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走入城市工作和發展,此種發展狀況嚴重影響了我國當前城市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導致鄉村勞動與城市勞動力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民工走入城市生活和工作,并未收到與城市勞動力一樣的待遇,使得其合法權益受到制約,非常不利于構建和諧、穩定的共產主義社會,嚴重阻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完善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47-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42.6 文獻標志碼:A
1 完善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障礙
1.1 城鄉分割的二元制度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我國當前實行二元分割式戶籍機制,促進不斷健全我國現階段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我國政府建立二元分割式戶籍機制,為了更加高效率、高質量地解決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問題,使得城市住房和教育等方面設施會形成超負荷現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逐漸進入經濟化時代,使得二元分割式戶籍機制的作用受到嚴重約束,不再控制農民是否從事務農工作,也為農民提供向城市遷移的條件,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向城市遷移,使得城鄉分割的二元制度不能充分發揮其原本的作用,就不同形式的戶籍制度來看,與城市居民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如果農民離開農村,又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民工,將無法享受合理的城市社會福利權益,使得農村戶口和非農村戶口的主體平等性不能得到體現,阻礙了建立完善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1]。
1.2 立法滯后
我國原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配套的法律法規較為落后,不能滿足現代化社會經濟發展對其的需求,需要不斷對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進行改革和更新,進一步明確其實施方式和具體的規章制度,因為目前我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法律法規的實行力度較弱,需要引起我國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應當實行更加合理、貼近農民工實際情況的社會保障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規,讓這些法律法規更加貼近農民工的實際生活和實際的社會權益,讓城市居民與外來農民工享受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相同的,有效解決農民工的養老保險問題,以及轉移和承接的管理制度。
2 完善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議
2.1 以實際工資為繳費基數,統一繳費率
就繳費工資而言,應當以農民工實際工資作為繳費的基數,就繳費率來看,將城市化程度較高且具有穩定收入的農民工,兩者應當付出相同的繳費率,就企業而言,需要付出養老保險總費用的20%,農民工自己付出較少的部分,一般繳費率為7%至8%之間,換言之,企業所繳納的養老保險費率,不可比農民工個人低,在全國實施此種養老保險繳費制度,取消以往那些各地不同的養老保險繳費率,針對部分收入不穩定、城市化程度較低的農民工同樣實行相同的繳費率,使得城市人與農民兩者享受同等的待遇,不斷縮小農民工與城市人之間的差距,使得農民工社會保障當中的養老保險進行有效的承接和轉移。
2.2 建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的永久性個人賬戶
養老保險主要是為了自己以后的老年生活做準備工作,為了保障自身以后的老年生活,將自身工資的一小部分存入固定的賬戶中,構建標志性較強的養老個人賬戶,受到了廣大農民工和企業單位的認可,促進提高農民工對工作的積極性,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跨地區實行提供方便,省去了農民工因為所辦賬戶地域與工作地域不同,而反復辦理多次承接手續,此種賬戶是農民工的永久性個人賬戶,具有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企業單位之間的相互承接功能,主要是指個人賬戶的存儲額度可以接著儲存,欠費可以補繳,也可以每次多交些費用,根據繳費的年限,在一定期限內也可以選擇不繳費。
2.3 妥善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轉移承接問題
如果農民工換了新的工作,應當盡快轉移自身的養老保養永久性個人賬戶,使得農民工的各項社會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如出現永久性個人賬戶承接問題、社會保養制度的實施問題等方面,均能夠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得到有效地解決,因為我國現階段實施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被劃分至當地各個區域,而且每個單位機構實施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同,實施的政策也不盡相同,很難實現互相協調,社會保險關系難以轉移承接[2]。
結束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進入城市打工、生活,促進了城市勞動力的合理流動,促進有效加快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程,然而,目前農民工進城務工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農民工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問題,通過以實際工資為繳費基數,統一繳費率,想要高效率、高質量地解決農民工養老保險承接問題、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問題等方面,我國政府提出構建農民工養老保險永久性個人賬戶等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