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奇 楊里巨
[摘 要]在氮鉀肥同等施用條件下,探索不同施磷水平對晚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含磷量中等的沙泥水稻田,不同施磷水平對晚稻生長均有一定的影響,以中等水平施磷(45㎏/hm2)產量最高,低水平和高水平施磷的晚稻比中水平施磷量減產。
[關鍵詞]施磷水平;晚稻;分蘗;經濟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磷是肥料的三要素之一,是農作物生長的三大養分之一,也是水稻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施用磷肥是水稻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在當前生產條件下,磷肥的不合理施用仍然存在,為了探討本鎮水稻不同施磷水平對晚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更好地指導農民合理施用磷肥,進行本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本鎮東場村委會,土壤為潴育沙泥田水稻土,PH5.6,有機質、全氮分別為3.10、1.25g/㎏,有效磷、速效鉀分別為5.5、66mg/㎏,肥力中等。晚稻常年產量為5400kg/km2。
1.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為:46%尿素(湖北省當陽市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2%過磷酸鈣(廣西北海市沃源化肥公司生產)、60%氯化鉀(加拿大國產)。供試水稻品種為弱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博優9089。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單因子對比試驗,在氮、鉀肥施用量(推薦施肥量)相同的條件下,設置磷肥四個施肥水平共5個處理(詳見表1)。不設重復,隨機排列。小區面積為20m2(6.67m×3m),處理間筑田埂,用農膜包裹防水肥滲透,四周設置保護行。
1.4 田間措施
2017年7月12日播種,塑料秧盤育秧,8月21日拉線定點插植,規格20.0cm×13.3cm,每穴插2-3苗。肥料分四個時期施用:(1)基肥:全部磷肥、30%氮肥、50%鉀肥于播殃前作面肥;(2)分蘗肥、40%氮肥、50%鉀肥分兩次平均施下;第一次于插后9天,第二次于插后第15天;(3)幼穗分化肥:20%氮肥在幼穗分化初期施下;(4)穗肥:10%氮肥于齊穗期施下。各處理水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措施相同。
分蘗期各處理定點,連續10株觀察記載分蘗動態和測量株高。成熟期各取有代表性植株10穴考種。各處理單獨收割計產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磷水平對晚稻分蘗的影響
田土肥瘠、施肥多少與水稻分蘗有密切關系,各種營養元素中,氮、磷、鉀三要素對分蘗最為顯著,其中以氮的影響為最大(2),其次是磷,因為磷對氮代謝也有重要的影響(3)。從表2可知,從晚稻分蘗的發生量和速度來看,處理1最少最慢,其順序依次是處理1<處理2<處理5<處理3<處理4,但處理3與處理5無明顯差異。有研究表明,缺磷條件下,水稻的正常生理功能紊亂,代謝生理失調,植株不能正常生長發育,適量供磷水稻則生長正常,植株總生物量明顯增加,磷素不足或過量也同樣阻礙和抑制水稻對氮的吸收和利用,分蘗受抑制。由此可見,在一定范圍內,晚稻的分蘗的速度及發生量與施用水平量成正比關系,當施磷過量時,分蘗量和速度呈遞減趨勢。
2.2 不同施磷水平對晚稻產量及株高的影響
由表3可知,晚稻構成產量的因素以處理4的中磷區最佳,最差是處理1的無肥區,其次是處理2的無磷區。說明當前生產條件下,水稻產量的提高離不開磷肥的施用,而磷肥主要是通過增加單位面積的有穗數、結實率和粒重來增加產量。無磷、供磷不足均抑制水稻對氮的吸收條件和利用,使產量變低,施磷過量也促進植株對氮的吸收,不利高產,致使產量下降。
從本試驗來看,無肥區的處理1和無磷區的處理2產量最低,處理4的中磷區產量最高達5440kg/hm2,比低磷區的處理3增加1240kg/hm2,增產率29.5%,處理5的高磷區比處理4的中磷區減產940kg/hm2,減產17.3%(詳見表4)。
從收割考種來看(見表3),無肥區的處理1株高最矮,其次是處理2的無磷區,處理3的低磷區和處理5的高磷區均比處理4的中磷區矮,由此可見施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晚稻植株生長,對株高有較大的影響,缺磷、供磷不足由于抑制水稻對氮的吸收利用,致使植株的生長量不足,磷過量也抑制對磷的吸收,植株變矮,葉纖細易倒伏。
3 討論與小結
(1)在氮鉀充足的條件下,不施、少施或過量施磷肥都直接影響晚稻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形成,在本試驗的水稻土,不施磷(0水平)處理,晚稻也獲得一定的產量;低水平和高水平(過量)施磷都比中水平(當地推薦量)施磷的處理減產,但低水平和高水平之間的產量差異不明顯。以中水平的施磷量產量最高,最合理,推薦使用量為45kg/hm2。
(2)南方水稻土酸性強,水溶性磷肥施入稻田后,易產生化學固定,移動性較小,從而降低磷肥的有效性,故磷肥宜作基肥早施。雙季稻田的晚稻不宜過量施磷,要充分利用磷肥的殘效效應,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林勝燕,傅智東,陳英,等.桂南沿海地區磷肥對水稻后效作用試驗[J].廣西農業科學,2003(04).
[2] 潘瑞熾,水稻生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