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 杜艷 徐嵐 劉東 關品
[摘要]發展大豆產業是潛江市發揮品牌優勢和特色優勢的一個戰略性的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規劃,大豆品種在我市的適應性實驗與應用為加快發展大豆飲料、豆制醬品,完善產業體系建設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為一二三產業融合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關鍵詞]大豆新品種;實驗推廣;農業產業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1 試驗目的
大豆產業是我市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板塊,為加快篩選適合我市大豆產業發展“雙五”目標(大豆蛋白質含量50%、單產量500kg/667m2)的大豆品種,客觀科學地評價當前大豆主要品種(系)在我市的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提供依據。
2 品種來源
示范品種鄂豆10號(仙桃市長青大豆研究所提供)、鄂2066(大豆新品系,湖北嘗香思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中豆6019、油春1204(中國農科院油料研究所提供),對照品種鄂豆8號(市場購買),品種統一編號為:01-鄂豆10號、02-鄂2066、03-中豆6019、04-油春1204、05-鄂豆8號(CK)。
3 試驗地點
潛江市竹根灘鎮朱湖村(湖北嘗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大豆基地)。
4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為漢江河灘地,沙質土壤,ph值7.1,水土比為2.5:1,電位法;有機質(OM)用0.8mol/L(1/6K2Cr2O7)外熱法;堿解氮1mol/LNaOH擴散法測定;有效磷0.5mol/LNaHCO3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1mol/LNH4OAC火焰光度法測定;土壤導電率:水土比5:1。
5 田間設計
試驗設5個小區,對應5個品種,按序號排列,不設重復,小區面積0.133hm2,小區間隔30cm,四周設保護行6m。每667m2播種量10kg,機械條播,行距50cm,穴距30cm,播種深度為2cm左右(田間種植見圖1)。
6 栽培管理
6.1 整地施肥播種
5月18日播種時采用機播機施,每667m2施復合肥(N17P17K17)25Kg;
6.2 追肥
6月17日每667m2施尿素7.5Kg。6月22日、6月28日葉面噴施花莢肥,每667m2噴施肥萬鉀90ml。
6.3 病蟲草防治
5月17日噴施草甘膦+易闊(乙羧氟草醚)除草+異丙甲草胺封閉;5月26日出苗整齊后每667m2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g防??;6月17日每667m2噴施樂無蟲(阿維·甲蟲肼)50ml防治豆莢螟。
6.4 化學調控
大豆生長中后期,長時間高溫干旱未進行化學調控。
6.5 收獲
8月19日后待成熟后分批采用機收。
7 氣候條件
7.1 播種出苗期
5月17日~5月23日,以多云晴天為主,伴隨陣雨、小雨天氣,有利于出苗(見表1)。
7.2 開花結莢期
部分品種6月20日開始開花、部分品種6月27日開始開花,6月下旬雨天較多(5天),7月份持續高溫干旱,7月16~7月29日持續35℃以上高溫14天,最高溫度達到38℃,對大豆開花受粉、灌漿結實有較大影響,導致秕莢數、不飽和粒增加,百粒重下降。
8 調查記載
8.1 調查記載內容
觀察記載播種期、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倒伏狀況、抗病性(大豆花葉病毒),收獲前進行考種,收獲時各小區單收單曬,稱取小區實產。
8.2 調查取樣方法
收獲前取樣考種,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連根拔取相連10株,共50株計算平均數。同時,每區測量2m2株數,計算平均密度和每667m2密度。
9 試驗結果
9.1 生育期及主要性狀特征(見表2)
9.2 考種及實收產量(見表3)
10 品種綜述
10.1 產量表現
鄂2066產量表現最高,每667m2實收產量182.5kg,比對照增產32.9%;鄂豆10號產量居第二,每667m2實收產量152.6kg,比對照增產11.1%;油春1204產量居第三,每667m2實收產量148.9kg,比對照增產8.4%;中豆6019產量居第四,每667m2實收產量139.7kg,比對照增產1.7%。
10.2 生長表現
5個品種均在5月24日出苗,鄂豆10號、鄂2066始花期6月20日,成熟期8月19日,分別比對照品種鄂豆8號早2天、遲3天,為夏播早熟品種;中豆6019、油春1204始花期6月27日、成熟期8月31日,分別比對照品種遲5天、15天,為夏播遲熟品種。均為有限結莢性品種。
10.3 抗性表現
抗性重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①抗倒性:鄂豆10號、鄂2066及對照品種鄂豆8號抗倒性強,未發生倒伏,中豆6019、油春1204抗倒性稍差,有傾斜。②抗病性:5個品種抗病性(花葉病毒)均較強。
10.4 品種綜述
鄂2066、鄂豆10號在今年高溫干旱情況下產量表現高,且抗倒性、抗病性都表現較好,生育期適中,底莢高度可達10cm以上,利于機械收割,在我市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油春1204、中豆6019作夏播大豆,產量表現一般,植株存在傾斜現象,但飽莢數多,增產潛力大,底莢高度較高,利于機械收割,可進一步做相關高產栽培技術集成后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敏.浸提用水對測定土壤PH值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技,2008,37(6):58-60.
[2] 張麗華.大豆新品種(系)生產試驗[J].北方農業學報,2008(1):40.
[3] 董華兵,董華兵,符家安,等.劉經虎不同種植密度對鄂豆10號產量因子的影[J].農業科技通訊,2016(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