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雅得抑郁癥了!”這個消息在曉雅的同事和親友中傳播著。
早在一個多月前,曉雅老師就開始情緒低落,郁郁寡歡,狀態非常不好。到后來,她堅持不了,就休病假了。休假之后,終日悶在家里,情緒更不好了,每天無精打采,不愛說話,不愛出門,不愛見人。再后來,曉雅老師說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這可把家人嚇壞了,趕緊送曉雅老師去治療。最后,醫生就按抑郁癥給曉雅老師用藥了。
由此,大家便把曉雅老師當成了抑郁癥患者。
可是,吃藥沒有讓曉雅老師的癥狀減輕,她的情緒依然很低落,很郁悶。這可怎么辦?這一天,在朋友的建議下,她開始了心理咨詢。
在心理咨詢中,曉雅老師訴說了自己心中的故事。原來,她的抑郁事出有因。
曉雅老師鬧抑郁之前,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是將近年終的時候,按照慣例學校要評選“先進工作者”。曉雅老師是個工作認真的人,最近連續幾年在評選中都獲得榮譽稱號。這次在大家報名參評之前,校長找到了曉雅談話,說去年已經評上了同樣的榮譽稱號,今年是不是就不報名參評了,把機會讓給年輕老師,反正這也不是多重要的事情。曉雅老師心想也是,自己確實人到中年了,要不就讓給年輕人,于是就答應了領導。
教職工大會上,校長自然要講講這次評選的重要意義。曉雅老師聽著聽著坐不住了,心想既然這次這樣重要,憑什么不讓我報名,憑什么不讓我參評?散會了,回到辦公室的曉雅正心里不平,又有同事來說,我看就你夠格,別人都不行,你怎么不去報名?這下,曉雅老師爆發了。
曉雅老師當即找到校長,沒說兩句話就大吵大鬧起來,自然是不歡而散。最后,學校決定不再要教師報名,大家海選。結果曉雅落選,一位并不被她看好的同事當選。本來選誰不選誰也許沒什么,可已經有了前面的郁悶,面對這樣的結果,曉雅老師又多了一重郁悶。又有一些傳聞說那位同事拉票了,這更加重了她的郁悶。
人的心情是個很奇怪的東西。一旦心情郁悶了,似乎就總是碰上讓人郁悶的事兒。曉雅老師強烈地感受到了這一點,此后的一段日子里,似乎總有一些讓人郁悶的事兒找上門來。就這樣,郁悶來郁悶去,她終于堅持不住了,于是休了病假,被當成了抑郁癥患者。
曉雅老師真的是抑郁癥嗎?
心理把脈:從抑郁到抑郁癥,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區別一般抑郁狀態、抑郁性神經癥、抑郁癥幾個概念。這三個概念都說到人的抑郁情緒,但是,它們又有明顯的不同。
一般抑郁狀態,指的是人的一種短暫的消極情緒,如郁悶、憂傷、沮喪、缺少快樂、心情不佳等。所謂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一般抑郁狀態就是這樣的人之常情,只不過這個“情”是一種消極情緒而已。與抑郁性神經癥和抑郁癥明顯的區別在于,一般抑郁狀態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就是說,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或情境引發了抑郁情緒,隨著情境消失,抑郁情緒就會淡化和消失。
抑郁性神經癥,指一種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狀態為主的中輕度抑郁,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明顯的精神運動阻滯或精神病性癥狀,沒有妄想和幻覺,不會出現躁狂,工作、學習和社會功能無明顯受損,有自知力,有求治要求,也被稱為“惡劣心境”。有時也會覺得活著沒意思,卻又害怕死亡。抑郁性神經癥,與生活事件和個性特征都有直接關系。
抑郁癥,是指一種以情感持續性低落為基本特征的內源性精神病。其主要癥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言語行為的減少,以及伴隨的軀體癥狀。就是說,抑郁癥屬于情感性精神障礙的范疇,有明顯的精神運動阻滯,有自罪觀念,有妄想和幻覺,自知力嚴重缺失,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有的患者有自殺傾向,但他們并不害怕死亡。還有的患者有躁狂或抑郁的發作史。
綜上可見,一般抑郁狀態、抑郁性神經癥與抑郁癥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
單從程度的不同看,一般的抑郁狀態和抑郁性神經癥,離抑郁癥很遠,再考慮性質的不同,一般抑郁狀態和抑郁性神經癥離抑郁癥就更遠了。
心理處方:學會轉換思維方式
現在回到曉雅老師的問題上來。
我們不難看出,曉雅老師的抑郁是事出有因而導致的一般抑郁狀態,至多也就是有些抑郁性神經癥癥狀,根本算不上抑郁癥。她被戴上“抑郁癥”帽子確實是蒙冤了。在我的心理咨詢實踐中,時常遇到這樣的“冤案”。
經過心理咨詢,曉雅老師對生活事件有了新的認識。
她說:看來凡事都怕換個角度想。校長特意找我談話本身,不就說明我的工作成績是被大家肯定的嗎?否則,人家何必找我談話讓賢?至于大會上講評選的重要意義,不過是一般程序,也不是故意誆騙我。想明白了這些,結果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人的情緒與思維方式直接相關。一旦學會轉換思維方式,情緒也就轉變了。由于認識轉變了,不久曉雅老師走出了抑郁的陰影,重新開始了陽光的生活。
心理學者,應用心理學研究員,知名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心理健康專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總課題組專家委員,全國網上家長學校特聘心理健康專家,CCTV等多家電視臺心理節目特邀專家,著有《怎樣做學校心理咨詢》《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等著作40余部。
馬志國
曉雅老師的故事結束了。如果有老師也抑郁了,該怎么辦?
一是認知療法。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的抑郁,都有非理性觀念在作怪。比如,“工作失敗是我的無能,我的無能讓我沒有希望,沒有希望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只要破除了這一非理性觀念,抑郁情緒很快會跑掉了。
二是暗示療法。比如可以用這樣的暗示語:“我以前之所以情緒抑郁,全是自己主觀臆想造成的。不要認為自己有一兩次失敗,就是抬不起頭的人。我開始學會凡事都要往積極方面想,我的心情不再抑郁了,我心中的天空寬闊起來了……”
三是傾訴療法。把心中的憂愁、煩惱、痛苦、悲哀等,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傾訴,該哭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別怕丟面子。大雨過后有晴空,心中的抑郁情緒會一掃而光。
四是日記療法。日記可以有兩種寫法:一是主觀性的。有消極情緒時,在日記中自我傾訴,然后對消極觀念進行剖析,辨明其中的謬誤。二是客觀性的。不寫自己的內心感受,不提“我”字,盡可能地記錄外界的現實生活。這樣逐漸會看到生活中的陽光,心中也就會灑進陽光。
五是快樂療法。培養一種興趣愛好是一種快樂,看一次喜劇小品是一種快樂,踢一次球是一種快樂,唱一首歌是一種快樂,說一個笑話是一種快樂,來一次聚會是一種快樂……
六是交友療法。在良好的人際交往中,可以化解挫折帶來的精神創傷,進行心理保護,維護心理健康。同時,真誠地幫助和關心別人,自己還會獲得歡樂。
七是目標療法。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不要太高太嚴,讓自己有一顆平常心。目標調低了,就容易獲得成功,也就多了一些歡樂。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