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冰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就日益凸現出來,這一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在不斷推動相關設備的建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有效檢測地下水環境和有效綜合治理水環境污染問題。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還不夠先進,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本文主要對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展開全面分析,以期能夠給我國監測儀器的研發帶來幫助。
[關鍵詞]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地下水環境在城市發展中的供水、排水、調節溫度等內容上都有著很大意義。其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穩定發展和生存。而近年來,隨著工業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就導致地下水環境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惡化,這就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地下水監測技術展開全面分析,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中存在的諸多不足
盡管我國對地下水監測工作有足夠的重視,在七十年代就開展了相關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情況下,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設備在研究、發明等方面已經獲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是存在諸多不足,這些不足對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造成了很大阻礙。
1.1 沒有完善的地下水環境監測規定
從我國目前的地下水環境監測情況來看,還沒有創建與之對應的地下水水質監測標準。按照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相關規范,其主要遵循的原則就是,要充分反映出監測區域內的水質污染情況,并讓地下水環境質量評價與保護要求得到有效滿足,按照監測區域地下水的使用功能來進行選擇,礦區或者化學背景等區域可以按照礦物質成分、風度來開展監測工作。這種規定在使用過程中,并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監測工作,其也會造成相關部門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力度出現下降,不能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保持一致,對獲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直接影響。
1.2 監測技術手段較為落后
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還仍需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地下水環境水質監測因為具有頻率要求不高、監測因素復雜和費用較高等特點,所以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還依舊通過人工取樣來完成監測工作。而從監測頻率上來看,由于站網種類、建設目的、監測用途等內容之間存在的差異,就導致其監測頻率也完全不同。我國目前在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中,已經成功組建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的團隊,監測頻率更好,能夠更加全面反映出地下水環境的基本狀態,充分掌握地下水的運移變化。但是,因為支持經費較少,我國很多地下水環境監測站點就缺少維護,很多監測工作人員就不再愿意承擔監測任務,導致監測資料出現破損、丟失、監測質量下降等諸多現象。
1.3 地下水環境監測設備與實際情況不符
我國很多地區在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上沒有配備對應的設備與系統,而且因為太過重視城市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就導致農業區域內的地下水環境監測力度較小。另外,很多地區為了讓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發揮應有的效率,盲目引進國外先進產品設備,其在我國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不能充分滿足我國國情,其主要表現在監測設備較貴,操作流程復雜,質控程序繁瑣等方面。
2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
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要和相關的化學生物監測設備和方式進行有機結合,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準確性,還能從根本上加強監測工作的基本效率。
2.1 抽出處理技術
在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當中,抽出處理技術是使用最為廣泛且普遍的手段之一,其能夠按照地下水所有參數例如污染種類等上使用。抽出處理技術在使用過程中,主要包含了物理、化學與生物這三種方法。其中,物理法就是地下水能夠按照物理上常常使用的吸附、重力分離、過濾等物理手段來監測地下水質;化學法就是通過相關化學方法來開展實際監測工作,例如離子交換、氧化還原等;生物法在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中,就是利用活性污泥法、污染處理法、生物膜法等監測地下水質。這些方法在實際監測工作中都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讓受到污染的地下水環境可以得到及時發現,并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予以解決。
2.2 水動力控制技術
水動力控制技術就是通過井群系統,來對地下水所擁有的水利梯度進行改變,相關技術人員對地下含水層利用注水或者抽水手段,分別監測受到污染的水體和干凈水體,但是有屋內井群系統在建設方法上的不同,就導致水動力控制還會分成上游與下游兩個分水嶺,這兩項水質上存在的不同就造成監測得到的成分也存在很大差異,這種技術在了解水質與水土環境上有著較強的針對性。
2.3 原位處理技術
原位處理技術與其他技術相比較,其是具有一定新穎性的分析手段,由于其在成本或環境影響方面上所存在的優勢,其就不單單能夠降低地標處理設備,還能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原位處理技術對專業技術要求偏高,這種擁有高效率的處理技術更加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觀,擁有著很大的使用前景。現階段,我國原位處理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通常使用可滲透反應墻,其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反映材料情況的原位處理區域,利用對所有污染物成分的反映,實現控制污染的重要目標。
3 加強我國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應用效率的建議
3.1 提高地下水環境監測的自動化水平
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應該將科學技術當成基礎,環境自動化監測也是未來監測工作的重要發展趨勢。在自動化監測系統當中,應該包含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遙測技術等諸多內容,這樣的自動化監測系統可以給工作人員提供更加全面和準確的數據信息,讓相關工作人員開展更好的分析評估工作,從而選擇科學合理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的自動化程度越大,其應用效率就更高。
3.2 遵循標準流程規范工作內容
在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時,通常情況下都要遵循標準流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作開展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其一,在地下水里布置適量的監測點,定期實時監測地下水環境狀態,開展合理有效的監測分析工作。其二,選擇成孔方式,對獲得水樣開展對應的分析工作。其三,因為地質環境的不同,在監測工作中所使用的管材也就存在很大差異。其四,在完成樣式采集、樣品分析步驟以后,就要記錄分析得到的數據,整理所有樣品數據進行仔細研究。
3.3 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的使用設備
按照我國對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監測設備的發展就要重視高新技術的應用。首先,通過先進的傳感器、計算機、通信等相關技術的應用,讓監測工作有效實現集成化處理工作。其次,實現產品系列化。重視系統集成,監測單位不但要關注單個機組設備,還要重視系列和通用這兩種類型設備的集成視同,讓監測設備由傳感器、收集、通信等相關系統組成,所有環節部分之間能夠單獨開展工作還能實現通用。最后,創建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對天氣、土壤等相關數據的分析,給地下水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有利支持。
4 結語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居住人群就發生了直線增加,這也造成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了水中,這些物質在水環境中愈加增多,就造成地下水環境不斷惡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保證地下水環境安全,有效解決水資源污染,對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展開全面分析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對我國人口生活質量有著直接影響,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姚志霞,班賽楠,黃震江.關于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分析[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5(12).
[2] 金東春.圖們市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探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
[3] 黃艷.關于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7(06).
[4] 陳光林,計孝飛.關于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的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