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顯 秦亞飛 李海萍
摘 要:在習近平新時代,深化供給側改革成為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思路,而共享經濟的發展為經濟增長和轉型提供了高效的商業模式。本文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出發,通過梳理共享經濟的基本理論,分析其在供給側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及新機遇,進而探索河北省共享經濟的發展路徑,并給出全新的政府管理思路。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共享經濟;發展路徑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9-0043-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1 共享經濟的內涵
共享經濟也稱為分享經濟與合作消費,其應用核心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物品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使資源擁有者與資源需求者以交易的方式達到使用權的共享。在共享經濟的模式下,不同主體間產品、服務和數據均可共享,人們既是生產者也是使用者,資源利用效率大大提升。
共享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顯露出一些問題。首先,傳統經濟思維根深蒂固,新理念缺乏思想根基。強調消費者與經營者地位的平等的共享經濟理念極大的區別于傳統消費理念。其次,相應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共享經濟本身具有開放性與共享性,又加之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導致目前共享服務質量不一,客戶體驗不同,這大大影響共享經濟的發展。其三共享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租賃經濟模式,在發展中缺乏對經濟模式的靈活應用與新技術的創新。
2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河北省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
2.1 優勢
從技術方面看,從最初的2G到現如今的4G網絡,從最初小靈通到現在的全觸屏手機,無論是互聯網技術還是智能手機技術,都可以說是飛速前進。無線上網技術同時也推動了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的便捷也使更多的人青睞于第三方手機支付。除此之外,對于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運用也愈加嫻熟,它通過海量交易信息的數據處理,極大地降低交易成本,使共享經濟不斷壯大。
從經濟層面看,共享經濟能夠占有大部分市場則憑借低成本、高效率、高靈活性等特點,大大提升了交易雙方的利潤空間。不斷提高共享服務平臺的技術水平,就能為客戶帶來更好的服務,就能迅速擴大經濟規模。
2.2 劣勢
依托互聯網平臺使交易雙方只能依賴雙方自身自律能力進行交易,很可能使得雙方信息不對稱,這對交易雙方的誠信將產生考驗,影響共享經濟的交易效率。同時道德風險難以降低,例如:共享單車被惡意損壞、違規停放等問題。如果各行業無法推出有效的信用體系,那么道德問題必定會加大共享經濟交易成本,也將極大地阻礙共享經濟的發展。
2.3 機會
為了支持共享經濟,為其創新和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國家陸續出臺了鼓勵共享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2016年《政府報告》首次提出共享經濟,明確了以體質創新發展共享經濟的發展理念。國務院“十三五”就業規劃、國家發改委共享經濟指南等這些政策紅利極大地維護了市場秩序,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資源閑置,共享的需求急劇擴張。此外,共享經濟以其較低的成本、污染和入門門檻,以及較高的效率、體驗感和可信度的“三高三低”優勢,使得大眾不斷地參與并得以迅速發展。同時,經濟供給側改革和綠色生活理念也不斷地刺激著新的需求,使得共享經濟擁有更廣闊的前景。
2.4 威脅
傳統企業因需承擔稅收而不能保障經濟利益。而共享經濟借助互聯網平臺以及得天獨厚的數據優勢形成低成本低利潤的經營模式,搶占了交易先機,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商業模式的利益,產生不公平競爭。
共享經濟通過云計算,對消費者差異化的大數據信息進行處理,以較低成本達到高效益的結果,使得交易滿足雙方的需求。在此運營過程當中,企業依賴于海量的交易信息,并源源不斷地有新的交易數據進行填充擴展,企業以此獲得更多的主動權。然而某些企業因利益沖突而斷絕數據傳遞,阻礙了新生企業進入行業,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3 河北省共享經濟發展的路徑
3.1 利用共享經濟擴大供給
共享經濟平臺可以集聚閑置資源并通過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新的產品。因此,在共享經濟模式下,過剩產能已經轉變為主要原材料,這必將擴大供給。但從整體分析,若想將供給側改革與共享經濟有效結合還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一是要加強對過剩產能的應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強資源流動的全面性,促進供求一體化。三是要加強互聯網技術創新,創造消費需求,推動消費的可持續性。
從共享經濟對消費者的需求分析,主要具有以下三點優勢:一是可以打破信息的不對稱性,實現信息透明化。二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對資源進行整合,充分利用資源。三是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使其具有調節功能。因此,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消費者可以通過共享經濟平臺,有選擇性的選擇商品,從而推動消費的可持續性。
3.2 利用共享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變革
共享經濟平臺打破了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壁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從供給側結構分析,共享經濟利用其網絡化、智能化的特性,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采用供應鏈模式,加強共享經濟平臺的應用,有利于制造業提高生產力,降低風險,實現創新變革。
農業是國家發展的根本,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是供給側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當前,共享經濟已成為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定制化農業、農業O2O模式均是共享經濟的理念的應用。我們要加強技術創新,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4 對策及建議
4.1 完善法律監管
首先,應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對共享經濟平臺的監督。建立公平公正的責任標準,完善平臺方自律監督機制,明確共享平臺的準入制度、信用評級制度、強制保險制度,使監督達到公平、公正、合理。其次,政府應當成立新的監管部門。
4.2 強化信用體系
共享經濟從本質上是一種信用經濟,因而促進供需雙方安全交易的根本方式是在共享經濟平臺下建立起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促進共享型企業與征信機構合作,建立征信體制,完善個人信用分制。同時,健全法律法規,建立起失信懲戒機制,增加失信成本。
4.3 實現合作共贏
對于共享經濟與傳統經濟引發的沖突問題,合作共贏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傳統行業較為成熟穩定,用戶數量多,將其與互聯網這一新血液相結合,開拓新渠道,從而達到雙贏合作。從國外共享企業與萬豪集團的合作可以看出,這是雙方互利的。
參考文獻:
[1]張孝榮,俞點.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的趨勢研究[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
[2]鄭聯盛.共享經濟:本質、機制、模式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