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楊麗萍 朱晉云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麥田主要蟲害常規防治措施造成的影響,結合我國麥田蟲害現狀和以蟲治蟲實驗田數據資料,對天敵的繁殖策略進行論述,以期為天敵防治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旨在通過本文的研究推動我國麥田蟲害控制的發展,降低生產成本,保證小麥的優質高產擴大農民的經濟收益。
關鍵詞:天敵;麥田主要蟲害;控制;防治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71-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5.122 文獻標志碼:A
糧食是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影響著經濟建設的速度以及人民的生活質量水平。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則是影響麥田產收和麥田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小麥病蟲害的防治首先要從小麥的優產和增產入手,同時還需要兼顧經濟、社會以及生態這三方的需求,常規的化學治蟲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治蟲效果,但是往往會給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同時還會出現農藥殘留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小麥病蟲害防治的時候,應積極引入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其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結合麥田害蟲的具體為害方式和生存繁殖特點,可以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對麥田蟲害進行有效控制。
1 主要蟲害常規防治措施的影響
小麥整個生育期都會受到害蟲的為害。根據田間調查數據分析,秋苗期以地下害蟲對秋苗的根部為害為主;返青拔節期是麥蜘蛛、地下害蟲危害盛期,穗期則是麥蚜、吸漿蟲等集中發生期。在害蟲自身及其與小麥之間的長期協同進化過程中,形成它們各自的不同行為習性和取食特點。
現階段小麥蟲害的生產防治方式有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其中以化學防治為主,化學防治強調集中防治,即在防治一種主要害蟲的同時兼治多種害蟲。常見的操作是返青拔節期采用阿維菌素、甲維鹽、噠螨靈可濕性粉劑;穗期采用吡蟲啉加磷酸二氫鉀兌水形成混合溶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與速殺王乳油混合噴灑殺蟲。在藥理分析上化學藥劑的殘留性都比較強,雖然能夠對害蟲給予快速致命的打擊,但是會導致小麥的品質受到影響。治蟲的同時對環境污染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而物理防治僅適用于返青拔節期采用麥田灌水震動麥株,達不到化學治蟲的高效率。即便化學治蟲的代價巨大,在生產防治中還需繼續少量使用。
2 天敵對蟲害控制的影響
麥田蟲害天敵防治對策是選用抗蟲品種的基礎下,利用天敵與害蟲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特點,通過引進優良天敵種類和保育本地現有天敵,控制害蟲種群密度,實現對麥田蟲害的有效控制。
麥田害蟲的捕食性天敵主要有瓢蟲、食蚜蠅等,寄生性天敵有蚜繭蜂、蚜小蜂等。其中瓢蟲、食蚜蠅在3月初小麥開始返青時對麥蚜、麥蜘蛛起著重要的抑制作用;大灰食蚜蠅三齡幼蟲就能夠單頭每天捕食72頭蚜蟲;黑帶食蚜蠅的食蚜蟲量更是隨著其齡期增長也在不斷的增多;當田間益害比達1:80~100或蚜繭蜂寄生率達30%以上時,可以利用天敵控制蚜害,蚜繭蜂其單頭也能夠實現寄生蚜蟲最多122頭。天敵治蟲通過在麥田中引入害蟲天敵,因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防治的效率和效果都比較明顯。有關研究表明,麥田害蟲天敵的數量與害蟲種群數量呈正相關的變化。小麥秋苗期害蟲與天敵的種類數量都會比較少,天敵僅有蜘蛛和瓢蟲;四月份進入拔節期值麥田蟲害集中爆發期,麥蜘蛛和蚜蟲等病蟲害相繼發生時,天敵的數量也會持續增長,利用天敵控制蟲害可有效降低小麥生長后期蟲害的發生程度。以河南漯河地區為例,小麥拔節期天敵數量能夠達到6頭/m2,多為蜘蛛和瓢蟲;到了揚花期至灌漿期,天敵將達到盛發階段,平均20頭/m2;而到小麥成熟期,害蟲數量降低,同時天敵的數量也逐漸的降低。
3 天敵治蟲中的天敵繁殖策略
在可持續農業和綠色農業建設理念的發展下,針對蟲害治理現狀研究學者們提出了天敵治蟲的理念,實現以蟲治蟲和綠色治蟲。利用天敵控制麥田蟲害可以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態系統,選擇適宜的天敵種類,還可以通過在麥田間套種玉米、花生、棉花等為天敵提供好的繁殖環境保護天敵的同時促使天敵的發生。在此基礎上當益害比失調,還可以適當選用對天敵殺害作用小的藥劑防治麥蚜。
我國麥田昆蟲群落的交替轉移歷經8個月時間,從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種期到6月中上旬的成熟收獲期。保護好麥田天敵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控制麥田害蟲的為害,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確保麥田生態系統的平衡。以蟲治蟲的初步階段,天敵的繁殖要以麥田蟲害發生調查數據為參照,以確保繁殖的數量和天敵種類能夠滿足治蟲的需求。在治蟲的過程中受外界環境因素導致天敵數量降低,需建立起動態的監測機制,以確保每平方的天敵數量能夠在各個階段都能夠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化學治蟲導致一些害蟲或土壤中存在著大量的有毒物質,使得初次投入的天敵在很短的時間內數量劇減。這種情況下,需要針對蟲害區氣候、麥田昆蟲群落等條件對天敵進行優選,選擇出抗毒性強且生命力強的天敵品種來進行人工的繁殖和培育,讓天敵在投入使用后能夠滿足治蟲的使用需求,實現以蟲治蟲的防治效果。與此同時需要逐漸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及使用頻率,通過調整化學農藥用量和頻率來為天敵創造出良好的外界生存空間。為了在小麥收獲之后保證天敵昆蟲種群不受到較大波動,以利于下一季小麥生長期間在麥田生態系統內建立穩定的種群,可以在麥田周邊保留多樣性的雜草群落,為天敵昆蟲種群提供臨時的庇護場所,使其在小麥收割之后仍有良好的生長、棲息環境,增加天敵群落的多樣性和豐富度,進而在新一季小麥種植之后,增強天敵群落在麥田內重建和發展的能力,增加天敵群落的種類、數量、多樣性和穩定性,以確保天敵在治蟲體系中對蟲害最大控制力。
結束語
目前從以蟲治蟲模式試驗田的開展現狀上來看,以蟲治蟲的天敵治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小麥產量的增長。在科技水平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在麥田中增設傳感器,來動態的獲取害蟲長勢情況和天敵現存數量。天敵對蟲情的控制可以有效緩解化學防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也符合發展綠色農業的國情,因此通過科學麥田治理及以蟲治蟲的生態治蟲方法來實現對我國麥田增收和麥田增質的推動,可以從糧食的基礎上來保障我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良好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肖艷瓊,趙予溪,申紹林,肖艷紅.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J].現代園藝,2017,(21):135-136.
[2]申智慧.農業害蟲天敵的保護策略[J].耕作與栽培,2017,(05):67-68.
[3]張蘭英.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分析[J].種子科技,2017,35(10):95+97.
[4]范俊濤.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17,(29):63.
[5]王鈺,段秉禮,吳雪梅.寧南山區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現狀及防治策略[J].農業科技通訊,2017,(10):264-265.
[6]劉紅巖,李自然,安美麗,張軍亞.西華縣2012年麥田病蟲害發生趨勢及技術管理要點[J].農家參謀(種業大觀),2012,(03):34.
[7]鄭君民,薛兆啟.麥田病蟲害規范化防治技術應用[J].植保技術與推廣,199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