。同時許多研究也表明,結蕾鈴數、單鈴重和衣分這三個因素是棉花黃萎病導致產量損失的關鍵因素。本試驗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認為制約棉花產量性狀的主要因素是衣分與單鈴纖維重,即隨著病情的加劇,黃萎病菌分泌的毒素會阻塞導管,到收獲期棉花因營養和水分供應不足,直接影響棉花的生長,導致纖維稀少,皮棉的產量下降。
有研究認為,海島棉對黃萎病的抗性較強,且受到顯性單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可以將海島棉作為抗黃萎病的源材料在棉花抗黃萎病育種與遺傳實驗中加以利用。從本試驗也可以得到,海島棉相對病情指數都表現為抗病性。也有研究表明,陸地棉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衣分呈極顯著負相關,這與本試驗研究結果相一致,衣分可以作為評定棉花品種優劣的指標之一。
6 結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通過不同抗性的棉花與產量性狀的比較可以得出,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單鈴纖維重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隨著相對病情指數的增加,衣分和單鈴纖維重就會隨之下降。在不同的陸地棉抗黃萎病性品種中,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的相關系數是-0.831,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單鈴纖維重的相關系數是-0.582,呈顯著負相關。在海島棉抗黃萎病性品種中,相對抗病指數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為-0.489,與其他產量性狀無顯著相關。在海島棉品種里,單鈴纖維重可作為鑒定黃萎病抗性的一個依據。
不同抗性的海陸雜交10Q株系中,相對病情指數與單鈴籽棉重的相對抗病指數是-0.874,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與衣分與單鈴纖維重呈顯著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分別為-0.532、-0.658。得出以下結論,病情的加劇會使得棉花的產量、衣分明顯下降。不同抗性的陸陸雜交44株系中,相對病情指數與衣分的相關系數是-0.462,呈極顯著負相關,與單鈴纖維重的相關系數是-0.386,呈顯著負相關。與其他的產量性狀指數無顯著相關性。結果表明,相對病情指數的增加,衣分和單鈴纖維重就會下降,隨之棉花的產量與質量就會下降。
另發現海島棉與陸地棉中高抗品種為新海16與新海20,海陸雜交的高抗品種有:10Q-67-1與10Q-67-3,陸陸雜交的高抗品種有:44-81-4,可以此作為抗黃萎病的源材料在棉花抗黃萎病育種與遺傳實驗中加以利用。
[參考文獻]
[1] 李振歧,商鴻生.中國農作物抗病性及其利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棉花遺傳育種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 朱荷琴,宋曉軒,孫君靈,等.棉花新品種抗黃萎病性鑒定[J].中國棉花,2000(09).
[4] 馮常輝,張勝昔,史認輝,等.棉花抗黃萎病QTL定位研究進展[J].棉花學報,2010(03).
[5] 郭金城.棉花新品種(系)抗病性鑒定評述[J].中國棉花,1990(03).
[6] 葉鵬盛,曾華蘭,譚永久.棉花抗黃萎病性與產量性狀的遺傳關系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06(02).
[7] 吳征彬,李冬波,余敦智,等.棉花枯黃萎病的抗性鑒定及病害對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03(06).
[8] Y. bolek, A. A. Bell,K.M.EL-Zik. Reaction of Cotton Cultivars and an F2 Population to Stem Inoculation with Isolates Verticillium dahliae[J].Phytopathology,2005(03).
[9] Mert M, Kurt S, Gencer O, et al.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Verticillium dahliae) in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J]. Plant Breeding,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