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琰 何穎 高劉娜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使得城鄉間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日益突出。以個人所得稅調節城鄉居民收入分配效用為中心,立足于我國稅收體制的現實情況,在定量與定性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基尼系數反映收入分配效用的差異,著力探求個人所得稅作為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有力手段,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功能定位問題,并基于此提出個稅體制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城鄉收入差距;調節收入分配
[中圖分類號]F124.7;F812.42;F224 [文獻標識碼]A
1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分配現狀分析
1.1 城鄉居民收入總體差距
改革開放近40年來,伴隨我國經濟中高速發展,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大幅增長。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2.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790.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額為21018.3元,二者相差1.95倍,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顯然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見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3.0,比01年下降了14.7%;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4.8,下降了3.4%。從2001年起的15年里,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體保持增長趨勢,而呈下降趨勢的是城鄉恩格爾系數,且農村下降速度快于城鎮。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也達到了11.49%,而城鎮的年平均增長率達111.6%。
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見表2和圖1),峰值在經過金融危機后的2009年,當年二者之間的差額達3.33。隨后城鎮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比值逐步減小。通過對表1、表2和圖1的分析可以發現,進入新世紀至2015年的15年里,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額不斷擴大,比值縮小。這表明城鄉收入水平有下降趨勢。
1.2 城鎮居民內各階層收入分配差距
在城鎮居民內部,由于行業、地域的差異,各階層居民收入也存在較大差距。從表1-3可以看出,從2001年至2012年,雖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斷增加,但不可回避的是其內部收入差距的擴大。13年間全國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859.58元,最高收入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之比為2.22,最低收入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之比為0.41。2015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10772元與最高31790.3元,相差21018.3元,其比值為2.95。至2012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為63824.15元,最低收入為8215.09元,二者比值達7.77。再從最近幾年看,表4反映出雖然低收入戶和高收入戶的收入均有所增加,但二者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
1.3 農村居民內各階層收入分配差距
我國政府向來關注農村問題。從表5來看,2002年農村居民最高收入戶為5895.63元,至2015年已達26013.9元,收入差距從2002年的6.88倍擴大到2015年得8.43倍。最低收入戶人均純收入最高不足900元增加到2015年超過10000元??偟膩砜?,從2002年至2015年,農村居民各階層收入不斷增加,但與最高收入戶相比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并且農村居民內部各階層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
2 我國個稅調節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效用實證分析
2.1 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測量方法
基尼系數是依據收入分配的量化差異程度來判斷分配收入平等程度的一種測算方法,它是依據不平均分配收入占全部居民收入的百分比的描述。
洛倫茲曲線與平均分配線之間的面積用表示,洛倫茲曲線與絕對非平均分配線之間的面積用表示,基尼系數用Q表示則:
表示個人所得稅支出前的基尼系數,表示個人所得稅支出后的基尼系數。
計算居民在未繳納和繳納后個人所得稅的兩個基尼系數差,再用這個差值對比基尼系數,得到個人所得稅對居民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個稅支出對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效果就由此而來。
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將總收入當作工薪收入,利用工薪收入的稅率和級次進行調整;二是不考慮征稅過程中的優惠稅率。利用稅后收入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將稅前收入還原:
2.2 個人所得稅調節城鄉收入分配效果的比較
從國民收入占有額和社會產品分配看,個稅制度的建立和調整可以使部分低收入居民增加收入,其中個人所得稅又是實現再分配功能的關鍵環節,就是適度的改變不同家庭規模和結構的收入分配狀況,從而達到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目的。
2.2.1 調節功能的深度。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相關規定,為了避免在發揮個人所得稅功能作用中摻雜了社會保障及其他相關不合理因素,因此需要在計算時先將社會保障扣除,再計算稅前收入。
2.2.2 調節功能的廣度。主體稅應有的調節功能廣度不能充分發揮的原因在于納稅主體范圍不夠大。另外受個稅納稅級數的限制,使得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無法作為主要的調節收入分配工具。因此在確保稅收擴大納稅人范圍,同時兼顧縱向公平和橫向公平的原則下,使個人所得稅成為廣泛調節收入的主體稅種的來源。
2.3 個稅對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分析
表6反映出,從1995年到2010年,個人所得稅支出前后基尼系數自2006年后開始逐年下降,收入分配略有改善,但其余稅后基尼系數則有走高的趨勢,這預示著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在逐年加大。從2008年到2010年收入差距一直縮小并趨于平穩,而2007年以前收入差距是很大且不穩定。我國現階段的基尼系數過高,城鎮的基尼系數(稅前)在2003年超過0.4的國際警戒線水平后一直呈持續勻速增長的態勢。
基尼系數的持續攀升,表示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逐年增大,以后還有繼續增大的趨勢。政府還要繼續加強收入的宏觀調控與再分配政策。
3.2.3 以家庭為單位估算費用扣除額。在具體制定費用扣除標準時,按照不同的申報方式,建議實施以家庭為單位的費用扣除制度。實行這項制度,不僅方便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問題,還能體現納稅人的負擔能力。我國個人所得稅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申報,但不同家庭人口、婚姻狀況繳納相同稅款的現象,應因時因地考慮。稅務機構建立家庭聯合申報制度,需要考量家庭成員的規模和結構情況和總收入水平,建立反向申報的機制,不斷拓展個稅的覆蓋面,將除稅法規定的免稅項目外納入課稅范圍內,增加稅法適應性,強化稅收職能。對于一些納稅困難的收入項目提供幫助。同時對納稅申報進行獎勵,增加附加服務等。如對一些納稅大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納稅申報予以一定的稅額返還。
3.2.4 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所得稅征管信息系統。首先,由稅務機關制定納稅人的納稅編號,當納稅人從事所有經濟活動時,其信息就會匯集到稅務機關,經計算機處理稅務部門便可有效地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其次,建立個人所得稅數據處理中心。納稅人通過稅務機關的稽查后申報個人數據庫,聯網建立納稅系統,以此來維護稅源的穩定。
最后,建立規范的稽查制度。一方面完善審核征收條例,另一方面建立個人收入稽查制度。借鑒美國用判斷納稅人的信譽度的辦法檢驗申報的質量,若有疑問便立刻啟動稽查程序。為了該制度有效的運行,我國稅務機關應該做到與社會保障系統、銀行金融系統等部門資源共享,社會各部門相互配合擴大監督范圍,保證個稅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李呈豪.個人所得稅收入分配效用分析及改革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2.
[2] 楊帆.中美個人所得稅制度及其調節收入分配效果的比較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3] 王力.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
[4] 楊衛華.發揮稅收調節作用.提高居民收入比重[J].稅務研究,2009(2).
[5] 黃鳳羽.個人所得稅綜合計征的制度設想[J].稅務研究,2011(3).
[6] 李文.稅收負擔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J].稅務研究,2011(2).
[7] 孫鋼.試分析稅收對我國收入分配的調節[J].稅務研究,2011(3).
[8] 任強,王敏.收入分配的四個視角及稅收調節空間[J].稅務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