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龍平
一份好的寒假德育作業可以讓學生收獲歡喜和成長,收獲課堂與書中無法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班主任該如何布置一份能讓學生真正有所獲的寒假德育作業呢?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實踐篇。為父母做一天家務,幫父母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諸如在家擦窗戶、拖地、洗衣、買菜、燒菜做飯、洗碗等,同時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做一個快樂的“乖乖仔”。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腳、講一個故事、唱一支歌,讓勞累一年的父母好好休息一下,做一個快樂的“小工匠”。讓孩子們參與“做花燈”,把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愿望制作成一盞盞精美的花燈,讓親朋好友在這個嚴寒的冬天感受到孩子們帶來的一股濃濃暖意,見證他們成長的足跡。孩子們通過實踐,收獲了最寶貴的精神食糧,也體現了當前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感恩篇。學會感恩,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感謝長輩——要求學生首先從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親友做起,同時讓學生走進社會,看望軍烈屬家人、福利院老人及留守兒童,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寫心得,爭做一個“孝順者”“愛國者”“志愿者”;感謝伙伴——組織重玩一次兒時的游戲,讓孩子們把兒時的伙伴請出家門,一起溫習那些兒時的記憶,不比勝負、不論輸贏,玩的是一種樂趣、求的是一種快樂;感恩老師——給老師打電話或發短信拜年,跟老師談談自己的現況,說說自己的煩惱,再聽聽老師的教誨。
探索篇。春節有很多習俗,如大掃除、辦年貨、貼門神、寫/貼對聯、蒸年糕、包餃子、逛花市買花、吃年夜飯、除夕守夜……請孩子們選擇一項力所能及的活動,獨立或與爸爸媽媽合作完成,把過程記錄下來,可以是文字、畫畫或照片。同時,開展一次春節大調查:通過調查,孩子們會真真切切感受到濃濃的年味中傳來人們追趕小康的腳步聲;進行一次快樂購物:寒假里,孩子們可以陪同父母去市場買年貨,算一算辦年貨的總費用,練一練孩子們的理財能力,做一個精明的“銀行家”;進行一次民俗采風:鼓勵孩子們對當地的春節民風民俗作一次采風,感受“年”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分量,加深對“年”味的體驗;進行一次實地走訪:孩子們平時學習忙,沒注意到身邊的變化,在假期讓孩子們參加一次社區活動或參觀一個企事業單位,感受家鄉的新變化。
閱讀篇。閱讀充盈寒假,書香滋養心靈。讀名著不僅可以開闊眼界,豐富知識,還能讓孩子從中學到各種技能,從而更加積極地對待生活。孩子們在校學習緊張,很多自己喜歡的書籍無暇顧及,趁著寒假的空閑,我們可以布置閱讀的“任務”。每本好書皆有其內涵,都有其深意。我們要求孩子們捧起在學校里沒空看的書,可以是科普讀物、名人故事,或關于春節和元宵節的詩文,讓他們與名家大師對話,感悟作者情懷。
這樣一份走心的寒假德育作業,不但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生活,還提高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孩子們真正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南縣三塘鎮中心學校)
關于寒假德育作業,教師要精心準備,既要考慮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習俗,還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覺得從“趣”字入手,把握好“三趣”,可以讓寒假德育作業變得與眾不同。
情趣——我為長輩獻孝心
情趣,是指人文情感層次的趣味。寒假德育作業本該具有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唯有動情才有趣,學生才興味盎然。
對留守兒童來說,每年春節與父母、親人相聚很難得。為了加深親情,體會父母打工之辛苦,我要求學生在寒假期間務必做到“五個一”:幫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學會一項生活技能;給父母寫一封感謝信;與父母分享自己在班級最得意的一件事;在班級微信群里為同學的父母送一句祝福語。
為了讓這項活動落到實處,我要求家長或孩子通過“美篇”“簡書”等,將活動的文字和圖片一起上傳,所謂“有圖有真相”,既方便快捷,又能及時反饋,還增強了趣味性,一舉多得。如“學做一道菜”這項生活技能,很多孩子不能單獨完成,不得不靠家長的指點和幫助。這促使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了親密的親子互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當孩子在朋友圈里曬出自己親手燒制的菜肴時,笑容滿滿,家庭氣氛歡樂祥和。
智趣——春聯短信看過來
智趣,是指智慧、智能層次的趣味。教師要善于設計“智趣”的寒假德育作業,以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情感的共鳴。
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精美的春聯,寄予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對仗工整,意蘊深厚,對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短信也有類似的作用,春節期間,親朋好友免不了互發祝福短信,其中一些寫得很有文學色彩,運用了修辭手法,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如果能充分挖掘這些素材,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是大有裨益的。于是,寒假期間,我要求學生收集看過的春聯(也可以是趣聯名勝聯等)至少二十條,收集祝福短信十條以上,分別就春聯和祝福短信中的一條寫賞析文字。
新學期開學時,我召開“春聯短信大比拼”的主題班會,主要環節如下:首先,背一背,看誰當場能把積累的春聯和短信背誦下來,背誦最多者被評為“積累小達人”;其次,議一議,選取同學展示的春聯和祝福短信談談自己的看法,體會其蘊含的深意;最后,寫一寫,教師當場出題,要求學生補齊上聯或下聯,或仿寫一句祝福短信,并把寫好的對聯和祝福短信送給自己的同學。通過這樣的活動,靈活運用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增強智趣。
理趣——實踐調查慧眼觀
理趣,是指理性邏輯層次的趣味。寒假德育作業在賦予生活趣味的基礎上,還要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與理性分析能力的發展。
春節期間,我要求學生訪問當地最年長的老人,詢問當地的節日習俗有哪些?自己家還保留哪些?自己最贊賞的和最不喜歡的習俗是什么?為什么?節日文化中加入了哪些現代時尚元素?調查清楚后,完成一篇相關的小論文。
此外,有的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走進社區,調查社區的環境、垃圾分類,對社區工作提建議;有的走進商場,調查年貨的來源、質量和價格,制作“年貨清單”;有的走進人才市場“找工作”,體會求職的艱難,生活的不易。社會實踐調查,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總之,打造寒假德育作業“三趣”,就是要求教師用富有情趣、智趣和理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開發他們的智力,啟迪他們的思維。最關鍵的是學生樂于去做,真正讓寒假德育作業有魅力,學生心情也美麗。
(作者單位:安徽省霍邱縣育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