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端 薛勇
摘 要:宜昌市政府及農業部門長期以來十分重視宜昌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的發展和建設,已經形成了擁有較為系統的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發展經驗。
關鍵詞:特色農產品;產業鏈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1-0054-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7 文獻標志碼:A
以筆者實地調研的五峰縣的茶葉產業鏈為例;五峰是典型的山區,全境皆山,最高海拔2 320m,平均海拔1 100m,全縣8個鄉鎮共4.2萬農戶、13.5萬人從事茶葉產業,現有茶園面積1.37萬hm2,茶葉產量達到1.94萬t,茶農鮮葉收入4.02億元,茶葉農業產值8.34億元,2016年全縣茶業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占該地區生產總值的30.76%,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五峰茶產業鏈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品種品質優勢。
(2)建優基地。
(3)做精龍頭企業,帶動茶葉產業發展。
(4)深度弘揚茶文化,推進茶旅融合發展。
(5)創大品牌,通過品牌來推廣產品。
宜昌特色農業產業鏈發展雖然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發展結構還并不十分的完善,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1 政府對農產品訂單生產的扶持和推動提供經濟保障
農產品生產處于異常復雜的市場環境中,自然技術、市場風險都相當大,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農產品訂單生產”的脆弱。應由政府出面成立保障農產品產業化經營的經濟機構,由財政提供墊底資金并承擔相關貸款的貼息,應引入保險機制,具體業務可由保險公司代理。在公司與農戶簽訂協議時,由經濟擔保機構出面進行擔保。因人力不可抗御的自然因素或其他非經濟原因而形成的經濟風險由擔保機構承擔; 因生產經營不善而產生的風險則由糧食產業化經營企業承擔; 如不符合訂單規定的品種規格和質量要求,則由生產者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2 提高農民素養,培養農民的責任主體意識
“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時常有違約情形。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實施部門,僅憑一紙合同難以保證農戶履約。農產品市場行情的不可預知性。特別是購銷企業,大都是以銷定購,以銷定產。農產品的種植、采摘、上市這段時間差,導致了有可能適銷對路的產品變成了滯銷產品,難以及時快銷,造成積壓,出現虧本銷售的后果。為了減少虧損,甲方會采取違約,導致乙方的權益無法保障。一般情況下,農戶違約的較多,而企業又找不到克制農戶違約的有效辦法,也難以讓農戶承擔違約責任。以此,宜昌還需要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升農民素養,培養農民的責任主體意識,更好的規范其生產和銷售。
3 注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產品產業鏈
相比于發達地區,宜昌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的前向、側向延伸不足,下游及關聯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以筆者調研的五峰香椿產業為例,由于香椿芽獨特的口感的營養價值,使得其非常受城市居民喜愛,不少居民開始嘗試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新鮮香椿芽。雖然不少物流公司在運輸該類產品時在包裹中放入了冰袋,但是因為初級生鮮農產品急易在運輸過程中導致腐爛變質,導致影響了用戶體驗,客戶好評度不高。在這種狀況下,很多有些村民開始嘗試用土辦法,將香椿芽加工曬干后成干香椿,通過微信朋友圈在網上售賣,由于這樣加工后的干香椿保存時間較長,不易腐爛變質,廣受用戶好評。但是因為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對這類加工農產品有嚴格的質檢規定,使得這樣的簡單加工農產品不能在正規電商平臺上銷售,從而降低了產品銷量,而五峰從事干香椿加工的正規企業確為數不多。由此可見,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不足,也影響了“互聯網+農業”環境下農產品在網上的銷售,沒有充分實現農產品附加值,拉伸產業鏈。這也需要政府出面,針對宜昌特色農產品,在發展龍頭企業的同時,也要注重與之配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建設。
4 抓住發展機遇,提升產業鏈
搶抓宜昌建設自貿區機遇,努力拓展境外市場。以五峰茶葉產業為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升:一是加快建設茶葉電商產業園、五峰茶業交易中心。二是支持茶業協會在北上廣深、一帶一路沿線節點城市舉辦五峰茶巡回展銷活動,提升產品知名度。三是鼓勵茶企在全國各地建立品牌專賣店、超市專柜、連鎖營銷、茶館茶樓。四是支持武陵山茶業公司建設出口紅茶加工中心,使之成為全縣大宗紅茶加工生產的龍頭,提高大宗茶附加值和影響力。五是政府和高校為出口茶葉企業提供政策培訓,人才培養支持。
5 充分利用“互聯網+”,整合產業鏈
利用電商平臺整合農民、供銷社、中小電商企業、消費者,打破以往的地域局限和信息不對稱,推動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出市場。
同時,還可以推行“農產品電商+文化+旅游”的模式,結合宜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深度開展農業觀光游、農家樂游,從而提升農產品產業鏈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