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蕾蕾
[摘 要]本文從知識產權訴訟的概念、現狀、訴訟與證據保全的一系實踐的基礎上,對知識產權訴訟與證據之間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討論,以期在審判前規范知識產權訴訟前可能出現的問題,協助維護證據、保全證據,提高審判質量、效率。通過結合現有規定,在研究知識產權的基礎上,對訴前證據保全的基礎理論、實踐,提出了完善建議。
[關鍵詞]知識產權;訴訟證據;證據保全
[中圖分類號]D925.1 [文獻標識碼]A
1 知識產權訴訟中證據保全制度的概述
知識產權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共同參與下,根據法律審理知識產權案件,并且對于能夠產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給予強制執行,成為一系列具有能夠保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活動。
證據保全是指在證據本身存在滅失風險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由利害關系人向法院提出申請,優先保護證據,從而達到保證證據證明效力的制度。
知識產權訴訟證據保全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相關證據的保護,從而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否成立,是何種關系”。由此可見,知識產權訴訟證據保全是與當事人的訴權是密不可分的。
2 我國知識產權訴訟中證據保全制度的現狀分析
2.1 我國知識產權訴訟中證據保全制度的立法現狀
知識產權訴訟中證據保全制度在我國民事證據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成文法國家對該項制度均有規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失,我國其實并沒有明確規定到底是應該訴前還是訴后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而且無論是從法條字面含義還是相關解釋來看,其所指皆是起訴后方可申請證據保全,不過根據具體情況以及實際案例,利害關系人確實可以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在訴前申請證據保全。因此,在這里我認為我國要完善證據保全制度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便是立法的完善。
2.2 實踐中適用證據保全措施存在的問題
2.2.1 審查標準過少,啟動條件過于寬松。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證據保全的審查標準只有一個,即“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司法實踐對這一條件的把握相對寬松。2005年,廣東高院曾對廣州等6個中級法院和8個具有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進行調研,并未發現任何一件以“不符合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為由,而被駁回申請的實例。
2.2.2 執行措施過于簡單和原則化。現行《民事訴訟法》第81條規定:證據保全的程序參照財產保全的規定。第103條規定財產保全的措施為: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此參照條款顯然過于簡單和原則,財產保全的這三種具體措施也并非能完全適用于證據保全,而“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使證據保全的具體措施更缺乏可預測性,對被申請人而言顯然危害甚大。
2.2.3 具體的執行過程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約束。參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1條規定“要求擔保”,“三十天不起訴則保全失效”,第102條限制保全對象為“請求的范圍或與案件有關的財物”都是為保障正當程序,但對具體的執行過程卻未置明文,這就有可能造成對被申請人權利的侵害。
3 我國知識產權訴訟證據保全制度的完善
3.1 證據保全啟動條件的完善
寬松的啟動條件使案件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失衡,根據相關法規,證據保全的啟動容許可以進入他人住所,使被申請人的生活或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因此,證據保全條件的隨意化和主觀化將使被控侵權人的基本權利處于被侵害的危險境地。完善證據保全的啟動條件,在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證據保全成為權利人賴以取證的工具,防止權利人將證據保全作為工具,以確定是否起訴或以何者作為起訴對象。因此,申請人想要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必須提供初步侵權證據,而且不能通過自行取證或委托公證的手段獲取證據。
3.2 證據保全執行程序的完善
證據保全程序的設計必須符合正當程序原則,尤其當考慮到證據保全的單方性和秘密性時,應通過正當程序的設計限制申請人行為的、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被申請人權利的侵害。對于司法實踐中存在的被申請人拒絕、抗拒保全的行為,我認為應對方法應當為:第一,若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11條“毀滅重要證據”或“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則可適用該條規定的強制措施。第二,證據妨礙規則的適用。法官可預先準備對此種情形下可能適用證據妨礙規則的書面釋明材料,并給予被申請人一定的思考時間,時間不宜過長,防止被申請人轉移證據,如果被申請人期限屆滿后仍不配合法院證據保全,或其提供的實物與法官第一次到現場時所見實物明顯不同的,適用證據妨礙規則。以此來有效地應對拒絕保全的情況。
3.3 對被申請人財產權利的保護
《民事訴訟法》第104條規定,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這一條中的“保全”應包括財產保全和行為保全,又依第81條第三款的參照規定,似還可適用于證據保全。進一步思考,財產保全和行為保全均僅涉及財產損害,因此才有第104條的適用,但是證據保全則指向證據,即使被申請人提供擔保,仍然無法滿足保全證據之目的,從目的解釋看,第104條對證據保全應無適用之余地;此外,第104條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申訴權規定,申訴權是指申請改變、解除和撤銷令狀的權利。對被申請人申訴權的保障,是正當程序原則的要求,司法解釋對該權利應作明確規定,為保證保全措施的效率,同時應規定“被申請人申訴權的行使不影響保全的執行”,且因不屬于法定裁定上訴類型而不可上訴。
[參考文獻]
[1] 金怡.論知識產權宿遷證據保全制度[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 肖晗.民事證據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
[3] 丁耀東.民事證據保全制度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