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彤
[摘 要]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古代絲綢之路的主要內容就是農產品貿易與農業交流,在今天農業發展仍然是“一帶一路”的交流基礎。“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與挑戰,這將是繼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又一次地迎來巨大轉變。我國農業將加快產業調整的步伐,全面構建新型農業國際合作關系,推動全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農業;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G634.2 [文獻標識碼]A
1 國際環境與“一帶一路”的提出
當前,世界正在發生復雜而深遠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整體經濟復蘇緩慢、乏力。“一帶一路”就是為了探索新的國際貿易關系和多邊貿易關系而提出的。在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主題的今天,“一帶一路”的出現,為解決當前國際面臨的發展問題帶來了曙光。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
近些年來,受到氣候條件不斷惡化,金融投資加劇以及政治因素等非傳統因素的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不穩定性持續上升。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饑餓和糧食安全問題仍然是國家的主要議題。還有一些國家受到農業發展動力不足和供需結構調整的挑戰。由此可見,世界農業的發展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與挑戰。
2 “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機遇
2.1 加快自身調整步伐,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農業在長期以來一直都處于一個自給自足的狀態,整個行業的發展都處于一個停滯不前的狀態,還使用著傳統的農耕方式,幾乎沒有任何的變化。“一帶一路”的提出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學習交流,我們開始發現自身的不足與劣勢。在“一帶一路”推進的幾年里我國農業生產率穩步提升,機械化生產在全國的推廣也收效較好。我們應在“一帶一路”建設正勝之時,利用沿線國家的資源整合、資金融通等條件,加快產業調整步伐,產業結構合理優化配置,創新驅動發展,給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展開多邊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潛力和發展空間很大,我們可以圍繞不同國家的不同的發展需求進行交流合作共同發展。首先,通過“一帶一路”進行的農業合作是在政府主導下進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政策的支持,給一些大型農業項目的開展帶來了便利。其次,我們可以和農業產業發達的歐洲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從自身情況出發將成熟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當中。我們也可以將自身在發展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農業落后于我國的東南亞國家。然后,共建農產品貿易渠道,增加在物流、倉儲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共享,提高農產品貿易便利化水平,擴大貿易范圍與規模。最后,發揮沿線國家各自的優勢產業,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加資金的相互投資,互利互惠。
2.3 擴大在農業國際影響力
國際的農業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由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把控,我國幾乎沒有話語權。但由于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和不平等的農產品貿易規則的建立,已讓許多國家對其失去信心。正在這時,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主導沿線國家的農業發展的合作交流。戰略的實施,為沿線國家建立了高水平、常態化的農業合作機制,深化了我國多層次、多方位的農業外交布局。在世界發展的關鍵之際,我國承擔起了一個大國的責任與義務,積極探索農業發展的新思路。“一帶一路”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以歐美為主的農業發展秩序,新興國家開始在其中展露頭角。
3 “一帶一路”帶來的新挑戰
3.1 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中的話語權
我國農業尚在初步發展階段,但歐洲的許多國家的農業發展已十分純熟,在國際農產品市場占有率高。我國的農業產業發展無論是管理經驗、生產技術、基礎設施還是資源利用都與歐洲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農業發展合作交流,各個國家之間取長補短,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整體成欣欣向榮之勢。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導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不斷加深,但由于我國農業市場的不規范性、農業發展的不成熟性,很多國家對中國農業的發展提出了質疑。我國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勢必面臨挑戰。
3.2 農產品質量標準與品牌認可度
歐洲國家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一直以來都是國際上最嚴格的,但我國生產的農產品大多都無法達到這個標準,無法進入到歐洲市場,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在下降。“一帶一路”帶領我國農業提高生產的安全性,從田間到飯桌實行最嚴格的食品質量與安全體系標準,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其他專業機構共同監督的監管模式,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前所未有的變革。
3.3 國際資源帶來的沖擊
“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臺,在合作的基礎上大量的資源流入國內對我國現有的農業市場帶來沖擊。第一,資本沖擊。大量的國外資本到國內投資打破了我國的農業格局,有些產品在這些資本的支持下迅速發展,而與之同類的產品在沒有相同資金的支撐下會失去競爭力,造成市場的變化加劇。第二,農產品的沖擊。國外的優勢農產品進入到國內,可能會在產品價格、產品質量等方面優于國內原有的農產品,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對國內的產品造成影響。
還有一些國內沒有的新型農產品進入國內,同樣會分割國內市場,使國內的農產品整體份額下降。
[參考文獻]
[1] 胡正塬.強化中國農業引領 推進“一帶一路”發展[J].中國經貿導刊,2017(02).
[2] 楊丹.“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農民合作社發展——機遇、挑戰和路徑[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