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P2P網絡借貸行業“1+3”監管制度體系的出臺,P2P網絡借貸行業將進入監察后時代發展階段。本文從P2P網絡借貸機構數量、成交量、出借人、借款人、貸款期限、貸款利率和問題平臺六個視角對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量化分析,并對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標識碼]A
1 P2P網絡借貸機構數量情況與分析
2017年,P2P網絡借貸行業“1+3”監管制度體系完善,57號文件出臺吹響了整治整改驗收的號角,P2P網絡借貸行業進入劣汰高潮期,P2P網絡借貸機構開始快速縮減,截止2017年末,P2P網絡借貸機構只有1931家,P2P網絡借貸機構數量只剩下2015年高點的56%。在2017年的金融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九大都明確提出防范金融風險是未來幾年政府中心工作,在這種背景下,P2P網絡借貸行業將被進一步規范,監管將繼續收緊,實力弱小的P2P網絡借貸機構的生存將面臨選擇,所以2018年行業的洗牌還將繼續,P2P網絡借貸機構的數量還將繼續下降。
2 P2P網絡借貸機構成交量情況與分析
2013年,中國P2P網絡借貸機構的成交量開始爆發式增長,與機構數量變化不同,近六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在2017年12月達到28048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12245億,創出歷史新高。不過,在2017年的下半年,特別是四季度,月交易量開始出現萎縮的態勢。在行業范規運營和嚴監管的背景下,以往一些不合規的業務將逐步退出,比如:P2P網絡借貸機構的來自地方金融交易所的債權轉讓項目、活期理財項目、具有杠桿性的出借人債權轉讓項目、P2P網絡借貸機構的自融項目等等。同時,傳統金融機構也逐步向互聯網服務升級或轉型也將擠壓P2P網絡借貸行業的市場。所以,在2018年,P2P網絡借貸行業的成交量出現滯漲或負增長的概率非常大。
3 P2P網絡借貸的出借人和借款人情況與分析
P2P網絡借貸行業近四年的投資人數與借款人數的絕對數量都在快速增加,2017年出借人數按12個月累計超過5000萬,借款人數按12個月累計超過4700萬,這說明P2P網絡借貸有越來越多的用戶熟悉并參與,P2P網絡借貸行業蓬勃向上發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8月,借款人的人數在歷史上首次超過出借人的人數。其原因一方面是P2P網絡借貸機構受單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貸平臺不能超過20萬元的限額政策的影響,不少P2P網絡借貸機構平臺向消費金融等小額業務轉型,還有部分平臺對接了現金貸資產,此類業務的共性是小額分散、涵蓋的借款人多,使得2017年借款人數數量和增長速度均超過投資人數。另一方面行業的監管趨嚴,知名的P2P網絡借貸機構紛紛降息,實力較弱的P2P網絡借貸問題頻發都降低對新借款人的吸引力。在2018年,借款人數超過出借人數將常態化。
4 P2P網絡借貸貸款期限情況與分析
P2P網絡借貸的平均借款期限近四年保持增加,2017年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9.16個月,相比2016年拉長了1.38個月。從近四年各個月的平均借款期限走勢看,雖然有波動,但整體趨勢向上,其中2017年12月份的平均借款期限高達10.02個月。主要是由于監管新規實施,P2P網絡借貸機構的活期理財、拆標錯配、期限錯配和資金池業務逐步退出,整個行業的長期融資項目規范化,必然導致行業平均借款期限拉長。所以,預計2018年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將繼續抬升,突破10個月概率很大。
5 P2P網絡借貸貸款利率情況與分析
P2P網絡借貸的平均出借綜合利率保持下降,2017年P2P網絡借貸行業平均出借綜合利率為9.45%,相比2016年行業平均出借綜合利率下降了117個基點(1個基點=0.01%)。2017年平均出借綜合利率延續近四年整體下行的趨勢,但下降速度有所放緩。原因有:一方面由于體量靠前的平臺,大部分都具有強大背景,比較受投資人青睞,但其綜合收益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應監管政策要求,資產端借款利率也在逐步下行,綜合影響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下行。由于目前整改正當時,監管強化下平臺的運營成本也在上升,預計2018年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或將繼續下行至9%左右,但下行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畢竟市場年化無風險的收益率在4.5%-5%,信托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在8%左右。
6 P2P網絡借貸的問題平臺數情況與分析
2017年P2P網絡借貸機構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 655 家,占所有總機構數之比為25.3%,相比 2016 年,無論是問題平臺數量和占比數均大幅度減少。主要原因是經過兩年的行業規范整改,許多綜合實力羸弱的平臺主動和被動退出。可以預見未來行業的發展環境將愈加規范和健康,行業監管降維的套利空間將消失,2018年是行業的整改驗收之年,問題平臺數量和占比數出現一定上升的概率較大,但2019年之后,問題平臺數量和占比數出現緩慢下降的可能性較大。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新金融時代[M].中信出版社,2015.
[2] 郭福春,陶再平.互聯網金融概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3] 熊建宇.P2P網絡借貸風險管控實證研究[J].西南金融,2017(06).
[4] 邱勛,申睿.互聯網金融創新與小微企業融資對接機制研究——以浙江為例[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