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會敏
摘 要:近年來,永濟市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多措并舉,積極行動,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做法,激發了農村活力,破解了農戶小塊承包地制約農業發展的難題,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
關鍵詞:“三權分置”;多措并舉;現代農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9-0141-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A
1 深刻領會“三權分置”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現階段推行“三權分置”,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實行“三權分置”,有利于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有利于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永濟市各級政府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和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使各級干部和農民群眾深刻領會中央政策要求,自主自愿進行土地流轉。
2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三權分置的保障機制
2010年,永濟市就以市、鎮農經部門為依托,在全市10個鎮(街道)全部成立了土地流轉機構,建起了高標準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制定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構建了“村有服務站、鎮有服務中心,市有管理網絡”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
2016年,按照黨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在原來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的基礎上,完善構建市、鎮、村三級一體化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目前人員、硬件設施全部配套到位,市級市場使用面積465m2,各鎮市場使用面積共計500m2。各村配備聯絡員,負責流轉信息的采集、聯系農戶等工作。并成立永濟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監督管理委員會,促進全市農村產權流轉規范化發展。
3 充分發揮“三權”的各自功能,穩妥推進三權分置
3.1 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堅守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根本地位
在全面落實集體所有權的基礎上,從2015年9月份開始,永濟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采取領導包鎮、“兩辦”督查、加強宣傳、加大培訓、建立微信群、嚴格技術規范、把握關鍵技術、開展精準核實、及時化解矛盾等做法,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土地確權登記工作。本次確權全市共分11個標段由11家測繪單位承擔測繪任務,目前已完成調查面積65 285.36hm2,家庭承包農戶79 292戶。截止目前,永濟市實際開展確權254個行政村,實際確權總面積53 523.44hm2,其中家庭承包面積42 333.71hm2,其他方式承包面積11 189.73hm2。2017年6月底,此項調查工作基本完成,9月建設了確權登記過程數據庫,完成調查成果和數據庫成果的縣級檢查和數據庫成果的匯交工作。11月上旬,順利完成向農業部上交數據工作任務。
通過確權,明晰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處理好了集體其他方式承包地、退耕還林地和農戶承包地確權工作銜接、數據對接,核實弄準了我市農村土地的底子。為下一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永濟市以西閆郭村為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西閆郭村是一個純農業村,在試點工作中,嚴把“四關”,即方案制定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關、清產核資關、股權設置和股權量化關。通過民主自治,共同商議和公示確認,統計出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 334人。資源性資產108.23hm2,其中機動地53.11hm2,灘地55.18hm2;經營性固定資產997 360元;非經營性資產2 630 670元;債務468 699.9元,銀行存款60 059.48元。經討論決定,該村股權設置只設個人股,資源型資產和經營性資產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每人享有資源股0.08hm2、資產股每人平均753.86元。
截止現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按照預定的目標已全面完成任務。試點工作的完成,保護農民了財產權益,調動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和廣泛支持,為下一步全市各村改革提供了借鑒和范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起到了積極作用。
3.2 確權不留死角,加大流轉政策宣傳力度,嚴格保護農戶土地承包權
在已經開展確權登記積累豐富經驗的基礎上,對尚未開展確權登記的11個村、進村入戶調查不能開展確權的原因,分類梳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研究下一步是“確股到戶”還是“確權到戶”,還是不進行確權。對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數據等資料,按照檔案管理要求,做好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編研和利用工作,確保管有人、存有地、查有據。充分利用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戶依法自愿有償流轉,提高土地效益和利用率。
近年來,我們利用各種形式,大力宣傳《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辦法》,印制宣傳單,在各鎮街道逢集散發。2016年根據實際案例編制微電視,將土地流轉的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印制并發放規范的合同文書
20 000份,鼓勵農戶使用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文書,并到各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鑒證、備案。
3.3 培育經營主體,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
目前,永濟市土地流轉總面積達1.65萬hm2。占家庭承包面積4.23萬hm2的39%。
通過土地流轉,培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1 193家,培育家庭農場273家,流轉面積200hm2以上的企業6家,農業產業化企業156家。其中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0.16萬hm2,家庭農場流轉土地面積0.21萬萬hm2,農業產業化企業經營流轉土地面積0.128萬hm2。
2014年山西綠風苗木有限公司在工商局注冊成立,永濟苗木分公司地址設在永濟市于鄉鎮東坦朝村。該基地現流轉東坦朝村、南梯、北梯等14個村土地達453.33hm2,涉及農戶2 000余戶。承包期限至2024年30年延包期限屆滿,流轉價格每667m2每年450~600元,每五年隨著市場行情遞增一次。全部使用規范的土地流轉合同。目前,該基地已日趨成熟和完善,為拉動于鄉鎮的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快速增收致富,綠化和改善生態環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6年11月,山西中農樂科技有限公司在永濟市卿頭鎮關家莊流轉土地57.33hm2,打造有機冬棗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2017年初,對冬棗田全部采用不同的溫室棚架結構建設和有機模式栽培,同時利用中農樂“千鄉萬村app銷售平臺”,與各大電商平臺對接銷售;利用項目基地示范優勢,培訓、引導帶動周邊的冬棗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效益。
山西長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集種植、養殖、育種為一體的農牧結合的現代循環農業公司。該公司多年來,努力打造綠色生態文化、打造鄉村風情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園區。2017年租賃張營鎮張營村、壇底村、西敬等6個村承包戶土地大約133.33hm2,合同期限至2024年年底,每667m2流轉價格500~600元不等。流轉費用每5年上調1次。租賃農戶土地用于種植小麥、玉米、建設養豬場。先進的科、規模化的經營、客觀的效益對周邊農戶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李雷牛養豬家庭農場”、“張宏偉養豬家庭農場”等在其輻射帶動的作用下,獲利不小。
3.4 開展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登記備案制度
2017年,永濟市出臺了《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范的試點辦法》。并在全市進行了統一安排和部署。對全市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長榮科技有限公司、超人奶業有限公司、綠風苗木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一一進行了登記審核,分級備案。審核范圍包括主體資質、經營能力、信用等級、以及項目內容等,對企業與農戶簽訂的土地流轉合同進行了再次完善。租賃面積在3.33hm2以內的,在鎮街道備案;3.33~106.67hm2的在縣級備案;106.67~333.33hm2的在市級備案;333.33hm2以上的在省級備案。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登記備案制度的實行,進行事中、事后監督,降低了土地使用風險,有效防止了農地的“非農化”、“非糧化”。
3.5 開展對土地流轉出讓方和受讓方的獎補扶持
2014年-2016年,永濟市堅持對土地流轉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簽訂使用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和土地流轉經營規模在20hm2以上,期限至2024年底,使用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經營主體進行獎補。農戶每667m2一次性獎補17元,經營主體一次性獎補5 000元。2014年獎補出讓方16 864戶、涉及面積7 555.57hm2,經營主體4個。2015年獎補出讓方2 096戶、涉及面積649.160hm2,經營主體1個。2016年獎補出讓方
1 688戶,涉及面積642.91hm2,經營主體2個。三年來,共補貼出讓土地8847.6hm2,農戶20 648戶,經營主體 7個。補貼資金總計達229.11萬元。這一獎補政策的執行,大大調動了承包戶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4 引導和規范土地流轉的意見和建議
4.1 全面徹底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任務
要克服在確權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點問題,解決好遺留問題,抓業務,保質量,爭取在2018年底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并處理好確權工作中的矛盾糾紛問題,穩定農村,為穩步推進“三權分置”奠定好基礎。
4.2 全面開展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農村產權改革工作
永濟市2018年將全面啟動這兩項工作。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產權流轉交易和管理信息網絡平臺,開展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全面開展信息發布、價格評估、合同簽訂指導、政策咨詢、抵押融資及監督管理等綜合服務,節約土地流轉成本,提高土地流轉效率,促進土地流轉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全面推進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經營性資產股權改革,建立收益分配的新機制,充分發揮農民自主性、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4.3 完善各項制度,保障農村土地規范化流轉
鼓勵規模經營主體與保險公司建立保險合同,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控和風險防范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充實仲裁員、調解員隊伍,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有效維護農戶及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
4.4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一懂兩愛”農業人才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實用人才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并逐步培育成為專業大戶,為農村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積極培育示范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示范服務組織等規模新型經營主體,逐步實現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