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國 楊艷
[摘 要]本文對農戶家庭收入增長情況與農地經營權流轉率、城鎮化率、農業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顯示,農地經營權流轉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福利,即農地經營權流轉是有效率的。
[關鍵詞]農民;農地經營權;流轉效率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識碼]A
1 什么是有效率的農地經營權流轉
從農民的角度來說,農地經營權流轉的效率即農民整體福利的變化,如果農地經營權流轉使得農民整體的福利水平提升,那現階段的農地經營權流轉就是有效率的,否則,農民的整體福利水平降低,現階段的農地經營權流轉就是沒有效率的。本文中研究的農民是所有農村戶口的居民,其中既包括耕種農地的農民,又包括已經把農地轉讓出去外出務工的農民。
2 農地經營權流轉效率的衡量指標
以農民為核心的農地經營權流轉效率可以用農民家庭收入的增長情況來進行衡量,農戶收入與農地生產效率、城鎮化率有著直接的關系,農地生產效率的提高,直接導致農作物產量的提高,進而農民收入增加;城鎮化率的提高增多了農民在城鎮的就業機會,農民的收入也會提高。具體分析如下:
2.1 農民家庭收入
目前農戶家庭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農地方面的收入,如農地經營性收入、農地經營權流轉帶來的地租收入和分紅等。(2)工資性收入,如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工作獲得的工資。(3)政府轉移性支出,如糧食補貼、取暖費補貼等。以前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農民絕大部分的收入來源于耕種農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城市蓬勃發展的制造業、房地產業、服務業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非常多的就業機會,農村勞動力可以通過外出務工獲得比較可觀的勞動報酬,所以對于現在的農村家庭而言,其收入的主要來源已經從耕種土地變為外出務工。于是形成了這樣一種格局,即年輕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年老體弱的農村勞動力在家務農,可想而知,在這種情形下,農地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經濟效益低下,甚至出現棄耕、荒地的現象。為了更好地提高農地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增加農民收入,農地經營權流轉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研究農民收入增長的過程中,我們根據農戶種地意愿把農戶分為以下三個類型。(1)農地經營偏好者。這類人大多是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有一定的農業種植經驗,借助耕種的機械機械化,省時省力,可以在農業經營中獲得不錯的收入,而且比起外出務工他們更喜歡在本鄉本土生活工作。(2)農地經營的中立者。這類人主要是六十歲左右的老人,他們不能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在家耕地只作為一種生活保障,通常通過農地經營獲得的收入處一般水平。(3)農地經營厭惡者。這類人主要是處于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人,他們對于耕種農地的技術不甚了解,而且也不愿從事農業,更喜歡在外打工。
在以上農戶分類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農地經營厭惡者可以通過農地經營權流轉把棄耕的農地流轉出去,從而增加一部分收入。農地經營中立者通過農地經營權的流轉既可以獲得地租,保障基本生活水平,又可以獲得農地經營權流轉,農地利用效率和利用價值提高而帶來的一部分分紅。農地經營的偏好者可以承包更多的農地,農業經營收入自然也會提高。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農地經營權流轉使得轉讓雙方都得到了好處。
2.2 農業生產效率
農地經營權的流轉可以使農地從效率低的生產個體集中到生產效率高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經營體、農機合作社,從而實現農地的規模經營,農地的規模經營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地、勞動力、農業技術多種生產要素的有效集合,最大程度地發揮農地的生產潛力,提高農業經營效益。而且有助于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農地經營偏好者會轉入大量的農地,實現規模化經營,購置農用機械,使用現代化的農業技術,這樣農地的使用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2.3 城鎮化率
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程度不斷提高,現代農業使用先進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替代了很多農村勞動力,從而農村就出現了不少的剩余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很大一部分被大都市、新城鎮吸收。這些相對比較廉價的勞動力集中在城市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而且城鎮化率越高,說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數量越多,農民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程度也就越高,農民從城鎮化建設中獲得的收入也就越高。
3 農地經營權流轉效率的實證分析
2003年以來我國農地經營權流轉逐步市場化,以下我們稱之為市場化時期。為了更好地研究農地經營權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我們只考慮農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化階段的情況。2003年農地經營權流轉以來農民收入是逐年穩步增長的,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找出比較重要的幾個因素進行量化分析:農地流轉面積(億畝)、城鎮化率(一個地區城鎮常住人口占該地區常住總人口的比例)、單位面積糧食的產量(公斤/公頃)。農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來源于這三個方面,農地流轉面積代表農地經營權流轉行為對農民收入的直接影響、城鎮化率代表我國工業化發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單位面積糧食產量代表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以下對這三個變量分別用X、Z、T進行表示。農村居民純收入用Y表示。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模型一:
對因變量Y與自變量X、Z、T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可得:
Y=-130.8464+169.5104X+15.75210Z+(6.00E-05)T
計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常數項C和自變量T的t-statistic的P值均大于0.05,也就是說常數項和自變量T的系數不顯著異于0,即單位面積糧食產量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不顯著的。模型一不能很好地擬合數據。
模型二:剔除了常數項C、自變量T,對因變量Y與自變量X、Z之間的關系進行計量分析,可得:
Y=179.1461X+(12.71139)Z
計量分析的中可以看出,自變量X和自變量Z的參數估計值的t-statistic的P值均小于0.05,即自變量X和自變量Z的參數估計值是顯著異于0的,其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模型二能很好地擬合數據。自變量X的估計參數是179.1461,說明農地流轉面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農地經營權流轉的行為能夠很大程度地增加農民收入,自變量Z的估計參數是12.71139,說明城鎮化率的提高對農民收入的增加也有促進作用,但是相比于農地經營權流轉行為,其影響的效果要低一些。
4 對策建議
4.1 發展農地流轉服務機構
我國要建立健全農地經營權流轉制度,規范市場農地流轉行為。通過發展農地流轉服務機構、培育農地流轉中介市場,可以使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市場更加活躍,而且通過中介加強信息溝通,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地流轉信息流通不暢的問題。
4.2 完善農地產權登記制度
目前我國農地經營權流轉的推進并不是很順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在農地產權的歸屬還不是很清楚,農民就會覺得農地經營權流轉存在的不確定性比較大,所以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比較謹慎。要加快農地經營權流轉的速度,完善農地產權登記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產權歸屬清楚,農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農民才能更積極地參與農地經營權流轉行為。
4.3 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力度
農地經營權流轉的基礎是有更多的農戶從事一些非農業的生產活動,這樣才有更多閑置的農地可供流轉。所以政府要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培訓,讓更多的農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對于農地經營權流轉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陳成文,趙錦山.農村社會階層的土地流轉意愿與行為選擇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8(10).
[2] 錢忠好.土地征用:均衡與非均衡——對現行中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經濟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
[3] 樂章.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及解釋——基于十省份千戶農民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