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良 劉本祥 付秋民 王飛 楊家貴 鄔永忠
摘 要:水產養殖污水排放污染環境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污水排放做到可控,減少對水環境影響是每個從業者必須肩負的責任。筆者所在單位選擇消費者喜歡、市場價值高的“優鱸1號”為養殖對象,運用現代設施漁業技術,進行苗種繁育、大規格魚種培育以及成魚養殖一系列技術研究,旨在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為推進本地區鱸魚養殖業的發展模式提供借鑒。
關鍵詞: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優鱸1號”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071-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965 文獻標志碼:A
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具有節水、節地、高密度集約化和排放可控的特點,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是未來水產養殖方式轉變的必然趨勢[1]。
大口黑鱸俗稱加州鱸魚、黑鱸,原產于北美洲,大口黑鱸“優鱸1號”(簡稱優鱸1號),具有適應性強、生長快、易起捕、養殖周期短等優點,加之肉質鮮美細嫩、無肌間刺、外形美觀,深受養殖者和消費者歡迎,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2]。
在重慶地區,鱸魚市場需求量大,目前主要以外調來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推進本地區鱸魚養殖業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解決好鱸魚優質苗種的供給問題。筆者所在單位于2016年開始引進親本進行人工繁育,借鑒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原理,因地制宜建設了工廠化育種車間,2017年承接自繁培育的“優鱸1號”小規格苗種進行了大規格魚種培育試驗,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1 條件與方法
1.1 工廠化育種車間
遵循保持養殖環境氣候與自然生境氣候盡可能一致的原則,采用開放式車間的建造方式[3]。建設車間二座,每座長40m、寬20m、高6m,框架結構,彩鋼屋頂,四周通透,用尼龍網片封閉。每個車間建六組獨立循環水養殖系統,魚池與過濾池采取磚混結構,池面在同一水平面,池體地沉式,分布在車間兩邊,一邊三組,中間架空層寬2m,地平面為走道及操作平臺,下面布置過濾池排水管道。
1.2 工廠化循環水系統
該系統由魚池、過濾池、水處理設施設備組成,二個相同的魚池共用一個過濾池構成一組獨立的循環水系統:采用內循環水處理方式,生物濾包為主要的生物處理和物理過濾裝置,置于過濾池中,生物濾包底部安裝納米增氧爆氣管,采用羅茨風機供氣,依靠氣提作用產生循環水流,保證魚池水體良好的流態和鼓風曝氣增氧,通過過濾池生物濾包進行生物降解和生物濾包下部低流速區的沉淀集污,魚池排污通過集污區底部的穿孔排污管進行定期集中排污。
其工藝流程示意圖詳見下圖。
1.2.1 魚池。長8m,寬5m,池深1.6~1.9m,池底從高端向低端傾斜,坡度為6%,單個魚池水體60m3。魚池與過濾池共用的池壁頂端為鋁合金材質走道,下面安裝一條高30cm、等同池壁長的不銹鋼絲網過濾帶,過濾池由此向魚池進水;魚池底低的一端底部安裝寬25cm、孔徑為6mm等同池壁長的不銹鋼板網,魚池由此向過濾池排水。
1.2.2 過濾池。長8m,寬2.5m,池深3m,在池深約2/3處安裝不銹鋼架,其上面安放生物濾包,之上安裝二塊不銹鋼推水板,使水流向魚池方向;其下沿靠魚池一側安裝二組納米增氧爆氣管,之下為沉淀集污區,底部埋置管道至污水處理池。
1.2.3 生物濾包。對污水中懸浮有機物,有攔截、吸附、降解作用。采用片狀箱型拼裝式結構,材質為PVC強力生物掛膜填料,磨砂霧面,比表面積為250m2/m3,每個過濾池安放數量為35m3。
1.2.4 輸氣增氧。在車間外建造風機房,每座車間配備羅茨風機一臺,另外備用一臺。風機一方面作為水處理水循環氣提用,另一方面對魚池進行增氧。風機主要參數:壓力39.2kPa、風量4m3/min、功率5.5kw。
1.2.5 供水水源。借用基地繁育用水設施,從龍寶河(基地主水源)抽水至蓄水池沉淀,通過生物物理5級過濾后再輸送到儲水池,進入魚池前用配置的氣盤爆氣增氧,做到供水水質高溶氧、干凈清澈無污染。常年水溫8℃~31℃(6~10月水溫20℃~31℃),PH7.5,O28mg/L以上。
3 苗種放養
苗種來源為本所自繁培育的小規格苗種,平均個體重5g/尾,已轉食成功,完全攝食人工配合飼料。2017年6月20日、6月25日分二次轉入育種車間魚池,共放養數量26.8萬尾,放養密度533~583尾/m3。苗種放養情況詳見表1:
4 日常飼養管理
4.1 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四定”投飼原則
投喂的飼料為粗蛋白含量40%~45%的人工配合浮料;飼料粒徑開始選擇2mm,隨著個體長大逐漸過渡到4mm;日投飼率3%~5%,根據水溫和魚的攝食壯況靈活掌握,每天投喂3~5次;各個池每次投喂半小時左右,以不集群搶食后停止投料。
4.2 加強水質調控
魚池每天定時排污1~2次,加注新水更換5%~10%的水體,換水主要是為了防止硝酸鹽和可溶解的有機物的積累可能會造成問題[4];每周用便捷式水質測定儀定期監測水質,主要監測指標:O2、NH3-N、PH值,運行中確保O26mg/L以上、NH3-N1mg/L以下、PH值7.5左右。
4.3 適時分池分級培育
飼養過程中,個體生長均有差異,一般30d左右進行篩選分規格,將個體大小較一致的苗種分池飼養;每次分池前3d每天拉網鍛煉一次;每次分池同時監測魚種生長情況,選取Ⅰ—3、Ⅰ—5、Ⅱ—2、Ⅱ—6號池為魚種生長情況樣本池。
4.4 注重魚病預防
在相對封閉的循環水系統隔離了外來病害的侵襲,對魚病堅持預防為主,進入車間的苗種確保體質健康無病害;育種過程中每隔10d用lppm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一次,對水體消毒預防細菌性魚病發生;每隔15d投喂一個療程的藥餌,1kg魚體重加1g大蒜素制成藥餌預防腸炎病發生;投料高峰期,定期在配合飼料中添加水產專用多維和保肝中藥預防肝膽綜合癥發生。
4 結果
在工廠化車間從6月20日開始放苗至10月26日轉運到本所成魚養殖基地止,歷時4個多月,經過4~5輪的分池周轉培育,平均個體重達100g/尾以上,成活率達91%以上,共育種25 100kg,共投喂飼料27 580kg,飼料系數為1.16。試驗結果表明這種育種效果明顯高于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
結束語
本系統相比現有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方式,摒棄了復雜的機電、管路、水質再線監測等設施設備,具有建設成本低、操作性強、維護方便等特點,此模式在生產中易于推廣應用。
“優鱸1號”育種過程中,必須強化日常飼養管理,盡量避免魚的應激反應,這是提高培育效果的關鍵因素。本試驗不同規格的放養密度、水質變化規律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大規格魚種是成魚養殖的重要物質基礎,本試驗為縮短“優鱸1號”成魚養殖周期、提高養成效率、降低養殖風險以及減少對水環境的影響具有明顯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軍,徐皓,倪琦,等.我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發展研究報告[J].漁業現代化,2009,36(4):1-7.
[2]李勝杰,劉海涌,白俊杰,等.大口黑鱸“優鱸1號”池塘高產高效養殖模式[J].水產養殖,2015,(5):1-3.
[3]羅武松,王金秋.淞江鱸工廠化養殖模式[J].科學養魚,2016,(8):34-35.
[4]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淡水魚工廠化苗種繁育技術手冊[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