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澤 童文君
[摘 要]隨著現代市場的不斷完善以及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越來越多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競爭市場上。然而,我國資本市場與西方國家相比還不夠成熟,公司治理機制還不夠完善,并且會計管理制度尚在發展階段,披露規定存在漏洞。所以,本文將根據大陸法系中最具有特色的德國公司治理機制,加以對我國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分析,從而論證德國公司治理結構在我國的可行性。
[關鍵詞]雙層董事會;工會制度
[中圖分類號]G717.3 [文獻標識碼]A
自東印度公司成立以來,公司治理中的兩權分離逐漸成為了現代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勢。在英美治理結構下,一元制董事會逐漸成為主流,股東與董事的界限逐漸明晰,所有權和管理權逐漸位列楚河漢界的兩側。然而,隨著安然等公司重大丑聞的發生,人們不禁質疑,兩權分制的英美公司治理架構是否有其自身致命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現代的中國,法制尚不健全,金融體系尚未穩固,更兼之我國由計劃經濟轉換為市場經濟的現狀,種種這些問題使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研究落入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觀歐洲大陸的另一頭,我們不難發現德國一直占據著機械、汽車等行業的龍頭,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領軍者。排除德國人骨子里的嚴謹性,我們發現致使其成功的或許是其獨特的公司治理模式。正如本文開頭所言,德國公司治理體系作為大陸法系中最具特色的一支,其高效穩定的運作機制著實值得我們研究;德國公司治理模式受其悠久的歷史熏陶,逐漸自成體系,銀行控股、法人持股等特點逐漸為德國的公司治理結構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本文將從德國公司治理結構的兩大特點來揭露其治理機制的奧秘。
1 內部治理——雙層董事會制度
德國獨特的雙層董事會制度是德國最具特色的公司治理機制。無論是英美還是德國,公司的幾大主體依然是換湯不換藥:股東會、董事會和帶有監督職能的董事會。在英美體系下,所述兩種董事會往往合二為一,換句話說,在董事會中,有負責執行日常事務的董事,是曰執行董事,剩下的則是負責監督執行董事的董事,是曰非執行董事。兩類董事相互監督,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一個總體的董事會,所以英美制下的董事會結構又稱為一元制董事會。與英美治理結構不同的是,德國董事會結構分為兩層,上面一層是公司的監督董事會,下面是公司的執行董事會。根據德國公司法規定:監督董事會的主要權責,一是任命和解聘執行董事,監督執行董事是否按公司章程經營;二是對諸如超量貸款而引起公司資本增減等公司重要經營事項作出決策;三是審核公司的賬簿,核對公司資產,并在必要時召集股東大會。由此看來,德國監督董事會是一個真正握有實權的機構,當公司的執行董事會失職時,監督董事會可以行使其解聘權,及時修改公司治理中的錯誤,時刻監督公司整體的運營效率,保證監督性董事能夠盡職盡責。相比于英美公司治理體系,一元制董事會中非執行董事沒有實際的聘任權,且有些公司的獨立董事的薪水往往與公司的業績掛鉤,這就極易使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串通一氣,在安然一案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元制這一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然這只巨獸轟然墜地。從1997年到2001年間,安然公司共虛報利潤5.86億美元,并且未將巨額債務入賬,如此重大的事項公司的獨立董事竟然在4年中“全然不覺”。再者,在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中,安然公司的CFO一手創立離岸公司虛增利潤,一手操縱股價交易,讓廣大股民損失慘重,全然不顧專業的高層人員應有的道德。安然一案將公司獨立董事的職能推上了風口浪尖,至于之后美國推出的薩班斯法案,其字里行間無不例外地表現了對公司監督職能的規定,英美公司有時略顯脆弱的內部監督機制會降低公司的運作效率,使公司最終走向衰亡,而在德國制下的公司治理機制則能充分發揮監督董事會的職能:如果公司經理和高層人員經營不善,監督董事會的代表就可以通過投票改組執行董事會,而不是只是起到一個監督提醒的作用;而且德國強大的監事會的存在使股東可以安插相應的代表在其中,更好地對自己的投資進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監事會的存在使控制權和監督權合二為一,提高了董事會的效率。
2 德國特殊的職工參與制
德國的公司內部監控機制中獨具特色的是其職工參與制度,也就是職工參與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德國職工參與意識進一步興起,工會組織進一步壯大,逐漸成為德國經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就曾高度評價德國工會:“沒有工會富有責任感的、以全體人民福利為目標的態度,我們國家今天就不可能這么好地屹立在世界上。”現在,德國工會系統已經是一個完備的職工扶持體系,其以為雇員謀求經濟利益為目的,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并獨立于黨派和教派,這一點可能是現在的中國所不具備的。德國工會這一特殊的形式使德國的職工能夠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更好地參與到公司的治理中去。據統計,目前在德國實行職工參與制的企業約有雇員1880萬,占雇員總數的87%,由此可見德國的職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的管理者,參與到公司日常的決策中來。德國的職工參與有兩種主要形式,第一種是基于企業的日常運營而產生的職工參與制度,這種制度是工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相關利益而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這種制度由于是雇員主導形成的,所以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工參與到公司的決策中。第二種是職工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經營中去,這也就是說職工不僅僅可以在日常的運營中維護職工的利益,更可以在公司決策時投出自己的一票。早在德國魏瑪共和國時期,《魏瑪憲法》中已經涵蓋了工人和職員要平等地與企業家共同決定工資和勞動條件的相關規定,這就意味著職工已經可以委派代表與公司的管理者平起平坐,共同協商職工的福利以及公司的發展走勢。在1922年《關于派遣企業參決委員會成員參與監事會法》中,明文規定企業的職工獲準委派代表進入監事會,使企業的職工真正成了企業的主人。在德國特色的雙軌制(也就是雙層董事會)制度下,企業的監事會掌握了執行董事會的“生殺大權”,職工的介入使公司能夠在決策中更好地考慮更多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德國公司治理模式下對于職工的保護和重視是其他公司治理模式所不具備的。在安然一案中,公司的高層暗地里拋售股票、虛報利潤,坑害了廣大股民的同時也使企業的員工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一個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必然是包括透明的監督機制,并且監督機制的完善與否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管理人員是否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觀薩蒂揚一案,公司的傾覆無不又一次向世人提醒了監督機制的重要性。在德國,職工參與到公司的監事會中,為公司的監督機制上了一層保險,極大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風險。
3 我國的現狀
中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逐漸成為中國市場的主要旋律。然而,帶來機會的同時往往面臨著許多挑戰。首先,中國的資本市場尚不健全,其對企業控制權的影響很弱,以股市為例,大多數股民和機構投資者還是在股市中與對手玩著數字游戲,其對公司的制約輕如鵝毛。再者,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惡意收購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金融大鱷德隆、南德兩例則是中國資本市場問題的真實寫照:虛假收購,哄抬股價,引起金融市場動蕩的同時也對國民經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反觀德國,證券市場對于控制權的影響同樣很弱,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德國只發生了為數不多的惡意收購活動,至今無一例是由管理層發動的杠桿收購,觀其原因,第一則是因為職工參與到監事會中使公司管理層在考慮收購方案時必須同時考慮職工的利益,因為收購過多會造成員工的不滿,因為新公司與舊公司的合并會造成規模效益,許多重復的部門可能會被取消,因此可能引發大規模裁員行動,損害了員工們的利益。最后,由于監事會具有對于執行董事會的任免權,使公司無需通過收購來替換公司的管理層,降低了公司代理成本的同時加快了公司內部的人員變動。選賢舉能,各司其職,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強有力的監事會是公司前進的指揮官,更好地表達了股東們的訴求,解決了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股東們的“代理問題”。通過在監事會中安插代表,股東能夠更好地對公司的現狀予以了解,打破了管理權和所有權之間的界限,使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在競爭中進退自如。
4 結語
直至目前,中國的公司還是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規模較小,資金較為匱乏,且資本市場尚在發展階段,市場經濟機制尚不完善。在這樣的環境下,德國的公司治理機制無疑為中國公司治理機制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在未來的研究中,德國公司治理將會是中國發展的一本必備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