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凌云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一片大好,這其中離不開農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為了使我國的農業水平更上一個高度,我國相關部門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文章針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旨在根據目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現狀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提高,以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同時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終身教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需求;政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9-0038-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A
1 職業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實意義
職業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方式,職業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僅可以同步提高城鄉人民的相關技術水平,同時對于城鄉一體化發展也有很重要的進步意義,有利于城鄉經濟等各方面的協調統一發展。從而有利于減小城鄉差距。
2 當前我國農民需求的內容與特征
我國是世界上典型的人口大國,在我國農民的人口數量占主要地位,因此滿足農民的需求對我國的發展至關重要。了解當前我國農民需求并且加以最大程度的滿足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
2.1 農民需求的具體內容
2.1.1 致富需求。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并且有一部分人民的生活比較富裕,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的需求已不僅僅局限于解決溫飽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人有了更新的需求,即致富需求。這項需求隨著城鄉差距的增大越來越深入人心,并且對致富需求有著迫切渴望的大多都是農民。由于各地區農業發展的情況不盡相同,各個地區的發展所出現的不平衡情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消除,使得致富需求成了整個農民群體的需求,農民通過致富來減小各個地區的差距,以達到平衡化的發展。
2.1.2 公平需求。一直以來由于地區或者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使得農村和城鎮在醫療、教育以及養老等方面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均衡等問題。這也使得農民對公平需求十分渴望。公平社會體制的發展是農民一直以來十分迫切的愿望,并且公平社會體制的發展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差距。
2.1.3 知識需求。在教育方面,總的來說農村的教育資源和城市的教育資源有著較大的差距,雖然農村的總體受教育的年限在不斷增加,但是農村還是存在人才匱乏的現象,因此,農民渴望通過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來改變自身的現狀。
2.2 農民需求的基本特征
總的來說,農民的生活正在由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生活向富裕型、文化型等多元的生活過度,整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第一,需求的更加多樣化。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看,人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高級需求。當人的生存需求等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人們就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人們的需求呈現出越來越多樣化的特點,這在現階段我國農民的生活狀況中就可以看出。第二,需求更加精確化。隨著我國農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生活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對于生活細節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第三,需求更加個性化。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生活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由于人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生活閱歷不同,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也不盡相同,人們更加注重自身對生活的滿意度,而滿意度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人們的生活是否更加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情況,換句話說就是是否更加具有自身的個性。第四,需求更加信息化。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于信息的獲取以及傳播已經不局限于書面形式,而是更加多元化。人們對于信息的多元化和及時性非常重視,并且人們對于信息的利用也更加有效。
結束語
我國農村的發展狀況雖然有所改善并且我國的城鄉差距也在不斷地減小,但總的來說還需要更加細致的進行解決,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更加符合我國農民越來越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因此,改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的農業發展,從而提高我國的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子葉,韓先鋒,馮根福.中國城市化進程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嗎——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經濟學家,2016(2):69-74.
[2]劉啟營.從自發到自覺:兩代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嬗變及應對[J].貴州社會科學,2015(11):97-102.
[3]唐梅芝.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挑戰與未來[J].成人教育,2016(2):84-86.
[4]張琳琳.我國農村職業教育政策的演變——基于目標定位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6(2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