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橋 蔡研
[摘 要]為滿足生豬養殖產業智能化發展的要求,設計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精細飼喂系統。在系統中引入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提出了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自動識別豬身份并測量其體重值。設計了一種利用PLC控制的自動開關門,確保豬在測量時不受其他豬的影響。針對個體豬在不同生長期對飼料的不同需求,提出了生豬的數字化精細飼喂方式,采用模糊控制技術建立自動飼喂控制器的模型,實現對豬的精細飼喂。通過半年對豬只生長信息實時觀察,驗證了系統的穩定性,同時還驗證了自動稱重系統的準確性,其測量誤差小于0.1kg,相比于傳統的人工喂養方式,本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生豬養殖規模化、智能化。
[關鍵詞]RFID;精細飼養;開關門;體重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生豬養殖業近年來發展迅猛,豬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近一半但很多生豬養殖依靠人工,自動化水平不高,養殖效益低下,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家豬養殖業的需要。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的養殖方式已成為現代養豬業的一種趨勢。建立基于物聯網的家豬自動飼喂平臺,實時監控豬的相關信息,進行精細飼喂,是提高家豬養殖現代化的有效措施。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已經在養豬場應用了現代化的養豬設備,如德國的 Big Dutchman公司的CALLMATIC2系統,加拿大JYGA公司的格式塔智能化繁殖母豬飼養管理系統。國內對于現代化養豬設備的研發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大多數養殖企業無力購買豬場智能化裝備,難以做到對每頭豬進行精準飼喂,立足于國內養豬業的生產水平,研制一套可用于現代化養豬業的智能化飼喂設備具有重大意義。本系統通過RFID技術對豬進行標識,利用GPRS遠程通信模塊實現數據的傳輸,服務器根據接收到的豬相關信息做出決策,控制下位機進行相應的投喂,實現對豬的精細飼喂。
1 系統的總體方案設計
本系統將射頻識別技術與PLC相結合,實現對豬的精細喂養。系統分為傳感控制層、網絡傳輸層和應用層。傳感應用層包括體重、飼料等傳感器和設備控制部分。網絡傳輸層是利用GPRS遠程通信模塊將采集的傳感器數據傳送至服務器。應用層則是由本地服務器、中心服務器構成。本地服務器主要負責現場管理,包括對豬的體重信息采集、開關門及投喂機的控制。中心服務器則負責統計分析多臺本地計算機的數據,并進行綜合管理。系統整體框圖如圖1所示:
電子地磅、稱重料槽、閱讀器等采集的傳感器信息,經過PLC處理后利用GPRS模塊發送至遠程服務器,實現體重、采食量、耳標等信息的采集,同時服務器可利用GPRS模塊將命令發送至PLC,實現執行機構的運轉。
2 開關門設計
為實現豬體重的獨立測量,設計了一種自動門。該裝置設計為單向,即只能從一端進,另一端出,如圖2所示:底座為電子秤,兩側豎立圍欄,限制豬的活動,在雙側圍欄距離后門30cm處懸掛著閱讀器,用于識別豬耳朵上佩戴的電子耳標,識別距離為40cm。豬從秤上走過時,系統可以自動獲取豬的耳標信息和體重數據。
自動門工作原理:自動門初始狀態為前門開、后門關。當豬站在電子秤上時,閱讀器識別到豬的耳標信息,將耳標信息發送至PLC,PLC以此為觸發信號控制前門關(防止其他豬進入秤重),后門開,讓豬測量完后進入采食區。當豬走下秤時,PLC監控到電子秤中體重值為0kg,控制前門開(讓下一頭豬進來),后門關。恢復到初始狀態。
測量裝置采用的是某公司生產電子秤,反應靈敏、讀取速度快,經測試可在0.5s內讀取豬的穩定的體重值。這種自動開關門設計的優勢在于,它集信息采集、身份識別于一體,以耳標信號作為觸發控制信號,相對于紅外識別豬體,進而控制門的開關,這種方案無疑價格更加低廉,而且能滿足實際測量需求。
3 精細飼喂系統設計
3.1 精細飼喂系統的基本組成
本精細飼喂系統根據豬的生長期及體重采食量等信息,實現對豬的精細飼喂。以100頭種豬作為研究對象,利用RFID技術進行標識,當豬從自動稱重系統中走過時,系統自動獲取豬的體重等相關信息,上位機根據接收到耳標序列編號,自動調用數據庫中該豬的相關信息,并根據其品種與生長期信息,與規則庫中的現有規則進行匹配,進而發出命令給下位機,進行相應的投喂。舍內安裝一套自動上料系統并配備多個自動飼喂設備,其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
該飼喂系統由上位機、下位機(PLC)、RFID系統、步進電機、食槽、稱重傳感器組成。PLC監控到傳感器的相關信息后,進行相應的計算并通過GPRS模塊發送至上位機,上位機計算出相應的投喂量后發送命令給執行機構進行投喂,當稱重傳感器測量到投喂量與計算值一致時,上位機發送停止命令,停止投料。由于飼料投放口距離食槽有一定的距離,導致實際投放量與計算值有一定的偏差。為解決落料的滯后誤差,避免傳統的控制方法的確定模型不能實現精確下料,這里提出利用模糊算法的思想,按照數據庫和規則庫中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實現對豬的精準飼喂。
3.2 模糊控制器的設計
飼喂系統主要是控制投喂量來適應個體豬只的需要,將實時投喂量與預設模糊邏輯推理量進行比較,來獲得精確的料量。針對飼料的下落過程中存在滯后這一問題,設計了基于Mamdani型的精細飼喂模糊控制器如圖4所示,利用稱重傳感器獲取落料量的靜態實時值,通過與系統設定的料量值進行比較,得出實時的誤差百分量e和誤差變化率ec。在模糊控制算法中,將誤差百分量和誤差變化率作為模糊控制器的輸入,落料時間作為輸出量。
為系統實現的方便性,采用三角形隸屬度函數分別確定模糊變量e,ec,u的賦值表,將模糊變量尺度歸一化,根據知識庫建立系統所需的控制規則條件(if…then)形式,然后系統根據模糊規則做出相應的下料量命令,完成豬個體精細飼喂的要求。
4 系統軟件設計與實現
4.1 軟件系統基本組成
系統軟件主要分為豬只管理模塊、用戶管理模塊、數據分析決策模塊和系統維護模塊四個模塊,如圖5所示。家豬管理模塊主要記錄豬的采食記錄、進出欄記錄等;用戶管理模塊包括登錄、注冊、用戶權限等相關信息;數據分析決策模塊包括采食曲線繪制,體重變化曲線,系統預警、生產性能測定報告;數據維護模塊包括系統參數設定、數據備份以及恢復。
本系統軟件以Visual Studio 2013 為開發平臺,使用C#語言編寫。采用多線程技術同時處理體重和耳標數據,利用ADO.NET訪問技術將數據存儲到SQL Server數據庫中。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通過GPRS模塊發送到服務端,利用Socket通信技術實現數據在網絡中傳輸;考慮到數據從硬件層的采集到傳輸整個過程可能出現錯誤,在編寫上位機的時候,會過濾掉不正常的數據,然后提取正常的數據并進行計算,最終在Winform應用程序中顯示,同時存入數據庫中。
4.2 控制節點程序設計與實現
使用西門子S7-200PLC對開關門進行控制,在STEP 7-MicroWIN編程環境下以梯形圖方法在PC機上編制,經調試編輯后下載至PLC中。程序可實現對開關門進行自動開關,控制流程圖如下:
5 實驗分析與測試
本系統在江蘇省鎮江市某試驗基地進行了試驗,以100頭種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記錄其生長情況來評估系統的可靠性。結果顯示,系統運行穩定,豬體況得到很大改善,省去了人工飼喂、人工稱重等環節,經濟效益明顯。同時還進行了自動稱重系統的測試,測量誤差小于0.1kg,稱重效率更高。
5.1 精細投喂系統性能測試
經過半年對豬場100頭豬只的數據采集、記錄分析,本系統相對于傳統的限位欄模式,在節省飼料和豬肉品質等方面有明顯改善。其中無脂瘦肉率提高2.9%,料肉比提高3%,飼料浪費情況大幅改善,整體生產性能與限位欄模式比較如表1所示。
5.2 自動稱重系統性能測試
為驗證稱重系統的可靠性,選取50頭豬進行測試。將這50頭豬分別通過人工和自動稱重系統進行測量,測得部分數據如下:
表2的數據是2017年4月5日通過自動稱重系統測量部分的體重數據,經計算該組50頭豬的平均體重為85.92kg,為驗證自動稱重系統性能,在當日同一時間通過人工測量,強制將豬固定在秤中,以保證測量的準確性,計算后平均體重為85.94kg,誤差小于0.1kg。
6 結論
基于物聯網的家豬精細飼喂系統設計實驗表明,豬生長狀況良好,飼料利用率提高了7.92%,自動開關門運行穩定,自動稱重系統測量誤差小于0.1kg,省去了人工稱重手動記錄環節,節省了人力成本。相對于傳統的人工喂養,本系統可以大大推進家豬養殖發展。
[參考文獻]
[1] 武深樹.湖南生豬養殖生產的發展趨勢[J].飼料廣角,2015(05).
[2] 周偉.淺談生豬的養殖模式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06).
[3] 胡肄農,張啟迪,黃小國.母豬精細養殖管理物聯網平臺的建立[J].物聯網技術,2013(03).
[4] 白紅武,馮國興,丁維榮,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種豬管理平臺[J].物聯網技術,2013(03).
[5] 郭忠利.規模化養豬場群體母豬精細飼喂控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東北農業大學,2012.
[6] 馬洪偉,盛翊智.GPRS技術在無線傳輸數據中的應用[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5(03).
[7] 江凌,楊平利,楊梅,等.基于ADO.NET技術訪問SQL Server數據庫的編程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14(08).
[8] 夏玲.客戶端與服務器端的Socket通信[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