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增輝
摘 要: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力量之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博愛縣孝敬鎮綠色蔬菜產業基地通過構建“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以“互聯網+”助推農業產業化、以發展弘揚孝敬文化鑄品牌為主的多元化路徑大力推進了其新時代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計劃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推進具有典型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特色產業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7-0129-02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6 文獻標志碼:A
孝敬鎮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南部,總面積60km2,52 000人,轄28個行政村。全鎮共有3 666.67hm2耕地,600hm2沁河灘地,是一個蔬菜種植面積大、農技水平和農業專業化、產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業鄉鎮。近年來,孝敬鎮充分利用自身傳統蔬菜種植優勢,結合現代化先進技術和產業發展方式,重點培育和發展“綠色蔬菜”特色產業,探索出了一套以“企業+基地+農戶”抓生產,電商網絡平臺促發展,孝敬文化鑄品牌的“綠色蔬菜”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1 構建“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1.1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必要性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村經濟取得長足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長期以來,農業經濟粗放分散經營、農業投入不足、農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低下、產業效應羸弱等突出問題,充分暴露了在以經濟新常態引領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短板。因此,推進農業產業融合,實現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使其向集約化和可持續化發展尤為必要。隨著中央開始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大力支持,孝敬鎮抓住發展時機,在農業發展模式上進行革新變貌,積極轉型。
1.2 探索構建“企業+基地+農戶”模式
構建“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充分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孝敬鎮以綠色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為核心,對接以半地下式溫室為載體的蔬菜種植農戶,以生產為抓手使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鏈接蔬菜深加工企業,以市場為導向推進農企有機結合;銜接第三產業,以服務為宗旨發展休閑觀光、生態旅游農業,快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1.2.1 對接第一產業,發展特色蔬菜種植。“一鎮一品,特色建鎮”成為新時代鄉鎮發展的主題。孝敬鎮以綠色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為核心,對接以半地下式溫室為載體的蔬菜種植農戶,以精品小黃瓜,優質長茄等為特色的農產品生產為抓手,逐漸形成獨具特色,頗具風格的特色農產發展之路。
1.2.2 鏈接第二產業,引進蔬菜深加工企業。以綠色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為中介,打通一二產業的融合發展道路。通過引進蔬菜烘干加工企業、蔬菜貯藏企業等逐漸形成一條以生產、加工、貯藏和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孝敬鎮以特色蔬菜種植為生產龍頭,利用龍頭優勢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鏈條,實現蔬菜年產值13億元,帶動農民發家致富。
1.2.3 銜接第三產業,開發休閑旅游農業。在以綠色蔬菜產業基地的帶動下,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優勢和產業發展優勢,發展以生態草莓采摘園,葡萄采摘園為主體,輔之以鄉村農家樂、沁河觀光游覽區等服務業的快速推進,將休閑旅游農業快速融合到農業產業發展當中,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2 堅持新發展理念,以“互聯網+”助推農業產業發展
2.1 “互聯網+”嵌入農業產業的內在機理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適時嵌入農業產業化發展當中,使其在農業生產、農產品流通、銷售、服務對助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傳統農業中,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多受時空限制,不能充分的將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到最佳水平,有甚至于出現虧損。在涉農領域適時嵌入“互聯網+”,在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充分挖掘和應用“互聯網+”的信息生產力,將其直接作用于農業產業鏈的全過程,使其轉化為農業產業發展的創新力和驅動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服務化融合發展,對農村農業的產業興旺具有重大意義。
2.2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互聯網+農業”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互聯網+”助推農業產業化,已成為產業興旺的重要支撐。以孝敬鎮“博愛源”綠色蔬菜產業園(以下簡稱園區)為例,園區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生產力,在農產品銷售和農技培訓等方面向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轉變。
2.2.1 普及“互聯網+蔬菜種植”模式。園區與“一畝田”、“博愛人家”等電商平臺相對接,建立線上銷售平臺,逐步實現蔬菜銷售的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園區與“博愛人家”的合作,使得園區蔬菜實現了“農超對接”,為縣城大中型超市提供穩定貨源,向訂單農業大步邁進。
2.2.2 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培訓”。園區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化優勢,以網絡培訓的方式促進農業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自農民網絡培訓學校開辦以來,開展各類培訓325期,培訓農民11 651人,為產業興旺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撐。
3 弘揚孝敬文化,以文化支撐鑄品牌
3.1 傳統文化支撐的現實需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成長之基。在不斷汲取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同時,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資源、資本和力量與其現代經濟發展相結合,使其創造出更多更大的益于社會發展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新發展和新貢獻。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農業產業相結合,創造出同時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產品,是化解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的現實需要。
3.2 弘揚孝敬文化提升市場需求
孝敬鎮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以“孝敬”為名的鄉鎮,孝老敬老的歷史十分悠久,至今依然流傳著秦朝殷王司馬印的孝老故事。將弘揚和傳承孝敬文化作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積極因子,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孝敬鎮通過開展“十大孝星”評選活動,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弘揚和傳承孝敬文化,營造文明和諧氛圍。同時,以“孝敬”為品牌,注冊“孝敬”牌蔬菜商標。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與蔬菜產業相結合,充分發揮孝文化感染力和感召力,創造出同時滿足人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孝敬”牌禮品菜,該產品已經逐漸成為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極大地提高了蔬菜產業的附加值。
結束語
新時代,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鄉村振興已成為一個時代課題。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心任務,是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物質基礎。推進產業興旺,需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切合實際的開發文化資源,將農業產業發展成為有創新動力和發展潛力的可持續發展產業。孝敬鎮在推進產業興旺的進程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為指引、以堅持新發展理念,引入“互聯網+農業”為助推、以傳統孝敬文化為品牌走出了一套符合鎮情,順應民意,發展民智的綠色蔬菜產業發展之路。以上是筆者在對孝敬鎮綠色蔬菜產業所做調研之后做的總結與思考,以期對廣大農村地區的產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院和農經司課題組.推進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3,(4):3-28.
[2]王文君,李佳,喻澤恩.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基于河南省農村的實地調研[J].中國商論,2017,(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