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麗 李惠
摘 要:氣象條件對于農業生產極其重要。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很強,不同的農作物要求的適宜氣象條件不同,氣象條件是農業生產不可脫離的自然環境。同時氣象災害也一直是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災害,比如說暴雨、霜凍、干旱、臺風等等,這些災害的發生不僅僅會給人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同時也是造成農業生產減產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關鍵詞:氣象;三農;重要性;策略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9-014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P4 文獻標志碼:A
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作為相關氣象工作人員,應該重視到,農業是受氣象災害影響最敏感的行業,農村是氣象災害防御最薄弱的領域,農民是氣象防災減災最應關注的弱勢群體。所以,要積極深入實際,從而找出有效提高農業發展的途徑。文章概括總結了“三農”氣象服務的成果,分析當前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促進氣象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1 氣象條件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以我國較為常見的農作物為例,其受到的垂直范圍內的客觀因素影響相對較小,其范圍在超出土壤的50m以內以及土壤下方的10m。而這一區間內的自然客觀環境和農作物本身產生互相制約的作用,形成土壤-植物-大氣可循環的系統。而在系統內,也直接決定了農作物的成長效率和質量。此外,存在系統內的動物也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而系統的調節能力也反而作用了動物的產量。在自然生態系統中,包括氣溫、濕度、水分、空氣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成為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條件。除了直接供應農作物所必需的物質與能量以外,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因素也會或多或少對農作物產生影響。上述的現象被稱之為氣象因子的影響,只有確保各氣象因子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產生正面作用,才能更高效率與更高質量地完成種植任務。而不和諧的因子排列,也會造成對農作物生長的負面影響。
由于處于同一生態系統之中,農業也會對氣象因子產生作用。人為因素是導致區域范圍內小氣象發生變化的最為主要原因,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一定程度上修正因氣象因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水利設施、防護林帶等影響區域范圍內的降水情況,以供創造出更契合農作物生長的環境,讓農戶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換回更高的經濟效益。
2 氣象服務“三農”作用
2.1 自我國出臺“三農”氣象服務的相關政策后,關于氣象服務的政策在我國農業區域也不斷得以完善,形成了由政府牽頭、各組織聯動、農戶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
地方政府也因此積極進行撥款,結合了自身農業范圍內的實際情況,在為國家統一條款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和優化,驅動社會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切實為廣大的農戶朋友積極提供建議,幫助其更好在不利氣象因素的條件下進行生產作業,完善我國的“三農”服務。
2.2 盡管目前我國農業領域已經充分意識到氣象因素所帶來的問題,但受限于客觀因素,往往“三農”工作沒有辦法完善每一個農戶的需求
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各農業區域職能單位深入基層,為其配備先進的電子化設備,并架設了專項播報氣象的宣傳欄,以供廣大農戶朋友進行使用,同時組建了以專業技術認為帶代表的專業隊伍,以供農戶交流。
2.3 為了更好落實“三農”服務有序展開,更好為我國氣象事業提供服務,相關職能單位還需要在農業區域之內建設監測站點
通常情況下,小范圍的家庭式農業產地和具有代表性的農作物適宜作為監測小型站點。根據一段周期的落實服務,農戶希望能夠設立數量更多、范圍更廣的監測點,以此更好全面地反映氣象問題,便于其做出調整優化。
2.4 加強防災消災體系的建設
自然災害因素目前仍然是我國農業產業之中最為艱巨的挑戰,而為了更好避免農戶的損失,相關職能單位需要進一步加強防災消災體系的建設。
通過建設更大范圍、更多數量的氣象監控測點,能夠更好對即將發生的自然災害有一定的把控,并通過目前更為發達的信息科技技術,將預測的精度進一步提升,切實做到準確、高效地向農戶反饋。
除了精準預測即將發生的天氣問題以外,相關部門還需要完善預警系統。要確立農業區域范圍之內的信息站,利用廣播、電臺等方式,第一時間向農戶播報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問題,實現預警工作的迅速落實。
3 做好“三農”氣象服務的幾個有效措施
3.1 加強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能力
根據前文的分析不難發現,氣象因素是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問題,因此現代農業中氣象問題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只有充分發揮氣象監測的前瞻性和現實性,才能更好服務于廣大的農戶群體。相關的地方職能單位,需要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有效開展大型和小型的氣象監測中心,落實好天氣監測、天氣預報的一系列工作開展。在目前的科學技術條件之下,我國的現代化氣象預報手段有天氣雷達、氣象雨量站等精度較高的預警和監測手段。相關職能單位只有充分發揮氣象監測的優勢,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才能更好服務于廣大農戶群體,使其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生產作業。
3.2 要強化氣象工作為民服務的意識,開發出適合農村的產品
氣象因素與我國的農業產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關系,盡管其不能直接轉化為財富,但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農業生產工作。為了更好以“三農”意識服務與農戶群體,氣象部門需要根據每一個區域的不同,具體做好包括重大病蟲害氣象、生態氣象、大氣成分等方面的檢測,更好為氣象中心提供一線數據,從而幫助其更為完善地做出天氣的預報以及基于廣大農戶的種植建議。只有做好了氣象規劃,農戶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護措施,進行更為高效的種植作業。
3.3 建立農村氣象科普教育體系
僅僅做好“三農”服務的氣象播報工作是不夠的,為了更好幫助農戶利用好氣象因素,相關的職能單位還需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衫酶鞣N手段,如地方電視臺、廣播臺以及互聯網等渠道,做好氣象教育工作。同時,將部分重點的氣象知識了編排到當地的學生教材之中,讓學生群體更好了解氣象工作的基礎知識。除此以外,還可以組建學生前往氣象中心參觀學習,為其將來的生產生活夯實基礎。
3.4 拓展服務領域,豐富服務產品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過往種植難度較大的凍土、低溫氣候的區域,也能開展農作物的生產作業。故而相關職能單位的工作之一,即為更好豐富我國的農業服務產品,包括氣象環境下的農作物生長趨勢、不同氣象結構契合農作物生產、惡劣天氣的預測監控、遭受氣象破壞后的還原生產等問題。除此之外,職能單位還要在原有氣溫、降雨量、惡劣天氣播報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豐富播報的內容,以供廣大農戶更好使用作出判斷。例如,病蟲害的預報工作、果實采摘的建議時間等,更好幫助我國農戶提高經濟效益。
3.5 推廣氣象科技實現扶貧
我國推出“三農”服務的根本,是更好以科學化的面貌,完成氣象優化農業生產的工作。因此,相關的職能單位應當利用好各類渠道和媒介,通過將氣象理論課程進行宣傳,設置農戶咨詢平臺等方式,進一步拓寬氣象教育工作的方式,真正實現氣象科技實現扶貧工作的遠大目標。尤其為了更好提升我國農村基層的氣象農業技術水平,職能單位需要派遣專業的團隊,深入廣大農戶之中為其展開教育理論培訓工作,解決其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切實疑惑,不斷提升廣大農業工作者對氣象的正確認識,并利用好目前發達的農業科技力量,前面提升我國的農業氣象水平,更好提升農戶的經濟效益的同時,讓廣大的農戶更好回饋國家和社會人民群眾。
3.6 加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
相關氣象部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氣象服務,積極與當地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農戶們的心理動態,了解其在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解答其對氣象服務的不解和疑惑。通過資料收集和教學普及,更有針對性和高效率地為農民提供更為優質的氣象服務。針對某些農民因極端天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的擔心和焦慮,氣象部門應該教授其災害天氣的預警和預防技巧,以及第一時間的應對措施,幫助其減少經濟財產損失?!叭r”氣象服務的對象是農戶,因此需要在了解農戶的真實感受和切身需求的前提下提供氣象服務,提高對農業氣象預測的針對性。
結束語
在氣象服務部門,重視三農氣象服務工作是必要的。為更好地滿足人們需求,工作人員應該深入實際,從三農服務視角出發,積極迎合現代農村發展狀況,以有效的技術為支持,不斷實現服務的創新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助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氣象服務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參考文獻:
[1]李平蘭,楊雯,羅佳.會東縣“三農”服務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7(16):264-265.
[2]許慶雙.我國氣象為三農服務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36(14):222.
[3]鐘奉銀,曾慶南,林冰.探討贛州南康區“三農”氣象服務分片式管理模式[J].科技經濟市場,2014(06):64.
[4]曹運平.我國氣象服務三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方經貿,20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