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
摘 要:天然林作為重要的森林資源,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從我國目前天然林的總體情況上,總量呈現出不足的現象,并且林區的分布也不太均勻,由于過度的采伐,導致天然林的生態功能大幅度下降,致使生物多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脅。針對該問題,國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頒布停止天然林采伐的政策,由此不難看出,天然林保護已經勢在必行。基于此點,本文首先概括介紹了天然林保護現狀,隨后分析了天然林保護中的問題,最后提出天然林保護的優化構想。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優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4-0072-02 中國圖書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我國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國民生活水平獲得大幅度提升,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資源的消耗及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違背。因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是唯一的發展路徑。天然林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重要資源,對它的保護,不但可以起到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對地區生態演變規律進行探索,從而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借此,本文就天然林的保護現狀與優化構想展開淺談。
1 天然林保護現狀概述
天然林具有諸多的生態服務功能,如改良土壤、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證生物多樣性等等。可見,天然林是非常重要的森林資源,因此,對它的保護非常必要。我國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導致了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由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天然林的大面積破壞是主要原因,對此,國家提出了有步驟有計劃的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對我國的林業資源進行大力保護。
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能夠使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快速恢復平衡,有利于促進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通過對天然林的歸屬和分類進行重新劃分,有助于森林資源使用和發展方向的進一步明確,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森林資源的需求。目前,公益林已被國家列為禁止采伐的林區,有關部門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一般生態公益林內的資源,不得無序砍伐,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商業林的培育力度,對于這部分資源,需要進行有序的采伐。此外,還要對林區資源進行整合,并對林區產業結構加以優化,保護森林中有限的自然資源。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看,天然林保護是利國利民的工程,此項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實現,必須制定長遠的規劃和合理可行的計劃,以此來確保天然林保護工程能夠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
我國天然林保護工程的第一個階段是在2000年以前,當時制定的目標是加大對公益林的保護力度,并盡可能減少對商業林的砍伐,構建起一套相對完善的林木資源開采模式,對林場的勞動力進行合理安排。同時,明令禁止對公益林的采伐,對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商業林砍伐數量進行嚴格控制,通過科學采伐制度的建立,對林業資源加以保護。
在2001年-2010年的這段時期內,國家強調要做好公益林的恢復工作,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逐步擴大木材的供應,并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人工林的培育面積,以此作為主要的采伐對象,從而解決人類社會發展與森林資源之間的矛盾沖突。
從2011年-2050年,在大力發展人工林的基礎上,爭取使天然林早日恢復到原本的生態平衡。對林業資源的采伐,必須在不影響自然生態平衡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采伐必須合理、有序,同時,建立并逐步健全林業生態保護體系,為我國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著眼當下,天然林保護工程已經進入了關鍵時期,各有關部門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要加快制定出一些與天然林保護有關的制度外,還應針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優化改進意見和措施,確保在2050年,能夠實現恢復森林覆蓋率的目標。
2 天然林保護中的問題分析
2.1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是天然林保護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如果資金無法到位,則會對保護工程的開展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我國天然林保護中,資金投入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使得國家對林業項目的投資只能專項用于天然林的管理和保護,而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卻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實,由此導致與天然林保護工程有關的交通、防火、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缺少資金。如有些地區的林道因為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而無法使用,影響了正常通行,需要維修,但相關的資金卻遲遲無法到位,從而給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由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投資計劃通常是在下半年才會正式下達,相關的資金則是在年底才能到位,因時間上的問題,導致了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的公益林及種苗建設都無法在最佳的季節進行,很多工作被迫推延至年后,由此對工程進度造成了影響。在這一前提下,為了確保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林業局需要進行資金墊付,但有些林業局并沒有多余的資金,為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采取向生產戶借支的辦法,直至年底資金到位在一并補還,而這種做法給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建設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有些地區,由于地方財政的經費不足,致使天然林保護工程資金無法全額落實,從而嚴重影響了工程任務的順利開展。如某地方林業局財政赤字,天然林保護工程配套資金未能全額到位,資金到位率僅達到46.25%,由此使得很多工程因資金缺乏無法進行,直接影響了天然林的保護效果。
2.2 林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林區內的基礎設施是天然林保護工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其中主要包括交通設施、通訊設施、供電設施等等。然而,由于有些林區的條件比較差,加之相關的經費無法及時到位,致使這些基礎設施無法得到有效的建設和維護。如,某林區頻繁遭受自然災害,導致林區道路嚴重損毀,部分通訊設施無法正常工作,從而對天然林保護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又如某林區的供電條件比較差,一旦用電量過大,便會導致超負荷斷電,因經費不足,從而無法及時增設供電設備,此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3 天然林保護的優化構想
3.1 增加天然林保護資金的投入
在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建設中,相關的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資金不足或是不到位,必然會對天然林保護造成影響。從目前我國天然林保護有關政策實施情況上看,資金缺乏是導致政策無法順利實施的關鍵性問題。為此,應當加大天然林保護資金的投入力度。首先,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對天然林保護資金的落實采取一些強制性的政策,在此基礎上對保護工程資金進行投入,這樣可以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其次,針對國內某些地區的林業單位在天然林禁止采伐后木材產量下降無法償還貸款,致使政策落實受阻的情況,國家可在核實情況后,給予此類林業單位資金上的支持,并適當免除他們的債務,借此來推動林業單位轉型,確保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3.2 科學規劃天然林的采伐與管理
天然林的性質決定了它們的生長狀況無法通過人為手段進行控制,故此,必須對天然林的采伐管理進行科學規劃,從而達到改善天然林結構、提高質量的目的。一是要積極改變現有的單一木材生產經營策略,以加快恢復天然林生態系統作為主要目標,對國外的成功經驗加以借鑒,結合我國的國情,探索合理可行的經營模式,同時,必須在短時期內,杜絕大面積采伐,禁止對天然林分進行改造,并推廣對天然林影響小的采伐方式,維持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二是應對長江及黃河中上游的天然林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對當地農民的采伐行為進行嚴格控制,為解決當地居民生活用材問題,有關部門應進行改灶和改燃工程,以此來達到控制森林資源的目的。三是加強重點國有林區中天然林的采伐管理,如東北林區、內蒙古林區等等,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對伐區進行合理安排。四是應對天然林的采伐量及采伐方式進行要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借此來確保其面積和質量。對于產量較低的天然林應進行適當地改造,提高其質量和生態效益,在改造時,應遵循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的原則。
3.3 強化執法力度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法律是保障利益的前提和基礎,對天然林的保護需要依據森林法的有關規定要求進行。地方林業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對非法盜取天然林資源的情況應當進行嚴肅處理,并加大對亂砍亂伐行為的打擊力度。一方面應當推行憑證采伐制度,杜絕無證采伐,超額采伐的情況發生、另一方面要做好林區監測工作,可以采取跟蹤監測的方法,保持天然林的面積和質量。對于擅自占用天然林的行為,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此外,為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應打造一支能力和素質過硬的執法隊伍,當森林資源遭受非法破壞時,應當利用法律武器,對此類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借此來保護天然林資源。
結束語
天然林作為主要的森林資源,其對于維系自然生態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天然林遭受大面積破壞,必將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對天然林進行保護就顯得尤為必要。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除了可以使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地改善之外,還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將此項工作當成首要任務來抓,只有這樣,才能使天然林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參考文獻:
[1]魏紅軍.洮河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建議[J].甘肅科技,2016(9):107-108.
[2]何新兵,王美琳,馬中平.連古城自然保護區天然林現狀調查及保護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16(8):134-136.
[3]劉麗,銀麗.天然林保護工程中森林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園藝,2016(4):53-55.
[4]鄧正群,李大強,湯懷升.湖北省谷城縣天然林保護工程二期實施現狀及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7):84-86.
[5]劉浦江.天然林保護工程管護工作現狀及對策——以新疆地州國有山區林場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2):62-63.
[6]唐劍敏.天然林保護實踐成效研究——以贛州市猶江林場為例[J].鄉村科技,2017(9):145-146.
[7]王清玲.林改后天然林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以永安市天然林保護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7(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