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琦年
摘 要:確保農作物生態農業環境、產品質量與產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農作物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其是現今社會推動植被保護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如何將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的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質量與產量,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病蟲害綠色防控;應用現狀;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5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 文獻標志碼:A
1 病蟲害綠色防護
1.1 防控的意義
1.1.1 保障農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我國目前應用于農產品的病蟲害防控主要是依靠化學防治舉措。在治理病蟲害減少農作物損失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大規模爆發的幾率與害蟲的抗藥性[1]。通過生物防治、生態調控與物理防治等措施進一步推廣,不僅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爆發概率實現對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程度,同時也能夠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帶來的損害,保障作物產品的生產與供給。
1.1.2 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與標準化生產的必然要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傳統措施既不能滿足農業的標準生產需求,也不符合當今農業發展的需求。因此,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推廣可以有效的解決在農作物標準化生產中對病蟲害防治的困難。同樣,對化學農藥使用的明顯減少也能夠有效的避免化學藥品在農作物上的殘留,既能提高農作產品的安全質量,又能夠有效的提高市場競爭力。
1.1.3 保護生態友好型環境的有效手段。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綠色防控措施,是環境友好型技術與資源節約型技術。其不僅能夠代替殘留率高、毒素大的化學農藥,還可以有效降低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對病蟲害防控的作業風險,避免了作業范圍內人畜的中毒事故出現,降低對作業范圍內環境與土壤的污染,對生態農業環境起到保護作用。
2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現狀
2.1 應用面積不斷擴大
隨著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不斷推廣,葉菜生產、糧食生 產、水果、茶葉等多種經濟型作物也開始逐漸使用綠色防控技術來防治病蟲害。
2.2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式增多
通過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寬,技術研 究、實驗與落地實施方式也逐漸增多,因此逐步創新了多種的綠色病蟲害防治方式。例如,生物防治、誘控防治、科學用藥與生態調控等措施也已逐步得到完善與發展[2]。不同種類的作物適合何種綠色防治措施模式也在逐漸形成。水稻防治區可以采用“田埂中留草、蜜源作物種植”的方式來促使天敵的大量繁殖,赤眼蜂可以防治稻縱卷葉螟蟲,香根草可以誘殺螟蟲,水稻田中也可以飼養田蛙、鱉、鴨等動物來控制害蟲等。蔬菜的防控區域可以種植芝麻、黃秋葵等蜜源作物,應用一些高效、環保、安全的生物農藥,將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與先進的施藥機械相結合。
2.3 農作物的安全質量逐步改善
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有效的提升了農民對綠色防控病 蟲害的思維意識,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改變了以往在農藥使用上一味追求便宜、快速的思維方式,改善了在農藥用藥過程當中的隨意與盲目,這使得低毒、高效、低殘留的生物性農藥逐步得到了推廣與使用。因此,農作物產品當中化學農藥的殘留超標也得到了改善,農作物產品的安全質量也得到了穩步提升。
2.4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舉措的不斷應用,逐步改善了我國 農業近年來過分倚重化學合成的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式。將生態技術手段、生物、物理等多種有效方式相結合之后,防治病蟲害的效果舉措也在有效增強,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也使得田間天敵的數量得到了明顯的增長,有效促進了生態和諧、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使得農業可持續發展政策逐步得到落實與發展。
3 病蟲害綠色防控應用對策
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推廣是公共植被保護工作,當今社 會對食品健康問題與綠色發展問題極為重視。因此,對于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推廣是有社會公益性的,也值得引起各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推廣是需要政府率先推動的,通過相關部門的有效工作落實,鼓勵農民積極使用并發展綠色病蟲害防控措施的同時鼓勵物理、化學與生態防治 措施的實施。
結束語
在協助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發展的同時,也要在探索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與優化,在保障這一先進方法能夠有效幫助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防效,從而改革我國病 蟲害的防治體系,提高病蟲害防治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道才.關于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7,37(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