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摘要] 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臨新型職業農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基礎設施匱乏、經營利潤低下等問題,必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創新融資渠道和方式、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穩固土地承包經營權,因地制宜構建符合焦作農業自身特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關鍵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焦作市;現狀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中出現勞動力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問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民增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推動焦作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領軍力量。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焦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 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
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活力,河南省提出農機購置補貼、地方特色險獎勵、利用開發性金融資金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建設高標準農田等政策,焦作市也先后出臺《關于加強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的意見》、《焦作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百千萬農民創業創新行動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意見》等多個文件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迅速擴大
焦作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截至2017年,焦作市各類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47605戶,同比增長19.11%;農民專業合作社5498戶,其中2015年新設立495戶,2016年新設立500戶,2017年新設立289戶;2015年至今,焦作市家庭農場增加465戶。
1.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品牌經營意識不斷提升
焦作市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共注冊產品商標1200多個,其中農業企業常用商標1000多個,合作社注冊商標143個。農民合作社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98個,綠色食品認證15個,省名牌農產品4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有效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集約化經營。
1.3 經營規模不斷壯大
2016年焦作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43.27億元,同比增長5.23%;實現利潤97.17億元,同比增長4.6%;全市農民合作社注冊資金總額50億元。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0600hm2,戶均經營面積15.6hm2。規模化生產優化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配置。
1.4 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
焦作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近三年先后承擔國家級、省和市級農業研發項目40余項,獲上級科技創新項目經費支持2000余萬元;設立的6個科技富民強縣試點共申請專利277項,取得成果196項;焦作市縣鄉級農技推廣機構140多個。
2 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問題
2.1 新型職業農民短缺
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擴大,但整體力量相對薄弱,新型職業農民稀缺。大量有文化懂技術的青壯年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年齡構成普遍老齡化,文化水平偏低;許多經營主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技術人員不穩定,缺乏管理經驗;經營者的市場經營意識不強,農產品生產脫離市場需求,缺乏市場競爭力。
2.2 融資渠道不暢
焦作市新型經營主體資金較少且季節性需求大,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難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獲得土地經營權,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短期土地經營權發放貸款面臨風險。另一方面,地方財政資金扶持有限,對農業產業化缺乏專項資金,沒有穩定的渠道,扶持資金總量小,使用分散。
2.3 農業保險體系不健全
農業保險不能滿足經營主體發展的需要,資金短缺問題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一方面由于政策性農業保險保額較低、保險覆蓋面窄、宣傳不到位,農民參保意愿不強。另一方面,現有的中原保險僅承辦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保險產品,而焦作市農業種植除糧食作物外還包括四大懷藥、林果等產業,保險產品未涉及部分依舊存在風險成本。
2.4 基礎設施匱乏
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由于歷史欠賬較多、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焦作農村基礎設施總體上仍比較薄弱。一些農田水利老化失修、管理不善,水利設施建設亟待改進;其次,農村網絡未廣泛使用,使農業信息交流不暢,經營主體關心的糧食收儲、供求、糧價走勢預測等專業市場信息的網絡服務基本空白。
2.5 經營利潤降低
農業經營利潤下降,沖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種糧積極性。一方面土地流轉出去的農民沒有種植糧食仍然可以領取補貼,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土地的實際經營者卻得不到這部分補貼資金,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勞動力、農機、化肥等農業生產要素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導致農業經營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3 助推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對策
3.1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首先,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案,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以職業農民、各類負責人等專業管理技術人員為培育重點,針對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進行培訓。其次,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現代農業,制定符合焦作實情的吸引人才計劃,吸引高層次人才返鄉創業。
3.2 創新融資渠道和方式
一是創新農業經營主體的抵押方式,探索生產設備設施、注冊商標等抵押擔保辦法,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乏合格抵押物的難題。二是適當放寬信用貸款條件,提高涉農貸款的投放力度。合理配置信貸資金,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額度,使農業經營主體達到規模經營。三是支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產業扶貧,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3.3 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
全面推行農業保險,防范農業風險。首先,保險公司從焦作市農業生產特點出發,根據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擴大對四大懷藥和林果等覆蓋面,優化服務,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其次,政府加強宣傳,利用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向廣大農戶宣傳普及保險知識和國家出臺的保險政策,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認識到農業保險的必要性,切實提高農戶保險意識和投保積極性。
3.4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對農田水利設施的依存度高,可以建立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合作機制,共同出資興建水利設施,減少單個主體興建設施的成本。第二,政府投資為引導建設基礎設施,采取直接投資、投資補助、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第三,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建設,切實提高農村寬帶上網等業務的性價比,推動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發展“互聯網+農業”提供有力支撐。
3.5 穩固土地承包經營權
首先,加快土地確權。土地確權頒證,鼓勵轉入土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轉出土地的農戶建立穩定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穩定土地流轉關系,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其次,規范土地流轉管理。為農戶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提供全程服務,加強土地流轉備案,強化土地流轉合同登記工作,創造良好的土地流轉環境。
[參考文獻]
[1] 柴飛燕.當前焦作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市場研究,2015(09):45-46.
[2] 倪旭,張峭.新形勢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狀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7,13(10):18-22.
[3] 林樂芬,法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的深層原因及化解路徑[J].南京社會科學,2015(07):150-156.
[4] 郭亞妮.淺析土地流轉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推動[J].財經界(學術版),2014(10):33.