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怡
兩年前,我接手了現在的班級。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的脾性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其中一個男孩吸引了我的注意。
小楠,或許是受了軍人父親的影響,青春朝氣,活潑好動,是校足球隊的一員;快人快語,感情外露,充滿正義感,路見不平,必會“拔刀相助”;學習努力,成績優秀,有好勝心,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犟”——敢和老師頂嘴,和父母據理力爭,有時甚至會做出些讓人意想不到之事。
有一次,我們班承擔了市級班隊活動展示課。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活動非常成功。幾日后,我把孩子們的合影發給他們,不一會兒就有學生來報告:“老師,小楠把照片剪碎了!”
來到教室,只見小楠怔怔地坐著,桌上一把剪刀和一堆碎片。
“小楠,怎么了?”他不作聲,眼神都沒有和我交匯。
周圍早已聚集了一群看好戲的學生,七嘴八舌地向我匯報:“照片里,他閉著眼睛,他說這照片不要了!”
接過學生遞過來的照片,我才注意到,照片里的小楠,筆挺地立著,卻閉著眼睛。和周圍一群神采飛揚的學生相比,顯得格格不入。我知道剛才小楠一定被當成了笑料。
“小楠,為什么要剪碎它?”
“不喜歡!”我能覺察他眼里流露的厭煩與輕蔑。
“既然不喜歡,你可以把照片還給老師,為什么要剪碎呢?”我試探著。
“不喜歡的東西,干嘛要留著?不如毀掉!”
我有些驚訝,這是什么邏輯?這孩子,犟性子又犯了。
“我覺得這照片挺好啊,你多么與眾不同,也是一種別樣的回憶啊!”
“哼,我一點都不想回憶!看到它,我就不爽。照片是給我的,我想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
……
這一天,我和小楠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讓小楠認識到自己處理事情的不妥之處。看著他這副桀驁不馴的樣子,我既好氣又好笑。其實,我懂他的心。這次活動,他那么認真地準備,一切都堪稱完美,唯有這張照片讓他不滿。依他的性格,這是不能容忍的。
有一次,我經過走廊,遠遠看到小楠站在墻角,兩手握緊拳頭抵在墻上,神色凝重。旁邊有個好朋友試圖跟他交流,他卻一臉煩躁。只見,他舉起一個拳頭揮向墻壁……
“小楠!”我吼得及時,拳頭沒有落下,收了回來。
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
“這是想自殘嗎?說說,碰到什么事了?”
原來,學校足球隊今天早上進行了選拔,確定了主力隊員,小楠沒被選上。這孩子,有極強的榮譽感。他說,他踢得又不差,怎么就不選他?每天起早貪黑訓練,從不遲到偷懶,卻只當了替補,不服氣!
“明天開始,我不踢了!”他有些氣急敗壞。
這個時候給他講道理肯定是沒用的。
“既然你對自己的能力這么有信心,那我來試試你的腳下功夫,如何?”
小楠有些詫異,大概他在思忖我會怎么考驗他。
我從抽屜里拿出幾個五彩的氣球,對他說:“來,把氣球吹起來,代替足球。我想,你現在可能會討厭足球,把你的不滿都吹到氣球里去吧。”
小楠接過氣球,二話不說,鼓著腮幫子使勁吹。一個,兩個……他吹我扎。一開始很輕松,越吹越費勁,他的怒氣似乎也消了一半。
我把這些氣球在他面前一字排開。
“來,看看你腳下技術如何,一個一個按順序踢,把它們踢得越遠越好。小伙子,來吧!”
小楠一副不屑的表情,大概在想這算哪門子考驗。
他擺好架勢,抬腳抽射。氣氛突然變得有些怪異。這些氣球跟淘氣鬼似的,要么上竄,要么下鉆,要么轉圈圈。一個剛踢走,另一個也跑了。他使出了吃奶的勁,氣球卻一直在身邊打轉。
小楠有些尷尬。突然,一個氣球在他的怒射下,“啪”的一聲爆了。小楠一驚。
“看到了嗎?壞情緒就像這氣球,你越在意它,它越是圍繞著你。積累到一定程度它還會爆炸,會影響你的身體。”
他若有所思。
“我相信你還會去踢足球的,對嗎?”我旁敲側擊。
他還是沒有說話。
過了幾天,我又看到了他在操場上、在陽光下奔跑、帶球、傳球……
我有點小欣慰,這小子嘴上不說,但行動卻說明了改變。此后,我依然關注著小楠的喜怒哀樂。高興時,探查他的喜好;生氣時,探查他的厭惡;不安時,探查他的恐懼。當他情緒有較強的波動時,我總以同理心來化解他的負面情緒,并適時地告訴他宣泄負面情緒的方法,比如,射飛鏢、運動、呼吸調整等等。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和我的交流多了,頂撞少了。面對談話,他的身體正在做出積極的反應,身上的“犟”性似乎也越來越弱了。
正面激勵 扭轉“犟驢”
有一天,我剛走進教室,就看到小楠把一本書摔在桌上。只見他眉頭深鎖,一副不情愿但又想掩飾的樣子。又發生什么事了?經驗告訴我,此時不該去“招惹”他。沒過幾秒鐘,有人說:“老師,小楠在哭。”我看了他一眼,他咬著嘴唇,抹著眼淚,埋著頭做作業。好家伙,這娃也會哭。打聽下來,原來是小楠身邊的兩個孩子鬧矛盾,把他的座位擠翻了,課桌里的東西掉了一地,水杯也被打破了。這要是以前,小楠哪肯罷休。這次,居然自己偷偷抹淚。看得出來,他在使勁地壓抑自己的情緒。
我說:“同學們,剛才在班里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事。但是,令我高興的是,我看到了個別孩子的成長。這種成長,體現在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內心。別人能夠做到不無理取鬧,但他做到了有理也不取鬧。”我的眼光瞥到了小楠,他紅著雙眼,平靜地看著我。
漸漸地,小楠身上的正能量開始顯現。他依然上進,但不好勝;他依然理直氣壯,但不劍拔弩張;他依然樂于表達,但學會了尊重;他依然有原則立場,但學會了包容。他在作業里寫道:“無論老師怎么教育我們,她的出發點總是為了我們變得更好。”我感動他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這學期,他被推選為大隊委員,一頭“犟驢”正在朝“良馬”的方向蛻變。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東風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陳建軍
【班主任手記】
像小楠這樣的孩子,在班上應該不算特例,倔強是當代獨生子女的普遍特點。“船到江心補漏遲”,如果不及時引導,會影響學業、人際關系,甚至孩子的一生。作為班主任,在教育孩子時,我們首先要學會觀察,從他們的表情、語言、態度等來揣摩他們的內心,此為“揣情”。通過揣情,把握孩子當下的發展狀況和特點,了解孩子是如何表達不良情緒的,以此作為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我們還要幫助孩子找到引起情緒波動的原因,進而引導他們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感,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教育此類型的孩子,最忌以暴制暴,除了循循善誘的說教,我們還必須教給孩子宣泄情緒的方法,改變他們原有的處事習慣,讓理智戰勝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