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加寬
[摘要]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當前農村形勢發展需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分析德宏州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措施與建議,以促進家庭農場健康發展。
[關鍵詞]家庭農場;發展;研究;德宏州
[中圖分類號]F324.1 [文獻標識碼]A
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民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經營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轉土地,從事規?;⒓s化、商品化農業生產,它堅持了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契合我國現階段農業生產特點,是農戶家庭承包經營的升級版,已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新生力量。
1 德宏州家庭農場發展現狀
2014年以來,德宏州結合本地區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關于發展家庭農場的有關精神,從加大工作宣傳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規范土地流轉管理、加強服務與指導等方面入手,加大了對支持發展家庭農場的工作力度。州級研究出臺了加快發展家庭農場的意見,制定下發了州級示范家庭農場評定管理辦法。全州5個縣(市)亦出臺了本縣(市)的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開展了家庭農場認定工作。截至2017年末,全州共有家庭農場209個,其中:縣級以上農業部門認定的示范家庭農場44個。從行業分布來看,從事種植業的81個,占38.75%;從事養殖業的119個,占 56.94%;從事種養結合的7個,占3.35%;從事其他行業的有2個,占 0.96%??偟膩砜?,全州家庭農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總體呈現總量少、規模小、發展粗放的態勢。
2 德宏州家庭農場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
盡管全州在發展家庭農場方面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但由于起步較晚以及全州農業發展水平總體較低的原因,全州家庭農場發展仍存在自身實力弱、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偏低、資金短缺等問題,更面臨土地流轉困難、財政投入不足等障礙。
2.1 自身實力弱
2017年全州家庭農場銷售農產品總產值7163萬元,產值超過 100萬元的僅有11個,場均產值34.27萬元。全州家庭農場總體規模較小,市場主體地位較弱,而且缺乏可依靠的龍頭企業,產銷銜接不緊密,對于產后的銷售服務、市場開拓、產品深加工、營銷策略等方面幾乎空白。
2.2 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偏低
全州家庭農場主文化素質總體較低,209個家庭農場主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僅有15人(占比7.18%),大部分農場主在學習新技術,運用新設備,適應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上能力不足,加之后繼人才匱乏,30歲以下的農場主僅有65人(占比31.1%),直接導致全州家庭農場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難以提高。
2.3 資金短缺,融資難
從德宏州的實際情況來看,家庭農場的資金基本上都用在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購買生產資料上,要想購買大型生產經營設備,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十分吃力。面對大量的資金投入大多數家庭農場都因生產規模較小或沒有抵押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
2.4 土地流轉困難
當前德宏州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在進行,土地流轉平臺尚未建立,土地流轉及監管機制不夠完善,一部分農戶對土地流轉政策了解不夠,思想顧慮較多,土地流轉成本高,土地流轉困難,尤其是成片流轉更加困難,家庭農場規模經營受限。
2.5 財政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中央和省都出臺了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但由于德宏州財政困難,無力配套相關扶持資金,全州家庭農場政策引導作用難以發揮。
3 促進德宏州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措施與建議
3.1 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經營體制創新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省關于加快發展家庭農場的有關精神,通過規范家庭農場認定與管理、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等措施,為家庭農場發展提供良好外部環境。二是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完善利益聯結關系。依托地區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建立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四位一體、交叉組合、分工協作、緊密連接、互惠互利的多元化經營體制。推動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組織模式,帶動家庭農場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3.2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堅持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培養家庭農場實用人才。一要擴大培訓規模,增加補助經費,結合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項目,探索建立適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的職業教育制度。二要落實和完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吸引畢業生興辦(或領辦)各類家庭農場。
3.3 創新農村金融制度,破解資金瓶頸
一是開展家庭農場信用評級,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授信額度。二是探索新型金融擔保機制。采取形式多樣的擔保辦法,既可以由財政出資成立擔保公司為家庭農場進行擔保,也可以成立村級的互助擔保資金對家庭農場貸款進行擔保,還可以由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為家庭農場提供擔保。同時,擴展有效擔保抵押物范圍,將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權、農房、土地附屬設施、大型農機具、倉單等納入擔保抵押物范圍。
3.4 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促進適度規模經營
一要做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通過土地確權頒證明晰農民土地權益,穩定農民土地預期,使家庭農場獲得穩定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保障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不受影響;二要通過搭建流轉平臺、加強流轉管理、完善流轉糾紛調解仲裁體系等手段,切實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向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3.5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全州各級政府要努力創造條件,在財政支農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支持家庭農場發展。一是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創建活動,對有一定規?;蜉^具代表性的家庭農場,要給予適當獎勵,以鼓勵規模經營、規范發展,切實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二是對從事糧食、蔬菜等種植的家庭農場流入土地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一定的補助,以補償當前較高的土地流轉費用;對家庭農場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質量安全認證給予獎勵,以提高家庭農場生產的標準化水平。三是安排專項資金對家庭農場經營者開展培訓,以提高生產經營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宋洪遠,趙海,等.中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2] 趙德文.云南家庭農場發展情況報告[J].社會主義論壇,2014(7).
[3] 夏天斌.家庭農場山區農村的首選經營模式[J].新農村(黑龍江),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