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晴陽
摘 要:近年來,青海格爾木地區,因為其特殊的地理與氣候條件,為枸杞種植提供了優質條件,枸杞的種植比例在地區農業生產發展中,持續增加。但因產業結構存在問題,品牌建設意識淡化,市場秩序混論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造成了青海格爾木的枸杞與其他產地枸杞相比,知名度較低,競爭力缺失的局面。為此我們將根據其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合理性建議,以期推動格爾木地區枸杞產業新發展。
關鍵詞:格爾木;枸杞產業;現實問題;合理性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016-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志碼:A
1 格爾木枸杞發展的現實問題
1.1 國家宏觀經濟影響,市場萎靡
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方式等發生改變,受此影響,枸杞銷售存在銷路不暢,銷售困難等問題。
1.2 缺乏統一產品標準,品牌口碑出現問題
格爾木枸杞產業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種植戶自己把控質量,產業整體質量難以控制,在種植過程中,為求提高產量,過度使用農藥,造成果子農藥超標:在晾曬過程中,出現果子黏上沙石等雜質:在銷售過程中,摻雜雨水淋過的黑枸杞、陳枸杞。
1.2.1 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產業鏈較短。格爾木地區枸杞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科技含量低,人工成本高。
1.2.2 遠離市場,信息閉塞。由于產地遠離主要銷售市場,沒有專門的市場信息來源,導致種植戶對市場需求盲目樂觀,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1.2.3 市場秩序混亂,銷售渠道過于單一。沒有專門的交易市場,交易價格不穩定,不固定,存在經銷商惡意壓價等不誠信收購現象。
2 格爾木枸杞產業內部環境
2.1 品牌意識淡化
沒有品牌意識,沒有正確的品牌定位,認識不到品牌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無專門的品牌管理機構,進行品牌公關,導致在市場上知名度不高,產生不了品牌力量。
2.2 重量不重質,優質不優價
種植戶在提高產量上下工夫,卻認識不到質量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對質量環節把控不嚴,導致消費者對品牌口碑喪失信心,逐年降低市場銷售額,行情持續走低。
2.3 競爭力缺失
在內地市場上說到枸杞,消費者首先想起寧夏枸杞,與之比較,格爾木枸杞知名度過弱,市場格局小。
2.4 盲目擴大種植
前幾年,枸杞行情一路走高,種植戶對市場盲目樂觀,種植熱情高漲,出現“炒地”現象,現價格回落,種植戶損失慘重。
2.5 機械水平低,人工成本過高
枸杞不同于大米等其他農作物利用機械收取,只能雇傭工人采摘,采摘一斤需要費用一元以上,采摘成本過高,降低了果農利潤。
2.6 晾曬工藝落后,風險大
中間晾曬過程,少部分地區有烘干房,但烘干房又增加成品成本。
3 完善格爾木產業發展的對策
3.1 強化品牌建設意識,重樹產品口碑
政府設置專門的品牌建設團隊,擴大市場知名度,進行品牌公關,重新樹立產品口碑,挽回消費者;選準市場定位,確定品牌戰略重點;加快品牌開發速度,用品牌帶效益。
3.2 狠抓質量,統一行業標準
樹立用質量求生存的觀念,發展綠色、有機枸杞。農業局不定期抽查,檢驗枸杞農藥殘留程度。
3.3 加大科技投入,降低生產成本
成立專門的攻堅團隊,發明采摘機械,減少采摘環節的人工成本;曬房在各個園區規模化建立,減少產品晾曬風險,穩定農民收入。
3.3.1 培育龍頭企業,拓展產業鏈,發展深加工。改變單一的果農—經銷商—異地銷售模式,引進藥企、飲料企業、酒企等,發展深加工企業,減少流通環節,增加效益;政府牽頭,培育當地龍頭企業,與內地枸杞使用大省,簽訂生產合同,確保農民利益;發展新的加工模式。
3.3.2 信息與市場相匹配,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 時刻掌握市場變化動態,對市場發展趨勢經行預測。
3.3.3 服務消費者,建立新的包裝模式。枸杞包裝應拋棄傳統一斤裝模式,重新建設包裝體系,用泡一次茶、煲一次湯的量,采取小眾真空免洗包裝,方便消費者使用。
3.3.4 綠色生態養殖,鼓勵高原枸杞雞養殖。在高原雞養殖過程中,散養在枸杞地中,從源頭上讓雞食用枸杞,增加消費者購買欲望,為果農創收建立新的途徑。
結束語
在當今新經濟發展趨勢下,一個品牌要想長足發展,保持競爭力,就要立足市場,面向消費者,有新的發展思路,明確的品牌戰略,準確的市場定位,優質的產品,穩定的市場等,要想牢固占領市場,就要有多樣化的銷售渠道,新的銷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