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本文筆者將對我國古代畜牧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行一定的研究,從多種方面的因素進行一定的考察,結合如今我國農牧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因為我國的畜牧業和游牧、農耕關系密切,所以下文筆者從其說起。
[關鍵詞]古代;畜牧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39 [文獻標識碼]A
對于畜牧業這個概念的詳細闡述是非常廣泛的,而筆者通過對大量的文獻進行一定的查閱和了解,決定借鑒賀衛光學者的研究,對我國畜牧業的相關概念進行一定的闡述:畜牧業包括草原畜牧業、農區畜牧業和城郊等。而我國古代的畜牧業大多數都是屬于農區畜牧業。另外,對于游牧經濟和畜牧經濟還要進行一定的區分,游牧經濟是一種專業化的經濟,對種植業有一定的依賴性和排它性,游牧經濟在誕生的時候,對于土地資源是拓展的,是一種積極的經濟形勢。農耕經濟有畜牧業的成分,一般帶有副業的色彩。最后的農牧結合,是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的結合,是種植業和畜牧業之間的互存互利的發展。
1 古代畜牧業的起源
我國的畜牧業主要起源于農業發生的年代,在原始的狩獵經濟中產生的,和農業有些先后或者同時的關系,在后來農業開始迅速發展,出現了多種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等多種發展的情況,從這個階段開始,畜牧業和種植業的比重開始迅速上升,龍山文化時代,絕大部分的地區已經發展成農牧結合的時代。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在西北地區的畜牧業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了當地人群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當時黃土高原水草資源豐富,某部分居民形成了游牧部落。
在中國古代,一直都是以中原為經濟和文化、政治的核心,所以農耕經濟被劃分為“本”,游牧經濟被劃分成“末”。這并不是種族之間的劃分,而是通過從畜牧業之中進行一定的分離和遷徙,最后形成在中原周圍附近活動的部落,但是因為部落不停追逐水草,中原定居農業受到一定的侵犯。后來西戎北狄興起,西周的滅亡,讓中原受到了兩面夾擊。后來入侵中原到春秋的中期,戎狄各個部落逐漸向農耕經濟靠攏,開始辟土為農,這種同化有一定制度的原因。在后面的華夏民族和漢族,一直把入侵黃河中下游的游牧民族融入農業中去,這是中原化解游牧民族的矛盾方式之一。在戰國時期,侵入中原的戎狄一般都被諸侯合并或者驅逐,而中山國也不得不接受農耕經濟。所以游牧民族在侵入中原后,也不能維持自己的經濟模式。所以從以上闡述可以看出,在西周和春秋的界限上,劃出了中原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之間的差別,中原地區的各種經濟混雜情況也隨著諸侯國的發展而結束。
2 畜牧業統治的統治思想成立和繁榮頂峰
由于中原原本文化和各個封建社會的產生,讓侵入中原地區的游牧民族無法維持其經濟模式,也逐漸向農耕靠攏,而中國西部和北部的自然環境原因,游牧民族的發展仍然訊速。到了戰國后期,中原游牧被兼并,北方分散的游牧部落逐漸形成大的部落聯盟,成為了強大的中原大敵。到后來秦始皇統一天下,也沒有對游牧民族放松警惕,大肆修筑長城,抵御匈奴的入侵,而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也被隔開,兩種文化被對立格局穩定下來。在官方的畜牧業中,在夏商周就出現了,主要供皇家所用。在春秋晚期,軍用畜牧規模逐漸和民間畜牧有了一定的聯系。
戰國時期的馬政在秦漢時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設立了多個馬業職位。在漢武帝階段,國營牧場變得非常普遍,引進了多種戰馬。而在秦末階段,由于戰爭的破壞,畜牧業一直處于凋零狀態,政府鼓勵民間開展畜牧業,個體小農從事畜牧業生產非常普遍。在漢末開始的戰爭,進一步刺激了官方養馬業的發展,馬政發達程度達到了最頂峰。
3 中唐以后的畜牧業發展
在我國的中唐后期,種植業得到了不停的推廣,而與此相反的畜牧業,經歷了漢唐發展的頂峰,來到了衰落的階段,首先是馬政的衰弱和瓦解。在安史之亂后,國營牧場分離崩析,吐蕃在戰亂時候的侵占,讓馬政失去重要的依托,從而走向衰落。在中唐之前,國家一直采用統治力量,讓個體的農民可以有穩定的發展條件,但是隨著均田制的實行,發生了很多富豪之家等大規模采用土地兼并的手段,讓山谷等適用于畜牧業發展的地方被豪強占領。中唐時期,均田制受到了破壞,封建地主制達到了新高度,讓農民的畜牧生產條件進一步受到了破壞。
在國營牧地受到大規模發展變成耕地以后,中唐之前的標志官牧業衰亡,牧場向東南面遷徙,在此后的各個年間都出現了時間不長的牧監,但是都占據了原本稀缺的農田,沒有結果,到唐朝的末期,管營的牧監生產沒有得到恢復,但是一直受到周邊各族的侵擾,而藩鎮傭兵自重,開始重視畜牧業,畜牧經濟得到了發展。
總的來說,畜牧業的概念多種多樣,我國古代的畜牧業成分在夏商周三代就有一定的區別了,到戰國時代就有功能之間的分化了。在評價我國的農牧結合程度時,不能夠僅僅將其歸類為松散或者結合,微觀來說,我國的農牧結合方式保存數千年,土地方面雖然雙方不停擠占,但是休耕放牧結合數千年之久。而從宏觀來說,我國中原地區始終沒有停止和周圍游牧民族的沖突,但是游牧政權雖然不停更替也始終沒有遠離西北邊境。古代畜牧發展史中,多次出現民牧繁榮并帶動其他一起發展的情況,說明商品經濟通過民間畜牧業發展成為一條可以考慮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李媛媛,蓋志毅,馬軍.內蒙古牧區政策的變遷與農牧業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1).
[2] 李寧.從遠古到現代的中國畜牧業發展歷程及啟迪[J].中國家禽,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