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攀紅
[摘 要]在內部控制的要求下,銷售成本核算已經不僅僅要求核算“正確”,而是更加要求“準確”,且能夠反映出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本文以XX汽車銷售公司為例,探討了其在內控要求下建立的銷售成本核算方法,為我國相關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
[關鍵詞]內部控制;銷售成本;核算
[中圖分類號]F740.45 [文獻標識碼]A
自2009年7月1日《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實施以來,內部控制的概念在國內得到了空前的推廣,引起了廣大企業的認真關注。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了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內部控制的五大要素進行更加科學的管控。成本,作為企業運營發展的生命支撐,對其控制是內控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對成本核算的控制要求也愈來愈高。嚴格的成本核算,才能保證結轉成本數據的準確性,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但是,盡管當前我國各種企業都已經建立起了比較成熟的成本核算制度,但由于內部控制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因此,在內部控制下建立起的成本核算方法尚未形成比較統一的共識,本文以我國XX汽車銷售公司為例,闡述其經營成本核算方法,為我國企業在經營成本核算方面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范例。
1 內部控制對銷售成本核算的要求
內部控制要求成本核算要“相互制約”以“反映實際經營情況”。對成本的核算要求不再是簡單地要求“正確”,而是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使其更加“準確”。相比較而言,對“正確”的要求較低,它只要求做到:需要結轉的商品(1)收到采購發票的部分,成本要和采購發票金額相同;(2)未收到采購發票的部分,成本要依據歷史數據合理估計。而對“準確”的要求更高一些,它不但要求數據正確,還要求能夠反映出商品流通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內部控制的要求下,成本核算已經不再是財務部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財務、物流和銷售等部門不斷協調的一個過程。每個部門間相互制約,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數據更加準確地反映商品實際的流通情況。
2 基于內控要求的銷售成本核算方法
XX汽車銷售公司是我國一家著名的汽車銷售公司,擁有30多年的汽車銷售歷史,其會計制度比較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比較健全。涉及商品流通的部門主要有:物流部、銷售部和財務部,物流部負責提供商品入庫(流入)、發運數據(流出)和實際庫存數據,銷售部負責提供銷售數據,如銷售臺賬(包括數量、金額、運輸方式、銷售日期等信息),財務部依據這些數據結合賬面的庫存數以及暫估數據進行成本核算。具體如下:
依據公式“本月成本結轉數=月初庫存數+本月購進數-本月庫存數”,其中,月初庫存數為上月末的庫存賬面數據,該數據是上個月度成本結算結束之后的產物,是各個部門相互勾稽確認之后的結果,除非有確切的證據表明該數據有誤之外,一般都認為該數據是準確的;本月購進數,它是本月庫存的增加數,包括四部分內容:本月收到的采購發票數且在本月銷售的部分、本月收到采購發票且在本月之前銷售的部分、本月收到采購發票尚未銷售的部分以及本月銷售但是未收到采購發票的部分;本月的庫存數字由物流部提供;按照傳統的核算方法,只要擁有月初庫存數、本月購進數和本月庫存數就可以依據上述公式計算出應該結轉的成本數據。但XX汽車銷售公司為了滿足內部控制的要求,做到各部門間的相互制約,于是對上述公式進行轉化,從另外一個角度體現了商品(汽車)流通的實際過程。即,依據商品的實際流通過程,將上述公式可以轉化為:“月初庫存數+本月購進數-本月成本結轉數=本月庫存數”。由于本月的成本結轉數包括:本月銷售且收到采購發票的部分、本月銷售且未收到采購發票的部分和本月之前暫估成本差異調整的部分(即,由于本月之前銷售且未收到采購發票而暫估入賬,本月收到采購發票后對其進行的調整)。綜合上述分析,在不考慮暫估成本差異調整的前提下,可以將上述公式細化如下:
以上邏輯公式中的數據由物流部、銷售部和財務部共同提供,根據內部控制相互制約的要求,各部門數據應能夠相互匹配。其中,1.銷售部提供的數據①③之和與物流部提供的⑥相等;2.銷售部提供的數據⑤和物流部提供的⑦相等;3.物流部提供的②④之和與財務核算出的⑧相等;4、財務核算出的⑧和物流部實際盤點的庫存數相等。滿足了這些勾稽關系之后的數據,方可用來進行成本結轉。此時,本月成本結轉數就等于本月銷售汽車的發票金額、本月銷售但沒有收到采購發票的汽車暫估金額和暫估差異調整數據三者之和。
3 小結
銷售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伴隨著我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對內部控制下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XX汽車銷售公司內控要求下的銷售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探討,力圖為我國企業提供一個可供參考了案例,同時,也為成本核算內部控制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個實例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樹民,陳仲威,蔣光超.中化集團完善成本核算體系的探索[J].財務與會計,2016(08).
[2] 胡春暉,張金昌.基于“人”“物”耦合度的人本成本核算法[J].會計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