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瑩 李晶晶
摘 要:選取2010-2015年發生高管更替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作為審計質量的反向替代指標,對高管更替類型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董事長更替比總經理更替更會降低審計質量;高管的非常規更替比常規更替更會降低審計質量;繼任高管來自公司外部比來自公司內部更會降低審計質量;繼任高管獨立性和教育背景與審計質量無關;發生高管更替的公司持有限售股比例越大,審計質量越低。
關鍵詞:創業板;高管更替類型;審計質量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12-006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F832.51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安然事件、施樂公司等財務丑聞的曝光,相關的公司高管和會計師事務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使得審計公信度下降,引發了公眾對審計質量的關注。創業板市場多為創新型、成長型的企業,在資本市場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猛發展的同時一些新的問題浮出水面,高管更替是正常的人才流動,但2011-2015年發生高管更替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的比重由8.17%上升至16.50%。因此本文選取發生高管更替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研究其高管更替類型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運用Stata14.0軟件進行分析,在實證數據的基礎上探討其深層次內部關系,理性總結了創業板高管更替的原因及高管更替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1 研究假設
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對影響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也有許多學者對高管更替的影響進行了研究,主要是依據不同的更替類型對財富效應、經營業績等方面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的主體大多是國有企業或主板市場,其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研究較少,對創業板市場涉及的也較少。因此本文選擇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數據來研究高管更替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陳佳(2012)發現董事長更替比CEO更替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遠大于總經理更替,因此董事長比總經理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上體現出更大職權。李增福等(2014)認為正常離職的高管在離職前會通過應計項目和真實活動來調增利潤,而非正常離職的高管在離職前主要通過真實活動來調增利潤。杜興強等(2010)實證驗證了上市公司的外部繼任者相比于內部繼任者更傾向于負向盈余管理。王進朝(2011)的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董事長更換和CFO更換分別與外部審計獨立性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何才元等(2013)的研究表明在股改方案通過以后、限售股東尚未大規模減持公司股份階段,公司審計質量顯著提高;而進入持有限售股份股東大規模減持階段時,審計質量顯著下降。根據上述以前學者的研究經驗,在發生高管更替的前提下,提出以下假設:
H1:董事長更替比總經理更替更會降低審計質量。
H2:高管的非常規更替比常規更替更會降低審計質量。
H3:高管繼任者來自公司外部比來自公司內部審計質量更低。
H4:繼任者教育背景與審計質量正相關。
H5:繼任者高管獨立性越高審計質量越高。
H6:公司持有的限售股比例越大審計質量越低。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
本文選取2010-2015年間的相關數據,剔除高管更替資料缺失及財務數據不完整的公司,最終選取1493個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其中發生高管更替的公司258個。
2.2 變量定義
本文選取審計質量為因變量,用來表示,采用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作為反向替代指標,選取的自變量有:高管更替職位(Position)、高管更換原因(Reason)、繼任者來源(Source)、高管獨立性(IND)、教育背景(Degree)、限售股持股比例(Share)。為了使本文的研究更具有準確性,本文還控制一些變量:公司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資產報酬率(ROA)、經營現金流(OCF)、審計收費(Fee)、虧損情況(Loss)、審計意見(Audit)、是否十大(Big10)。
2.3 模型建立
本文的研究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更替類型與審計質量的影響,根據假設1到假設6,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設計如下:
DA=?茁0+?茁1Position+?茁2Re ?琢son+?茁3Source+?茁4Degree
+?茁5IND+?茁6Sh?琢re+?茁7Size+?茁8LEV+?茁9Grow+?茁10ROA+?茁11CFM+?茁12Fee+?茁13Loss+?茁14Audit+?茁15Big10+?著
其中,?茁0是常數,?茁1、?茁2…?茁15為回歸系數,?著為殘差項。
3 實證分析與結果討論
3.1 相關性分析
進行相關性分析,檢驗模型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之間的共線性問題,從結果可以看出高管更替職位、高管更替原因、繼任來源與審計質量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275、-0.226、0.245,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假設1、2、3通過。教育背景、獨立性、限售股比例與審計質量不顯著,與假設不符。除是否“十大”與審計質量不相關,其余控制變量與審計質量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初步判斷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3.2 多元回歸分析
多元回歸結果表明各變量VIF均小于10,故該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F值為8.06,Sig.值為0.000,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選取的自變量和控制變量對因變量有一定解釋能力,模型設計整體上較為合理;調整R2為0.215,檢驗模型的擬合程度較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高管更替類型與降低審計質量的關系。高管更替職位、繼任來源和限售股比例的回歸系數大于0,sig.值小于0.05,說明與審計質量負相關,在5%水平上顯著,驗證了假設1、3、6。高管更替原因的回歸系數小于0,Sig.值小于0.05,說明與審計質量正相關,在5%水平上顯著,驗證了假設2。教育背景與獨立性的Sig.值大于0.05,與審計質量之間無顯著相關性,假設4、5未通過驗證。
3.3 結果討論
在高管更替當年,繼任高管為了提高業績保住自己的職位,會對公司利潤調增使業績有所提高,從而獲得高額的報酬并樹立良好聲譽。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職權比總經理大,對于審計質量的影響程度也大。非常規更替和外部招聘繼任高管操縱利潤程度較高,審計質量相對較低。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可能在即將離職的當年,直接或者間接調整公司利潤來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會降低審計質量。高管更替教育背景和獨立性沒有得出與審計質量的相關關系,教育背景不能完全代表高管的能力,優秀的高管應具備各種領導才能,管理者能力不一定與學歷成正比;控股股東兼任董事長或總經理對于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求較低,繼任董事長或者總經理可能通過操縱會計盈余以實施自利行為,因此高管的獨立性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就顯得并不突出。
結束語
本文以2010-2015年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將高管更替類型細分為六個因素,實證結果發現:董事長更替比總經理更替更會降低審計質量,非常規更替比常規更替審計質量更低,外部招聘比內部晉升審計質量更低;公司持股比例越高,審計質量越低。從教育背景和獨立性與審計質量不相關。
參考文獻:
[1]陳佳.高管變更對企業業績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2(21):55-58.
[2]李增福,曾曉清.高管離職、繼任與企業的盈余操縱——基于應計項目操控和真實活動操控的研究[J].經濟科學,2014(3):9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