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摘 要:小麥一般是在秋季栽種培植,在對其種子進行培育前,首先要選擇科學的培育方法,其次要選取優質的小麥品種。在培育過程中,要合理布置小麥種子播種的大體位置,待到其發育到合適的時期時,則要給該片田地施加適量的化學物質,例如磷肥、氮肥等等養料。而后期的培育主要是對未發育好的小麥種子進行重新播種或者移植多余出來的小麥苗。只有抓好這3個培育過程,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小麥的產量
關鍵詞:小麥;秋季播種;高產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75-01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A
1 選擇良種
種子是小麥增產內因,也是決定小麥高產優質的關鍵因素,選用高產優質的品種提高小麥產量,“好種出好苗”,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地理水平、灌溉條件、種植模式等,選用各自對路的優良品種,為小麥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2 規劃耕地,合理施加化學藥劑
2.1 規劃耕地
對于播種在田地里的小麥來說,該塊田地的土壤是否肥沃和濕潤、土壤里所含有的礦物質元素是否達標,直接影響著小麥種子今后的發育程度,因此,在培育種子前,要對耕地進行嚴格的規劃,培肥地力,搞好桔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肥力。耕后耙細、耙透、整平、踏實,達到上松下實、蓄水保墑。
2.2 優化土質
在很多地域,小麥都遭遇了病蟲害的威脅,這導致農作物在收獲的季節有著較低的產量,給農民帶來了很多損失。所以,在培育小麥種子前,要對小麥日后生存的土質進行優化以及改良,其方法則是根據不同地質情況運用不同的優化手法。
2.3 合理比例搭配肥料
在對土壤實施化學物質前,要先對土壤的狀況進行細致入微的考察,然后再根據考察結果,并結合與當代農業施肥技術相關的研究資料來確定搭配肥料的合理比例。
3 科學栽種
3.1 對小麥種子進行處理
栽種培育小麥種子前,要對其進行細致的處理,例如,在未萌發的小麥種子中放入一些化學肥料等。這會大大降低小麥種子發育過程中死亡現象的發生,同時還能促進種子萌發和根系生長,白根多,須根旺,苗齊、苗壯。改善根際環境、抵御土傳病害、抗重茬、防死棵。安全、有效、經濟、簡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合理時間栽種
在一年四季中,不同季節在氣溫和降水量等方面也大相徑庭。不同的小麥種子在初期以至于后期的成長中,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也十分不同,以高密市為例,高密市小麥適宜播種期一般為十月一日至十月十日,最佳播種期為十月初至十月中旬之前。只有合理時間進行栽種,小麥才能更好的成長。
3.3 適量播種
根據小麥品種特性、播種期確定小麥的播種量。推廣半精播技術,播種量不能過大,在適播期內,對于大穗且產量高的小麥種子,在相同大小的田地內要多種植一些,而對于小穗且產量低的小麥種子,則要比正常情況下少種植一些。根據不同小麥品種呈現出的不同特性,來進行科學的劃分和栽種,以保證收獲時節的產量。
3.4 準確栽培
先進的小麥農業機械化播種技術,是實現農機與農藝有機結合、提高其弄產量的方法之一。在栽培時期,要準確種植種子,確保相鄰種子的間距相同。以往的實踐證明,規律的播種會減少種子不萌發現象發生,同時也能使土壤里的種子得到充分的養料以及日照等,使得自然資源能夠被評論分配到每一粒種子中。
4 播后田間管理
播后發現漏播做好標記, 漏播處、地角、地邊、地頭播后及時補種。
查苗補苗,出苗后進行檢查,漏播處應搶墑補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對于缺壟斷苗的地段重新種植,但需要確保重新種植的種子是和死亡掉的種子型號是沒有差異的,并人工給予足夠的營養成分,來使其快速的成長,爭取短期內達到最先種植的麥苗的大小。
在小麥種子長為幼苗后,要對幼苗的相鄰間距進行觀察,目的是及時發現農作物稠密或者稀疏的區域。對于稠密地段,要進行人工拔苗,對于稀疏地段,則要進行人工補,如果情況允許,還可以將稠密處多余的麥苗移植到稀疏處缺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