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摘要】施閏章自幼受家傳儒學影響,其詩內容上以反映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詩作為主,兼有少量浪漫主義的田園閑適詩作。
【關鍵詞】施閏章;思想;詩歌內容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施閏章(1619—1683),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字尚白,一字屺云,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后人也稱施侍讀,另又稱施佛子,為清初著名詩人、文人、學者。施閏章的詩作成就,在文壇詩評中多有高譽,與宋琬、王士禎、朱彝尊、趙執信、查慎行,合稱為“清初六家”。他當時又與宋琬一起被人合稱為“南施北宋”。施閏章的詩以“溫柔敦厚”為基調,尤以五言具其特色,深得不少詩評家高贊。其詩歌內容主要有以下兩大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
施閏章幼年生活清貧,青年時期又歷戰亂,對底層貧苦大眾有深刻了解,更抱有情感上的同情。在為官期間,更常從百姓生活角度反省政策,為民考慮。其詩歌內容,大多數反映了民眾生活的疾苦,或明或暗地對現實的不合理進行了批判。
(一)反映戰爭對民眾的危害
《邊吏行》“天子拓四海,中原猶戰爭”,反映了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統治利益,與地方反對勢力不斷戰爭,致社會動蕩,廣大人民深受兵荒之苦;《上留田行》尤其直白地揭示了戰亂之害:“里中有啼兒,聲聲呼阿母。母死血濡衣,猶銜懷中乳!”(《施愚山集·二》,第9頁)凄慘之狀令人發指。類似反映戰爭危害的詩歌不在少數,如《哀豫章》《同門李東園按察豫章亂后感寄》《自臨海赴黃巖》《河南道中》《新都戌》《雞鳴曲》等。所有這類詩歌都飽含詩人內心對民眾疾苦的深度關懷和戰爭帶給民眾災難的痛恨。詩人甚至在詩中疾呼:“時事急挽輸,何年罷征戰?”
(二)反映政策對民眾生活的騷擾
《賣船行》中的“近日括船軍令急,戰艦連檣如雨集,大船被執小船破,長年竄伏吞聲泣”,就表現了統治者因戰爭缺船而頒發括船令,致詩人自己被迫賣掉朋友贈的大船,間接反映了此政策對底層民眾生活的影響。《壯丁篇》更直接控訴壯丁政策對民眾生活的影響:“爰爰罝中兔,強言南山虎。身手非健兒,作使充軍伍。里正倚府帖,認戶不論武。東鄰老寡婦,獨子年十五。子母共一身,懷抱勝嬌女。丁簿故添名,弱肉供吞侮。報十不報一,顧盼分去取。秋藤蔓不長,孤兒出無侶。骨肉愁生離,吞聲淚如雨!”(《施愚山集·二》,第202頁)
(三)反映沉重賦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
清朝初期,統治者先后發動剿平三藩、征戰臺灣、討伐喀爾丹等戰役,需要大量經費支持。經費無其他更好的來源,只能盤剝百姓,加重了廣大百姓的賦稅,致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甚至有的家庭被迫至家破人亡之境。且看《牧童謠》:“上田下田傍山谷,三年播種一年熟。老牛亂后生黃犢,版筑將營結茅屋。催科令急畏租吏,室中賣盡牛亦棄。今年逋租尚有牛,明年田荒愁不愁!前山吹笳后擊鼓,殺牛餉士如磔鼠,牛兮牛兮適何土?”(《施愚山集·二》,第22頁)此外,《濟上紀事》《樂清行》《贈陳方伯序》等也反映了賦稅致民受苦的現實。
(四)反映匪患給民眾帶來的影響
社會動蕩,老百姓常受匪賊禍擾,施閏章的詩對此也有反映?!稑非逍小贰百\來數蹂陷,人民皆已非”,《客誡》“君看鋒刃間,能復幾人好”,《竹源坑》“竹源數百家,今余幾人存!竹外有源泉,血流泉水渾”更反映了匪賊對百姓的殘酷屠殺。
(五)反映天災給民眾帶來的影響
老百姓受戰爭之苦,承賦稅之累,遭匪賊之禍,也被自然之災。施閏章對于老百姓所受的自然災害影響也有反映,如《臨江憫旱》的“朱火肆燎原,禾稗同一萎”反映了旱災之重?!缎鹿绕芬脖憩F了湖西旱災人民衣食無著落的凄慘情景:“牛食澗底草,雀啄爨下粟?!薄俺嗟責o良苗,長吏進新谷?!薄逗幽系乐小ざ穭t反映了水災的危害,間接反映了官府治水之不力:“郁郁大道側,依依楊柳垂。治河薪不屬,剪伐防一時。坤輿幾反覆,城郭歸鯨鯢。至今墟落間,父老猶馀悲。行行涉漳水,荒臺傳故基。西陵吞舊恨,日落寒風吹。我懷拾往跡,片石韓陵碑。古人深獨賞,今人那得知?驅車不遑息,踟躕臨路陲?!保ā妒┯奚郊ざ?,第267頁)
二、反映田園閑適
施閏章雖然仕途順達,但總體上比較熱愛山水田園生活。其在《潛水雜著序》中直陳:“予故嘗好游者,遇佳山水,不躋其巔,涉其流不止,扁舟草屨,于于汲汲,精力既疲,樂亦斯在?!彼约幢銥楣倨陂g,施閏章也不忘游歷山水,享受自然田園之美,并以詩作予以反映。如《石鐘山》:“崔嵬崖際寺,巨石與波分。峽坼千帆落,山鳴萬古聞。江城含宿雨,廬阜共寒云。臨眺懷蘇子,風流孰似君?”(《施愚山集·三》,第52頁)此外,《過翚嶺》《望蒙山》《錢塘觀潮》《玉川門歌》等都是反映田園閑適的佳作。施閏章的這些詩作,均用字平實,但表現力卻不俗,給人以清雅之美,也反映了他對田園閑適生活的熱愛,由此更凸顯了其儒雅之風和為人正直之高潔。
三、結語
除了以上兩大類內容,施閏章的詩還有反映交友經歷和警言勵志的,此兩類與美學風貌關系不大,此不詳述??傆^施閏章詩歌內容,反映現實的詩充滿痛斥與批判,而反映田園閑適的詩則充滿優雅恬淡,兩類詩表面上反映的似乎是不同的性格特點,實則是詩人清正耿直之“德”在不同生活側面的反映。表面的不同表現統一于同一個“德”,并無分裂與矛盾。施閏章幼年清貧和青年飽受戰亂之苦的經歷使他對底層民眾有深入的了解和廣泛的同情之心,并且受家風影響,向來有清正之氣,所以詩作中有大量反映民眾疾苦、批判現實的力作。但同時他自幼受家傳儒學影響至深,遵從儒家“怨而不怒”之道,所以現實主義的批判顯得含蓄蘊藉。由于這種矛盾的存在,其詩作中反映出的各種美學風貌也就成為必然的反映。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