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發
[摘 要]由于系列客觀原因,造成三線建設的檔案史料缺乏。三線建設口述史料不僅可以填補文獻檔案史料的盲點,還可以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認識文獻資料的不足。搶救性收集整理三線建設口述史料,為開展跨學科融合研究,提供大量文獻資料中缺乏的社會史資源,具有特殊的價值。本文通過對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重點的探討,提出應該注意的諸如研究方法、成果展現等問題,以及堅持政治性、真實性、口語性、學術性等原則。
[關鍵詞]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三線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初步改變了中國東西部的不平衡格局,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建成了國家可靠的戰略后方,意義重大。三線建設研究很多涉及國家機密的檔案史料至今都沒有解密,無法查閱。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由于搬遷、調整,乃至于保密的需要,造成相關檔案的缺失。部分學者已經意識到三線檔案史料的缺乏,當事人或親歷者也從不同角度回憶三線建設,發表或出版了一定數量的文章和研究專著,但多是紀實類的報告文學,學術價值不高。搶救性收集整理三線建設的口述史料,迫在眉睫而又任重道遠。
1 科學認識三線建設口述史料的價值
1.1 口述史料價值
口述史英文單詞是Oral History,既口頭的、有聲音的歷史。唐納德·里奇認為口述歷史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搜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它在80年代中后期開始傳入中國內地。由于其研究領域廣泛,研究方法靈活,很快被多個學科接納。開始在中國大陸興起,已逐步發展成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具有嚴格定義和規范的專門學科。
口述史料是從史料學的角度,特指史料留存的一個種類。凡根據個人親聞親歷而口傳或筆記的材料,均可稱為口述史料。口述史料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受訪的當事人往往是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當事人的口述史料可以填補檔案文獻資料的缺陷、盲點和空白。口述史料詳細的闡述和描寫,充滿了檔案資料所沒有的生動而豐富的歷史真實細節,可以對文獻資料進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形象地印證歷史、重現歷史。
1.2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的必要性
三線建設許多重要的事件,由于政治、保密、變遷等原因,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有的即使有文字記載,很多重要的檔案又尚未開放,開放過了的可能又有新的開放要求,即便是專業研究者也不一定能夠充分地查閱。所以,單憑文獻資料進行三線建設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也客觀上導致現有的三線建設研究成果,大部分成果指只是利用前人已經用過的材料,史料的運用普遍缺乏。
三線建設的歷史慢慢遠去,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尋找三線建設歷史事件的當事人進行口述采訪,成為拓展三線學科研究的學術空間的一個重要方法與途徑。參與那段歷史活動的親歷者正在慢慢老去,搶救性地收集整理這些親歷者的口述史料無疑是最好的補充。此外,要想了解豐富的三線建設內容,除了閱讀檔案、文獻和專著外,也可以大量地閱讀回憶錄、書信、日記等私人化文本和口述史學作品,以便了解更多的歷史細節,為以筆述為主的歷史研究提供大量文獻資料中缺乏的社會史資料。
1.3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的作用
通過借鑒與之相關的學科理論,非均衡增長理論、制度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基礎理論,結合三線建設的歷史背景、發展區位、國家推進工業化的特殊性,著重探討如何科學認識三線建設的歷史功績和長效作用。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需要運用田野調查、深度訪談、系統分析三線建設的空間分布特征,從學科交叉角度拓展現有的研究框架,從學理上豐富三線建設、軍民融合、鄉村振興的理論體系。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探索三線軍工企業鑄劍為犁,或衰敗消亡,或轉型升級的經驗教訓,推動三線企業并帶動鄉村振興;強調三線人的家國情懷,弘揚三線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的精神,正視歷史,銘記歷史,進而帶動政府、社會、大眾關注三線企業、關注三線人的生存和生活。
2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的重點
國內外學術界對三線建設的現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戰略決策、成就、調整改造、工業遺產等方面。這些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宏觀研究多,微觀研究少,存在一些薄弱之處,尤其是研究中缺乏檔案史料的運用,學術界對三線建設的研究多數運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重新分析,很少運用檔案資料。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化,三線建設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應把握以下幾個重點。
2.1 三線建設企業的區域分布和關聯
運用歷史學、文獻學、檔案學研究方式,確定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訪談人選,重點訪談代表性人物。確立分類分層、條塊分割的主題收集思路,堅持保密性處理的原則,對資料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多方考證。客觀、真實地系統收集地區支援、物質供應、技術擴散等問題,為后續研究與職能部門決策提供服務。
2.2 三線企業存續現狀和發展變遷的系統梳理
通過親歷者的口述,了解三線建設企業、決策、發展、調整、改造、轉型。開展三線企業存續現狀普查,對軍轉民企業鑄劍為犁的華麗轉身、破產衰敗的三線人艱難生存、眾多遺址資源的產權關系、三線遺產資源旅游開發再利用等進行系統梳理。探討市場經濟條件下,三線企業的發展問題,通過在調整改造中的一些成功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為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提供借鑒。
2.3 典型的三線企業的個案剖析與比較分析
以田野考察和深度訪談的方式,重點分析具有典型意義的、非常重要的、轉型成功的和轉型不成功的代表性三線企業,涵蓋常規兵器、機械配套、能源交通等方面,從運行機制、產權方式、生產活動、產品結構、發展變遷等角度全面剖析和比較,并探索轉型升級和遺產再利用,總結經驗和教訓。
2.4 三線建設發展變遷的當代價值及路徑選擇
關注三線建設者群體。要按照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至今仍然有借鑒價值的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與國家供給側產業結構改革戰略,國家軍民融合戰略,國家扶貧攻堅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實現“三線建設”價值的持續再生,為三線建設的中西部地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新動能。
3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收集整理應注意的問題
3.1 研究方法
一是文獻查閱與田野考察。通過系統收集文獻,查閱檔案資料,以及田野考察方式收集三線建設的第一手資料。
二是深度訪談與案例分析。選擇不同的典型案例,進行實地調查,深度訪談重點企業、重點人物收集第一手資料,分類型分析總結主要問題、特殊困難和成功經驗。
三是比較研究與歸納演繹。通過分地區、分行業、分類別橫向比較分析三線建設,探討部分三線企業的發展脈絡、調遷轉型等內容,采用歸納演繹等方法設計系統性的內涵式、差異化、可持續發展策略。
四是二重證據法。文字史料和實物史料相結合的方法,除了文字史料、實物史料外,輔以社會調查、民族調查的活的口述史料。口述史料要做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工作。
3.2 成果展現
三線建設口述史料征集整理之后的成果展現可為:一是口述史料集。如某一地區、某一省市、某一行業、某一企業三線建設口述史料集等。二是回憶錄或者回憶集。客觀、生動地記載三線建設時期涌現過的典型人物事跡。三是有關專題集。包含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以及相關企業進行的專題集。四是利用采訪的錄像資料制作的電視專題片、微視頻等其他成果,如中央電視臺拍攝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大三線》就是此類作品。
3.3 注意問題
一是政治性原則。充分認識到三線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在開展三線建設專題研究時,要把握研究導向問題,站在歷史的高度,充分認識其歷史功績,深入挖掘其當代價值。同時,由于保密的需要,一些檔案還沒有解密,這就要求研究人員,注意在史料的收集整理中,要進行保密處理。
二是真實性原則。就是要把歷史事實放在首要地位,充分運用檔案和報刊材料,在考證、核實史料的基礎上,對口述史料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和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同時,在裁剪、使用口述史料時要注意全面把握,切忌斷章取義。既不能為尊者諱,更不能杜撰、歪曲事實。
三是口語性原則。整理文字時可有意識地保留某些口語化的表述,盡量保持訪談話說的特點和現場感。注意體現采訪者和當事人的互動和交流,既要記錄被訪者對歷史過程的追述,也要表達采訪者的選題意圖和對問題的思考。
四是學術性原則。堅持問題導向,將研究問題融入文化自信、軍民融合和鄉村振興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開展跨學科融合研究,拓展三線建設研究的新領域,體現學術的前瞻性。同時,要注明史料來源,注重學術規范。
[參考文獻]
[1] 趙大志.圖書館參與口述文獻發掘工作探析——以攀枝花市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03).
[2] 黎明.試析攀枝花三線建設史料的搜集及其意義[J].西昌學院學報,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