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摘要]近年來雨污分流在城市中推廣較快,但農村地區還沒有得到重視,只有少數地區開展了雨污分流的實踐。對廣東省、山東省、四川省和浙江省的一些農村雨污分流實踐進行了概述,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完善農村地區雨污分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雨污分流;污水處理
[中圖分類號]TU99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產生量逐漸增多,對美麗鄉村建設帶來了挑戰。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生態環境,不斷加大對農村污水的治理力度。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城鄉建設統計公報》,2015年底全國有11.4%的行政村對生活污水進行了處理,2016年底這一比例上升到了20%。2017年4月,住建部和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待標準正式發布以后,將對農村地區的污水治理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當前農村地區的污水處理思路大都是雨污合流,這種做法可能存在較大風險,若干年后很可能由于治理效果不好而需要重建。農村地區在建設污水排放設施時,應具有超前性,可以考慮雨污分流模式,盡可能避免雨水和污水互相影響。雨污分流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排放的排水體系,污水經管網收集以后被輸送到污水廠進行處理,水質達標以后再排放或回用;雨水經雨水管網或溝渠收集以后排入河道或加以利用。雨污分流能夠使雨水不進入污水,減輕污水廠的處理壓力;也能夠使污水不污染雨水,不會降低雨水的水質。雨污分流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但由于建設運營維護成本相對較高等原因,目前在農村地區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2 農村地區雨污分流的實踐
2.1 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新堂村
新堂村地處經濟特區,是新青科技工業園的周邊村之一,集體經濟發展較好,村集體收入從2001年的40萬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700萬元,村中常住人口2500余人,外來人口超過8000人,原有的平房逐漸被三四層高的樓房所取代。人口增多對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壓力,村里的污水排放問題日益嚴重。從2010年開始,新堂村投入400萬元,建設了兩期雨污分流系統工程,使全村都實現了雨污全面分流,村里及周邊環境大大改善,為該村的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該村是珠海市第一個打造了雨污分流的村,在國內也屬于相對較早。該村在發展中舍得高起點規劃和布局、舍得投入大量資金去超前謀篇布局,難能可貴。《中國環境報》和《珠海特區報》等媒體都對該村的雨污分流建設進行了報道。雨污分流在當地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居民環境意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2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碑廓鎮石家莊村
石家莊村距離嵐山區15km,距離日照市區38km,村中沒有工業企業,全村182戶村民均以務農為主,是典型的農村地區。2013年以前村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倒在排水溝里或河里,夏天臭氣熏天,蚊蠅飛舞。2013年村黨員提議,希望能把村里的廁所改成城市那樣,將衛生間放在室內,解手后一沖就可以,污水一倒就不在自己家了。村委會經過商議,決定在全村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對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自來水管道進行整體改造。在沖廁水方面,一般的農村改廁都是將各戶原有的旱廁直接改為無害化廁所,由各戶分別清理。而石家莊村則決定在全村建設統一的污水處理設施,沖廁水也和其他污水一起從各戶流出,匯入村中主管道,集中處理。因此,該村的雨污分流改造后,每戶村民家中都有若干污水下水口,廚房用水、洗滌用水和沖廁用水都通過管道流入村中的主管道,再流入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中水既可用于灌溉,也可以排放到河道中。在費用方面,建設費用和設備費用總計45萬元,其中村委會出資35萬元,村民每戶出資550元。設備維護由村自來水管理員負責,每月需要支付一定的工資和電費。
2.3 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悅來鄉
悅來鄉隸屬于樂山市市中區,但實際上位于樂山市區以北17km,分布在岷江西側,是典型的丘陵地區鄉鎮。在岷江西岸邊建設的集鎮上共有400名常住人口,2015年以前這里還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生活污水和雨水通過自然溝渠排入岷江,對岷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2016年年初,由樂山市市中區政府投入專項資金16萬元,新建悅來鄉集鎮雨污分流管網1.6km。2016年7月工程建設完畢并開始運行,集鎮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新建的管網流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雨水不進入污水直接排放到岷江。雨污分流工程使悅來鄉集鎮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樂山市還計劃投入更多資金對其他農村地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2.4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西城街道新堂村
非常巧合的是,浙江臺州也有一個新堂村,而這個村也開展了雨污分流。該村隸屬于臺州市黃巖區西城街道,位于黃巖區西側的城鄉結合部,距臺州市主城區15km。臺州新堂村面積不足4 km2,本村人口1500余人,外來人口1800余人,該村是我國模具生產專業村,共有800余家模具企業和作坊,2015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超過7億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連續多年超過500萬元。由于村內生產企業眾多,工業污水已接入市政管網。但是生活污水和少量生產污水大都直接排入西江河。下雨天西江河水位上漲,雨水伴著污水又流回到村民家中,水環境污染非常嚴重。2016年該村決定重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統,經過統籌設計,共鋪設污水管線11km,雨水管線9km,建設費用共1300多萬元均由村集體自籌。雨污分流工程于2017年2月竣工,實現了全村覆蓋,全村生活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送黃巖污水處理廠處理。該村發揮了模具工匠精神,對治水工程建設一絲不茍,施工單位未達到建設標準的需要重建并扣減建設費用。村委會對村民使用進行了指導和監督,避免了錯接錯排,雨污分流總體效果較好,西江河水質改善明顯。
2.5 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和上溪鎮
2014年浙江省義烏市成立了“五水共治”(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義烏市城鎮雨污分流達標標準》、《義烏市工業功能區雨污分流達標標準》、《義烏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標準》、《義烏市在建工地雨污分流治理標準》,編印了《義烏市雨污合流整治技術指導書》。義烏市從2015年開始在全市的街道鄉鎮中全面推廣雨污分流,到2016底年共投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補助費用1.1億元,治理成效顯著。以城西街道和上溪鎮為例,這兩個地區都是以農村地區為主,2008年城西街道和上溪鎮進行了舊村改造,并建設了污水管網,但當時沒有考慮到雨污分流排放,大量的雨污合流水排放以后對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2016年隨著義烏市“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進,城西街道和上溪鎮都啟動了雨污分流工作,工作人員對各村各戶的污水管道走線進行了詳細設計,保證了施工質量,加大了監督指導力度,并以《創建雨污分流達標村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運維托管驗收標準》為依據對各村雨污分流實施效果進行驗收。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河流開始重現昔日光彩,農村相繼變成美麗鄉村。
3 農村雨污分流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雨污分流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目前農村中積極推廣污水處理設施大都沒有考慮雨污分流,農村面積廣大,地形復雜,如果雨水混入污水,那么污水處理廠很可能面臨較大壓力。上一節中的幾個農村地區的案例是非常少有的直接考慮了雨污分流模式,雨污分流在大多數農村地區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義烏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僅治理污水,那么很可能治理不好,多年以后還需要重建。與其這樣,不如在一開始就統籌考慮雨污分流,避免雨水污水混合,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3.2 污水回用少,雨水利用少
在現有的農村雨污分流案例中,大多數情況都是將污水處理達標以后進行排放,只有日照市石家莊村利用了部分處理后的水澆地,其他地區的污水回用很少。雨水利用也是如此,即使像臺州市新堂村建設了雨水管道,也只是用于排放,而沒有有效利用。實際上,對部分雨水的利用可以極大地減少地下水開采,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3.3 污水源頭減量工作不突出
在上一節的案例中,各地的工作重點都是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注重保證施工質量,也加強了對村民的排水指導。但是各地都沒有特別突出污水的源頭減量工作,這是雨污分流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農村居民的個人生活方式和環保意識各有不同,如果能夠通過宣傳教育,加以引導,鼓勵節約用水和一水多用,那么將會從源頭上減少污水的產生量,這比污染以后再治理要更有價值。
3.4 財政投入不足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農村雨污分流項目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上級政府撥款,像義烏市和樂山市就是如此;二是基層村集體自籌與村民合資,珠海市新堂村、日照市石家莊村和臺州市新堂村都是如此。由于各地農村經濟發展實力相差較大,如果全靠基層自籌,那么很多地區的雨污分流和污水處理設施都難以建立。因此,各級地方政府應合理分配資金,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和雨污分流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減輕基層負擔。
4 結論及建議
在農村地區開始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時,如果對雨污合流認識不到位,那么污水處理很難取得預期效果。雨污分流可以有效阻止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既有利于減輕污水廠的處理壓力,也有利于雨水資源收集利用。
農村地區的雨污分流規劃可以分為三種模式。最理想的模式是污水全部實現地下管線運輸并得到有效處理,雨水收集以后得到充分利用,前文分析過,全國農村住宅年屋頂降水量和全國農村地區年生活用水量基本相當,不用則非常可惜。比較現實的模式是只做好污水封閉收集處理,雨水不進入污水,污水不影響雨水,雨水污水涇渭分明。較差的模式是實現部分雨污分流,污水和雨水之間的影響較小。
其中第一種模式成本最高,在規劃時就應統一考慮,同時設計,盡量避免多次返工和重建。在污水處理方面既可以將所有污水統一處理,也可以將沖廁水單獨收集。在在雨水利用方面可以考慮居民分戶收集利用,也可以統一處理后再加以利用,后者在施工過程中鋪設雙管道。第二種模式的關鍵是做好封閉,比如應盡量將污水入口設在居民住宅內,或者提高戶外污水入口的高度,并能夠有效封蓋,而且污水管道不能有泄露。第三種模式要求不高,成本也相對較低,比較適合推廣。
農村地區應高度重視雨污分流工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雨污分流建設模式,進行一次性統籌規劃設計,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并加強使用指導監督與運行維護。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減輕村集體和村民負擔。農村居民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社會各界應形成合力,努力改善農村水環境,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建設統計公報[EB/OL].http://www.mohurd.gov.cn/xytj,2017-08-22.
[2] 高小平.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對策與思考[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10):16-21.
[3] 許朝軍.從農村推行雨污分流學到什么?[EB/OL]. http://www.cenews.com.cn/gd/201101/t20110118_691897.html,2011-01-19.
[4] 戎寧,王田.石家莊村自費45萬元打造雨污分流[N].農村大眾,2015-12-16.
[5] 張大洋.建成“雨污分流”管網,有效促進新農村建設[EB/OL]. http://szq.leshan.cn/Item/27754.aspx,2016-07-05.
[6] 陳勝.黃巖新堂村:發揚工匠精神樹起治水標桿[EB/OL]. http://www.576tv.com/Program/305121.html,2016-08-01.
[7] 盧麗珍.奏響新一輪“雨污分流”協奏曲[N].義烏商報,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