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彥飛 郝維奇
摘 要:打贏脫貧攻堅戰,貧困村黨組織建設是根基。貧困村黨組織是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領導者、服務者和示范者。但是當前貧困村黨組織建設工作中面臨著很多問題和難點,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貧困村;黨組織建設;脫貧攻堅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010-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267.2 文獻標志碼:A
貧困村黨組織擔負著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責任,是戰斗在脫貧攻堅戰場第一線的戰斗堡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基層是基礎,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1]“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正是通過抓黨建促脫貧的經驗啟示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中打贏脫貧攻堅戰。筆者根據對呂梁市臨縣臨泉鎮G村和H村的深入調研,針對貧困村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難點,就如何依靠村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談一些自己的思考。
1 貧困村黨組織建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基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最基層的組織,是村里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斗堡壘。
1.1 貧困村黨組織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導者
貧困村黨組織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導者,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深化農村改革,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對比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脫貧致富的村子,貧困村黨組織大多軟弱渙散,領導力不強,在群眾中威信不足,難以擔當大任。必須強化貧困村黨建工作,實現農村基層黨建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融合,提升黨組織的核心戰斗力,以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重點,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發揮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應有的作用。
1.2 貧困村黨組織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服務者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既是對基層黨組織功能的準確定位,更是保證我們黨長久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在去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來指導黨的基層組織建設。[3]貧困村黨組織應通過點點滴滴看得見、摸得著的服務,讓群眾得到實惠,以服務聯通與村民群眾的心,以服務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從而聚民力、惠民智,帶動人民群眾增收致富。
1.3 貧困村黨組織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示范者
俗話說:“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貧困村黨組織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的引領示范作用。貧困村黨員一定要肩負起“領頭雁”的責任,要多培養幾個敢闖敢干、能闖能干的黨員先行者,以“貧困黨員帶頭脫貧、帶領貧困群眾脫貧”為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
2 貧困村黨組織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難點
貧困村基本都是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村子。經過走訪調研等方式,對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軟弱渙散存在的原因總結如下。
2.1 黨員老齡化嚴重,年輕黨員少,黨員比例偏低
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靠黨的正確領導,但是在現階段部分農村黨員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人員結構不合理,年輕黨員少,新黨員發展少,黨員比例偏低。以臨泉鎮G村為例,全村現共有人口1 300余人,有正式黨員30人,黨員比例2.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0歲以上黨員15人,占比達到50%,遠高于全國26.1%的水平;40歲以下中青年黨員僅有5人,占比只有16.7%,而且這5名中青年黨員全部在城市發展;H村現有人口2 200余人,有正式黨員59人,黨員比例2.7%;60歲以上黨員34名,占比57.6%。黨員人數少、年輕黨員更少,這使得村里本就捉襟見肘的可用人才更加稀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的發展機會更多,很多有能力的中青年都在外發展,村里的吸引力下降。另外縣鄉黨委每年給村黨支部發展新黨員的名額也有限,發展新黨員難度較大。
2.2 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貧困村黨員干部受教育程度水平普遍較低,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比如臨泉鎮G村,4名支部委員中竟然有兩名委員是文盲,另外兩名委員也僅是初中文化;H村支部委員中則全部是初高中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低的影響主要在于:一是懂產業有經濟頭腦的黨員干部少,再加上貧困村環境相對閉塞,與外界的接觸不多,他們在經濟發展觀念及知識的更新上反應較遲滯;二是對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黨的路線、方針、理論缺乏了解,這直接影響到了黨惠民富民政策的宣傳落實工作。
2.3 流動黨員多,缺乏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意識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貧困村里外出工作創業的村民越來越多,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婦幼。在外出工作創業的村民中,有一部分村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敢闖敢干的黨員。這些外出工作創業黨員流動性大、流動范圍廣,村里的黨組織活動經常不能按時參加。率先富裕了的黨員也缺乏回鄉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意識和條件。從基層黨組織管理來說,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動員先富帶后富,共同奔小康的政策。
2.4 貧困村黨員干部待遇低,和其承擔的工作量不相稱
貧困村的黨員干部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一些人口多的大村或者多個自然村合并成的行政村,往往一個簡單的填表工作就需要村干部走家串戶幾百乃至上千家才能完成。而黨員干部的工作又絕不止于此,上到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和實施,下到修理喇叭道路維護;上到接受上級部門檢查,下到接待老百姓辦理各項業務;上到防汛防災,下到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評定以及各項補貼政策的落實都需要黨員干部去完成。龐大的工作量往往要求黨員干部24小時在崗,很多黨員干部因此不能從事其它生產活動。但是村干部的待遇水平卻很低,五險一金也沒有。貧困村往往沒有集體產業,很多貧困村的集體收入還未破零,村干部在辦公費用、水壩道路的簡單維護上都經常捉襟見肘甚至自己貼錢。在生活壓力下,一些貧困村黨員干部常年在外務工,嚴重影響了村里工作的開展。
2.5 發展黨員、選舉等工作中存在舉親不舉賢
貧困村屬于典型的人情社會,一個村里往往只有幾個大家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一個家族的就是朋友鄰居等。村民通常根據黨員干部與自己的親疏關系來決定是否支持,而不是根據能力道德作為判斷依據。反映在發展黨員、選舉等工作中就是存在舉親不舉賢的現象。
3 加強貧困村黨組織建設有效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確保全覆蓋,固本強基,防止“木桶效應”。順應從嚴治黨新常態,必須樹立系統思維,把從嚴要求融入抓基層打基礎之中,對準薄弱環節攻堅克難,全面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
3.1 突出黨組織的示范帶頭作用,把發展經濟當做貧困村黨組織的首要任務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貧困村黨組織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把脫貧攻堅、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當做首要任務。只有經濟發展了,村民得到了切切實實的實惠,村民才會擁護黨組織,支持黨組織,黨組織的建設才有著力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在扶貧扶弱的同時,也要做到扶優扶強。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貧困村的黨組織和有能力的黨員,要做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領頭雁”。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要在思想上先行一步、在發展上先干一步。首先在思想上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干勁,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依賴心理,“扶智”和“扶志”雙管齊下,從“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貧困村黨組織要積極出謀劃策、組織合作社、發展產業,做“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以創業致富的生動例子,增強貧困村民的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3.2 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努力提升基層黨員綜合素質
貧困村黨組織肩負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重要使命,這就要求黨員要勤于學習,不僅要有寬闊的視野、了解國內方針政策,還要具有一定的經濟頭腦和財務知識。在具體實踐中要以“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工作例會、村級工作會、黨員活動日等活動為載體集中開展農村黨員學習培訓活動,引導黨員在領會精神、指導實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其次是針對農村黨員分布散、流動性大等現實情況,利用進村入戶走訪契機,大力推廣“流動黨課”,將課堂開設到農村黨員家中,將黨的政策宣講到戶,把黨課搬到生產一線,切實提高農村黨員脫貧致富能力。
3.3 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提升黨員威信,出臺激勵措施
對于基層黨員,能將集體經濟搞好做大,是能力的體現,是威信的來源。農村基層黨組織一定要把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因為只有集體經濟破零,貧困村有了穩定的集體收入,村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才能得到保障,從而調動工作積極性,也有可能提高其福利待遇。
3.4 以脫貧攻堅為抓手,積極吸納和培養優秀黨員
發展生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也是搞好黨建工作的物質基礎。要將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吸納培養優秀黨員相結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發展生產的過程中,將表現突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能力的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吸收進黨員隊伍中。進一步拓寬發展黨員來源,加大在青年農民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改變黨員干部隊伍建設青黃不接的局面。
3.5 做好貧困村“三基”建設,設崗定責,激發黨員凝聚力和戰斗力
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著力推進“三基”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建設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舉旗指路、夯基壘臺、聚力攻堅作用。以夯實基層組織、強化基層基礎、提升基本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說立行,以務實的作風,舉亮點、抓重點、攻難點,緊盯細節末梢,精準發力、拔“窮根”、摘“窮帽”,扎實有效推進“三基”建設,打好精準扶貧的攻堅戰。[4]對每一個黨員干部設崗定責,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管理、監督、約束機制。提高工作效率,轉變工作作風, 增強干事創業主動性。強管理嚴考核,把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干部平時考核中,讓干部不懈怠、不推諉,主動解扶貧難題、破脫貧瓶頸、強化扶貧舉措,做到精準扶貧考核到位、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努力堅持項目扶貧和黨建扶貧相結合,走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齊頭并進的“雙輪驅動”脫貧路子。
結束語
當前,精準扶貧由“漫灌”發展到“滴灌”的攻堅拔寨階段。基層黨組織作為處在最前沿陣地的作戰單元,要把黨建和精準扶貧擰成充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一線指揮部”作用,真正成為精準扶貧的攻堅堡壘,切實打好、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李社.習近平帶火的熱詞[J].理論與當代,2015(10):59-64.
[2]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強調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J].黨建,2012(12):31-32.
[3]肖業輝.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領基層黨建工作[J].政策,2014,(8).
[4]安娜.推進三基建設 助力脫貧攻堅[J].前進,2017,(6).
[5]郭開朗.為精準扶貧提供堅強組織保證[J].新湘評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