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帥 楊少敏
[摘 要]近幾年在全國廣泛開展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一項進一步明確農村土地權屬的系統性工程,而測繪專項檢查是確權工作整體驗收的前提條件。結合常州地區確權成果測繪專項檢查工作,提出了軟件自動化檢查計算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測繪成果檢查;軟件設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2013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登記管理,隨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是我國又一次重大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確權測繪作為本次確權登記頒證的核心環節,其成果的精確性至關重要。2015年2月27日農業部下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檢查驗收辦法(試行)》,同年9月30日江蘇省農委印發《江蘇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成果檢查驗收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檢查驗收實施辦法》),都將承包地塊測繪成果專項檢查驗收作為整體驗收的前提條件之一。測繪成果專項檢查驗收是一項關乎確權成果質量而又耗時費力的重要任務,軟件自動化檢查分擔其中的數據處理與計算工作是有效的解決途徑。
本文依據上述驗收辦法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調查規程》(NY/T 2537-2014)(以下簡稱《規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NY/T 2539-2014)(以下簡稱《規范》)等相關要求,結合常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研究了測繪專項檢查驗收的主要內容及相關要求,設計并實現了自動化軟件,分析了應用效果,可為其他地方的驗收工作提供參考。
2 測繪專項檢查的內容及要求
2.1 檢查內容
主要檢查確權測繪相關的過程資料及數據成果,包括調查資料、工作底圖、公式材料、地塊測繪成果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準確性,重點檢查界址點、界址線和地塊的坐標系統、投影和編碼、面積等屬性信息,以及地塊的界址點精度和面積精度,按照《檢查驗收實施辦法》對相關條目進行打分,并完成面積精度檢查表和界址點精度檢查表,最終評定成果質量形成報告。
2.2 檢查方法
按《規程》地塊界址測量方法有實測法、航測法、圖解法和組合法。鑒于常州有全市域現勢性高精度的影像數據,出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考慮,常州各轄市區均采用圖解法為主輔助以實測的組合方法進行地塊測繪。依據《檢查驗收實施辦法》要求,承包地塊測繪成果專項驗收采用內業查看和外業抽樣檢測的方法;同時根據江蘇省市兩級農業部門的建議,測繪專項檢查對地塊測繪成果的檢查方法與原采集方法保持一致。因此測繪專項檢查內業檢查數據成果中的數據完整性、屬性和數學精度等,外業抽查確權過程資料的一致性和規范性。
2.3 精度要求
《規程》中已明確本次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調查基本比例尺為1:2000,組合方法需分別滿足相應方法的精度指標。圖解法測定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和相鄰界址點間的間距中誤差不超過下表規定,兩倍中誤差為其限差,特殊困難地區放寬50%。具體精度指標見表1。
實測法測定界址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和相鄰界址點間的間距中誤差不超過下表規定。兩倍中誤差為其限差,特殊困難地區放寬50%。精度要求見表2。
2.4 抽樣樣本
根據《檢查驗收實施辦法》規定:縣級整村驗收時檢查所有確權村,每個發包方抽取不少于5個承包方的30個地塊;市級受省委托整縣級驗收時,每個鎮抽取不少于兩個村,每個發包方抽取不少于10個承包戶的30個地塊。隨機抽取樣本檢查并填寫承包經營權調查成果面積精度檢查表和承包經營權調查成果界址點精度檢查表(與農業部檢查驗收辦法相同)。
3 軟件要完成的幾項任務
3.1 數據庫內容及屬性檢查
對測繪成果數據的坐標系、投影等數學信息和編碼等屬性字段的準確性進行檢查。
3.2 地塊抽樣與精度計算
按照《檢查驗收實施辦法》各級檢查均需要按村隨機抽取滿足承包戶和地塊數量且各級檢查不重復的樣本,同時提取地塊對應的界址點成果;每個村涉及30個地塊的面積精度計算和上百個甚至數百個界址點的精度計算。常州全市域開展確權的有近500個村,這些工作如果人工完成則是巨大的工作量,通過軟件自動化完成是必然選擇。
3.3 地塊、界址點識別與匹配
圖解法采集地塊時由于大地塊邊界跨度大、測量員作業習慣等原因,作業員通常會采集較多的無效界址點,而數據建庫中未能全面剔除。如圖1中的地塊,由于作業員圖解繪制地塊邊界時可能在一條直線邊界上設置多個點,而這些點并不是特征拐點。同樣在專項驗收中檢查員采集地塊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因此如何識別確權地塊和檢查地塊的有效界址點,并自動匹配對應地塊、界址點,計算面積精度和點位置精度是軟件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3.4 報告等檢查結果自動生成
按村或地區生成《檢查驗收實施辦法》規定的相關精度計算表、進行相關項目的分數計算并生成整個檢查報告,同時生成無法檢查或者精度超限地塊的說明表,反饋給作業單位填寫原因并交由村委蓋章后附在報告最后。報告和表格可將固定內容定制好,檢查結果相關內容由軟件自動填寫。
4 軟件設計與應用
4.1 地塊和界址點的對應匹配算法設計
地塊測繪成果和檢查數據分兩個圖層,根據兩者地塊的空間關系,利用ArcGIS平臺提供的按位置選擇函數將原確權地塊與檢查地塊進行對應,同樣利用該函數選取原成果和檢查數據的界址點數據。對于圖解法采集的原地塊和檢查的界址點,首先進行去無效篩查,主要方法是借鑒DP算法,首先設置一個閾值ξ,依次提取地塊的三個連續界址點,如圖2中1、2、3三個點,計算中間點2到直線13的距離h,若h<ξ則剔除該界址點并在報告中注明。刪除無效界址點后,通過距離最近原則將每個成果地塊和檢查地塊界址點對應,計算每個界址點的位置精度。
4.2 軟件設計與開發
基于ArcGIS10.2平臺,利用Visual C#2010編程語言,開發完成了常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測繪專項檢查系統,軟件架構和界面如圖3、圖4所示。
4.3 使用流程
①準備好每個確權村的確權登記成果數據庫,對確權測繪的過程材料如工作底圖、調查表、公示圖等進行檢查打分并記錄存在的問題;
②在檢查軟件中加載成果數據并錄入①中的相關分數和問題;
③檢查軟件自動抽樣并導出樣本地塊清單;
④在檢查軟件中對圖解法測量的地塊進行檢查采集,對外業實測地塊進行野外實測并展繪地塊導入檢查軟件;
⑤檢查軟件自動篩選、配對地塊和相應界址點,計算地塊面積和界址點位置精度;
⑥生成報告和超限或無法檢查地塊說明表等。
4.4 應用分析
隨著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推進,2016年下半年各轄市區已逐步開始組織村級檢查驗收工作,目前軟件已完成全市約300個村的專項檢查驗收報告。單從圖解法檢查來看,如成果數據嚴格按照《規范》建立,一個人每天可內業檢查8~10個村并完成報告編寫,大概是人工作業的4~5倍。
5 結論
利用軟件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的測繪專項檢查驗收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工數據處理和計算的錯誤。當然,紙質確權成果資料的檢查打分、實測地塊界址點的野外采集和數據編輯等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同時在地塊形狀非常不規則及無效界址點過多等復雜情形下,軟件的界址點篩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將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曾皓,張征華,宋丹.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思考——基于江西省的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01):41-43.
[2] 束平,許文帥,賀衛中.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項目管理與監理工作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09):22-24.
[3] 賀衛中,束平,許文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測繪專項檢查實踐與思考[J].現代測繪,2016,39(0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