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舟
摘 要:高校大學生“校園網絡貸款”問題在全國范圍內還沒形成氣候,但是我們從各地社會新聞中不難發現,大學生校園不良網貸的危害已經漸漸蔓延開來,很多惡性事件是非常極端和惡劣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大學生不良網貸的危害進行系統分析,同時進行深刻反思和研究。
關鍵詞:網絡貸款;大學生;成長成才;危害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3-0089-01 中國圖書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1 “不良網貸”扭曲了高校大學生的“三觀”
當今高校大學生多為“95后”。“該群體正處在青少年的轉折期,身心發展還處于稚嫩轉換的過程之中”[1],“三觀”樹立還處在構建期,社會閱歷較為淺薄,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和影響,所以高校大學生在面對校園網貸的誘惑時只是單純的認為網貸會給自己生活帶來物質保障,而忽略了校園網貸背后的邪惡黑手。所以當“不良網貸”進入他們生活后,部分學生開始被享樂奢靡主義所腐蝕。部分大學生認為通過高消費可以獲得別人的尊重和關注,認為自己擁有高檔手機,穿上名牌服裝,在高消費場所消費能夠彰顯個人價值。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學生通過這樣的炫耀性消費來彰顯個人的富有。另一部分來自不富裕家庭的大學生,也想通過高消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得同樣的關注和個性表達。這樣就使得校園網絡貸款有了滋生的溫床,他們通過校園網絡貸款,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獲得他們所謂的“關注”和“尊重”。“不良網貸”讓校園刮起來“享樂奢靡之風”,污染了原本純凈無暇的象牙塔,扭曲了當代大學生的“三觀”。
2 “不良網貸”限制了高校大學生的自由
高校“不良網貸”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限制了高校大學生的自由發展。很多大學生認為走進了自己夢想的象牙塔后,自己將擁有獨立自由的空間,擺脫了父母的嘮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經濟上的獨立,很多事情可以由自己控制。個人消費也是如此,互聯網+社會中,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大量的消費資訊縈繞著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消費心理,再加隨著“不良網貸”的入侵,部分大學生開始禁不住消費誘惑,通過“不良網貸”來滿足自己對世界的好奇,用不良網貸來提升自己較低的購買能力。這種看似隨心所遇的自由購買力的背后,實則是完全被“不良網貸”所束縛,看似自由,實則被禁錮。從大學生消費層面來講:很多學生通過“不良網貸”已經不滿足于常規的吃穿住行,認為人應該追求所謂的奢華,高調,與眾不同;認為自身同樣應該擁有IPHONE,名牌包包,名牌鞋子等等,自己的人生被物質,被虛榮所累,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不良貸款”限制了高校大學生的自由發展。
3 “不良網貸”阻礙了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而高校“不良網貸”的出現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從個人層面來講:不良網貸引導大學生消費主義,建議大學生用明天的錢圓當下的夢,喜歡什么就“買買買”,在這種環境營造下,享樂主義,奢靡主義,攀比消費,超前消費便深深的進入到大學生的思想里,他們會認為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未來的物質享受,將人生目標庸俗化,物質化;他們寧愿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花在物質消費上,也不愿意花在自身綜合素質及思想的提升上,將原有的個人全面自由發展拋在腦后;從家庭層面講:過度的異化消費和“不良網貸”最終沖擊的是整個家庭,不但給家庭經濟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還使得家庭成員精神上受到嚴重沖擊。而家庭的和諧是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從學校的層面來講:高校本身應是純凈高尚的象牙塔,正是“不良”網貸的侵入,所以讓“物欲風”“攀比風” “享樂風”有了棲息之地,學生們因物質財富的多少進行群體劃分,這對學生的身體,心理都帶來了巨大的一個傷害,原本純凈無暇的校園環境變得烏煙瘴氣,最終“不良網貸”阻礙了高校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結束語
“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金融產品的高速發展,高校大學生網絡貸款也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網絡貸款看似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物質消費基礎,但是背后反映的確是嚴重的高校大學生消費異化問題。”所以加強對校園網絡貸款的現狀進行系統分析,及時把握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幫助大學生認識校園“不良網貸”的危害性,引導高校大學生合理消費,最終實現大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楊東.用法律整治不良校園網貸[J].人民論壇,2016,(34):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