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婷 陳昭玖

[摘要]人力資本和意愿認知都是影響農戶技術培訓行為的主要因素,這種影響作用隨著農戶資源稟賦的不同而產生差異?;诮魇?87份調研數據,通過多元Logit模型對農戶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在家純粹務農人數、對發(fā)展和致富關鍵靠科技的判斷、對打工培訓和就業(yè)政策評價、對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所在縣經濟情況與農戶技術培訓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勞動力總數與農戶技術培訓行為呈負相關。因此,要注重農民人力資本的積累、提高農民對改革和政策等方面的認知水平。
[關鍵詞]人力資本;意愿認知;農業(yè)技術培訓;多元Logit模型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三農” 問題的核心是農民。農民的基本素質包括智力素質、非智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三個方面(潘丹,2014)。從理論上講,提高農業(yè)生產者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途徑。教育是提高素質的主要方式,舒爾茨是首位把教育投資影響農業(yè)以及整個經濟的生產率分析系統(tǒng)化的研究者,他認為改善窮人福利的決定性生產要素不是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質量的改善和知識的增進。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不斷發(fā)展,農民不僅代表一種身份,也代表著一種職業(yè),增強農民自身素質和職業(yè)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也隨之逐漸顯現,政府和社會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對農民教育培訓的財政投入:根據農業(yè)部相關資料,“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通過農業(yè)部門共計安排“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項目資金56億元,是“十五”時期的6.5倍。教育部門、勞動部門、科技部門、扶貧部門等也通過相應的計劃渠道,安排了大量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羅萬純,2013)。在“十二五”期間,國家更是把農村勞動力培訓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眾多學者對農業(yè)技術培訓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目前的研究結果主要認為農民家庭特征對農民接受培訓服務的需求意愿有影響(徐金海,2011;連大鵬,2014)。其中,勞動力占家庭人口比重顯著地影響農民參加技能培訓的意愿(連大鵬,2014),家庭人數與參與培訓意愿呈負相關(劉晨,2014)。然而部分研究卻認為家庭人口數量對農民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有顯著性積極影響(李恩,2012)。
農戶自身的認知也是影響農戶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意愿的因素(陳宗麗,2011)。其中,農民對新技術的認知程度對農民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具有極顯著性正向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民對新技術的認知程度、對農業(yè)技術給自身幫助的認知程度(李恩,2012)。另外,對政府政策的了解情況,政府政策滿意度,對政府的支持程度也顯著地影響農戶參與技能培訓的意愿(肖憲標,2005;連大鵬,2014)。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出,學術界對農戶技術培訓的關注長期集中在技術培訓意愿方面,較少有學者對農戶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關注,并結合農戶對政策和影響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因素的判斷進行研究。本文根據對江西省15個縣市(區(qū))進行的調查,根據家庭人力資本和意愿認知兩類核心變量,對農戶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量化分析。
2 相關理論與研究假設
2.1 人力資本理論
舒爾茨( 1963) 認為人力資本是由人們通過自身的投資形成的有用的能力所組成,體現為人自身的知識、能力和健康的總和。農民人力資本是指通過接受教育、參加培訓、投資健康與遷移流動等方式而凝結在農民自身的各種能力的總和,由其自身的教育水平、職業(yè)技能、承擔的社會保險情況、健康狀況、工作經驗等構成(陳昭玖,2012)。另外,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一項屬于社會資本范疇,但個體和社會整體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故本文將該影響因素劃分到人力資本分類中。
基于該理論,本文選取3項人力資本方面因素,分別是勞動力總數、在家純粹務農人數、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并提出研究假設:
H 1:人力資本對農戶技術培訓行為有正向的影響。
2.2 理性行為理論
理性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行為意向合理地推斷,而個體的行為意向又是由對行為的傾向態(tài)度和主觀準則決定的,其基本假設是認為人是理性的,綜合考慮各種信息來衡量自身行為的作用和后果。根據該理論,農戶受行為意向、態(tài)度(正面或負面的情感)等影響產生了行為意向(傾向),最終導致了行為改變。綜上,個體是理性的,農戶技術培訓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行為意向合理地推斷,農戶個體的行為意向由對行為的態(tài)度決定。根據該理論,本文選取意愿認知相關的5個變量,包括接受新鮮事物的態(tài)度、發(fā)展與致富關鍵靠改革與政策、發(fā)展與致富關鍵靠科技、對打工就業(yè)政策評價、對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根據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 2:意愿認知會影響農戶技術培訓行為。
另外,所在縣的經濟狀況極大的影響了農戶的生活環(huán)境,也影響了農戶生活地的技術應用水平、培訓資源等,所以選取農戶所在縣經濟情況作為控制變量,并提出如下假設:
H 3:農戶所在縣經濟情況對農戶技術培訓行為有正向影響。
3 數據來源與樣本描述
3.1 數據來源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2015年寒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組以研究生為調查員深入到農村開展實地調查,以江西省為調查區(qū)域,涉及贛15個縣市(區(qū))。調查中發(fā)出問卷600份,收回問卷599份,有效問卷587份,有效率為97.8%。
3.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為實證分析法,輔之以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因選取解釋變量為有序變量,故采用多元Logit模型,通過構建模型估計來分析3類9項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程度。
3.3 變量選取
3.3.1 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文本選取農業(yè)技術培訓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分為3類,包括人力資本、意愿認知和控制變量。人力資本包括勞動力總數、在家純粹務農人數、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意愿認知包括接受新鮮事物的態(tài)度、對發(fā)展與致富關鍵靠科技的判斷、對發(fā)展與致富關鍵靠科技的判斷、對打工與就業(yè)政策評價、對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刂谱兞繛樗诳h經濟情況。
3.3.2 變量的定義。本文對選取的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進行設計(如表2所示)。
3.3.3 描述性分析。本文對從量表中選取的8項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見表3。另外,為更加直觀地了解個變量的結構,運用spss17.0對調查數據做描述性統(tǒng)計,整理得表4。對統(tǒng)計特征的描述性分析如下。
587位調查者中,沒有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的頻數為474,占總數的80.7%,說明絕大多數農民并未參加過任何形式的農業(yè)技術培訓;選擇“較多”的有19位,只占總數的3.2%,表明調查的農戶并未經常性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也反映了當前農村技術培訓的項目少、覆蓋面小的現狀。對新鮮事物的態(tài)度比較積極的頻數為273,不到一半,說明仍有較多農民觀念保守,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一般。對改革和政策、科技的判斷上,大部分農民同意其促進作用,重視改革和政策、科技對生活的影響,側面表現出對政府作為的期待。對打工培訓和外出就業(yè)扶持政策這一問題上集中在“一般”、“不太滿意”選項,表明政府需要改進相關政策,提高農民滿意度。
4 模型構建與分析結果
4.1 模型構建
本文依據調查地點實際情況,將農民接受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分為沒有、較少、較多三種情況。農民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有3個選擇,則第個被調研農戶選擇第個選擇,函數為:
其中:為潛變量;表示第個農民的特征變量,即第個農民對其選擇是否接受過農業(yè)技術培訓的影響因素;表示個系數向量。在本文中如果接受農業(yè)技術培訓,則農戶會選擇,即:
本文選取多元模型進行模型估計,必須假定隨機誤差項互相獨立,并服從極值分布。為保證模型的可識別性,設定。其中,為基礎類別,則第個農民選擇個選項的概率為:
4.2 模型估計結果分析
4.2.1 模型一結果分析——以較多為參照組。從實證分析結果可知,人力資本、意愿認知會顯著影響農戶技術培訓行為。但家庭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接受新鮮事物的態(tài)度等變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具體分析如下。
(1)勞動力總數對農業(yè)技術培訓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說明家庭勞動力總數越小,其個人接受農業(yè)技術培訓的行為就越多,原因可能是家庭勞動力數量越少,意味著每個勞動力需要分擔的家庭負擔也就越大。一般情況下,勞動力總數小意味著家庭人數基數小,即家庭人數較少,則該結果與劉晨(2014)的研究一致,家庭人數與參與培訓意愿呈負相關。同時,與李恩、張志堅、李飛(2012)驗證家庭人口數量對農民參與新技術培訓有重要影響結論一致。
(2)在家純粹務農人數對農業(yè)技術培訓的行為具有顯著的正相關。純粹務農的農民對涉農培訓的意愿也就越強烈,即多次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的概率也就也就越大。
(3)農村發(fā)展與農民致富關鍵靠科技的判斷對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參與頻率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重視科技的作用促使農戶更愿意通過農業(yè)生產技術來推進生產,提高收益,所以這部分農戶對農業(yè)技術培訓的參與度更高。
(4)對打工和就業(yè)扶持政策的評價對農業(yè)技術培訓參與行為的頻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外出打工與務農都是農民就業(yè)的途徑,接受技能培訓有助于農民工就業(yè)能力的提高(陳昭玖,2016)。對政策的滿意度越高,表明農戶對政府信任度高,也就愿意參與相關培訓。
(5)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對農民農業(yè)技術培訓參與頻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說明該村農業(yè)生產氛圍較好,農民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頻率也更大。
(6)農戶所在縣經濟情況與農民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有正向影響。原因可能是農戶所在縣經濟水平直接影響農業(yè)技術培訓方面的資源,包括政府政策、投入資金、基礎設施、人才儲備等,該地區(qū)農戶能夠接受更多的技術技能培訓。
(7)至于家庭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是農戶家庭成員中、親戚朋友中有黨員的農戶數量偏少。從社會網絡的作用來說,社會資本的強弱,會影響是否能有效的提供農業(yè)技術培訓這方面的信息和資源,從而影響農戶技術培訓行為。接受新鮮事物的態(tài)度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從側面反映了對絕大部分農戶來說,現有農業(yè)技術培訓并不新穎,現有的農業(yè)技術培訓并不具備特殊吸引力。
4.2.2 模型二結果分析——以沒有為參照組。在模型二中,只有勞動力總數和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具體分析如下。
(1)勞動力總數對是否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有顯著的負相關。家庭勞動力資源少增加既有勞動力接受培訓的意愿,更愿意選擇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
(2)對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與農戶參與農業(yè)技術培訓的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原因可能是農民易受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影響,更愿意參與到農業(yè)技術技能培訓中來。
(3)純粹務農人數、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在以沒有為參照組中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原因可能是純粹務農人數的多少并不會很大程度上決定農民是否會產生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這一行為,農民參加行為還受到地區(qū)培訓規(guī)模和其他相關資源的影響。而親戚朋友中是否有黨員也不是決定性因素,而是影響因素,親戚朋友中黨員能夠提供的資源畢竟有限。調查農戶所在縣的經濟水平在此模型中并無顯著影響,可能是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農戶素質也就越高,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完善,農戶反而不需要接受相關農業(yè)技術技能培訓。
5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5.1 研究結論
(1)農戶技術培訓行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選取的解釋變量對參與行為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響。
(2)在所涉及的因素中,在家純粹務農人數、對關鍵靠科技的判斷、對打工培訓和就業(yè)政策評價、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所在縣經濟情況與農戶技術培訓參與頻率呈顯著正相關。本村村民重視農業(yè)生產的評價對是否產生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勞動力總數與農戶技術培訓參與頻率、是否產生參與行為呈顯著負相關。
5.2 政策建議
(1)注重農民人力資本的積累。加強農村培訓工作,提高農村人力資本存量水平,同時要大力加強農村正規(guī)教育(高升,2011),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智力素質從而促進農業(yè)技術效率的增長(張寧,2006),改善農民生活,這就要求加強宣傳力度,拓寬農戶搜集培訓信息的渠道,使農戶享有更多資源。
(2)提高農民對改革和政策的認知水平。要提高農民對改革和政策的認知水平,保障農村人口對政府出臺的、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相關政策的知情權。促進農民對政策的認知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潘丹.農業(yè)技術培訓和非農職業(yè)培訓對農村居民收人的影響: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研究[J].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14(5):62-69.
[2] 羅萬純.中國農民職業(yè)技能培訓狀況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3(2):21-28.
[3] 徐金海,蔣乃華,秦偉偉.農民農業(yè)科技培訓服務需求意愿及績效的實證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12):66-72.
[4] 連大鵬,許月明.貧困山區(qū)農民參加技能培訓影響因素的決策模型與實證分析[J].貴州農業(yè)科學,2014,42(6):241-245.
[5] 劉晨,青島市農民培訓需求及影響因素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
[6] 李恩,張志堅,李飛. 影響農民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行為因素的分析——基于長春市郊區(qū)的調查數據[J]. 管理學刊,2012,6(3):66-72
[7] 陳宗麗.農民參加現代農業(yè)技術培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安徽巢湖市為例[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1.
[8] 肖憲標.湖北農民技術培訓中的矛盾及對策[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12x):122-124.
[9] 陳昭玖,鄧瑩,申云.農民工就業(yè)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4-19.
[10] 陳昭玖,胡雯.人力資本、地緣特征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6(1):37-47.
[11] 高升.農戶參加培訓決策行為的影響因素——基于湖南1040 戶農戶的調查[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4):21-26.
[12] 張寧,陸文聰.中國農村勞動力素質對農業(yè)效率影響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6(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